郑国光
以信息化推进气象现代化
郑国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将信息化纳入“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布局,后又成立了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是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顺应现代气象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变革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气象改革发展和外部挑战、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从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层面提高对推进气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跟踪信息化发展趋势,把握新时期气象信息化的内涵,明确气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等,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为气象现代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安上网络安全的“屏障”。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兴起,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快速深化,信息化加速向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方向演进,“互联网+”引发经济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气象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全面渗透并正在深刻影响着气象事业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气象业务服务结构、服务模式和气象管理工作方式,气象事业改革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曾经走在国家信息化前列的气象信息化,目前已经明显滞后于国家信息化,也滞后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大潮。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气象信息化迫切需要进入新的发展转型期。以气象信息化推进气象现代化,这是加快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迈进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气象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
1.1 气象信息化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时期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必须坚持围绕国家需求、世界科技前沿、气象发展自身客观规律和具体实际。如果没有实现气象信息化,那么气象信息作为资源的价值就得不到有效开发,气象服务就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气象预报预测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今后的发展仍然大可预期。各个行业,甚至是传统的老字号都在搭着这趟“快车”,转型发展。如果没有实现气象信息化,或者误了这趟信息化“快车”,气象现代化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气象部门必须在这场信息化潮流中迎头赶上,把气象信息化放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重点方向,加快推进。
1.2 气象信息化赋予了气象现代化的新内涵
面向未来,气象现代化在战略上要有新格局,体现全球化、全方位、无缝隙、宽领域的新特征,这些都与信息化密不可分。我们讲智慧气象、数字气象,都是气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国家正在实施的“互联网+”计划为推进气象信息化工作注入了新内涵、新机遇和新动力,也丰富了气象现代化的内涵。因此,气象信息化不仅仅是一项建设任务,也是一项发展任务、现代化任务。
我们要把信息化的理念、思维、技术、模式等融入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中,把信息化的内涵和要求注入到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
1.3 气象信息化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气象发展方式要转变。“互联网+”对推进气象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对推进气象业务标准化、集约化,对实现气象核心业务技术的突破,都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互联网+”将推进气象服务与互联网融合、气象数据开放与应用,推进精细化气象预报、个性化气象服务,改变传统的气象服务形式,实现人人参与气象工作,人人享受气象服务。“互联网+”也将会推进气象管理与互联网融合,转变职能、简化程序、信息公开,提升气象政务、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等水平,真正促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
没有气象信息化,就没有气象现代化。以气象信息化推进气象现代化,需要我们开拓视野、提高认识,明确气象信息化的科学内涵和推进方式。
2.1 气象信息化在内涵上要进一步拓展深化
2015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提出,“现阶段,要以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理念和方式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将气象信息化理解为就是气象业务信息化,在编制实施方案、设计工程中也不能局限于气象业务,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层面上,而是在理念上,在服务、业务、管理等方面都要全面推进气象信息化。我们应当看到,信息化已经并将继续改变气象工作格局、气象业务结构、气象服务模式和气象管理方式,信息化对气象服务、业务、科技、管理等各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全方位的,信息化对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气象服务体制、气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信息化既是一项技术的进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更是理念、方式转变的进程,它要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工具的变革。
信息化内涵的关键在“化”字,也就是通过信息化怎么推动行业的变革。信息化要求组织扁平化,但目前气象业务布局依然是国家、省、市、县甚至还有区域这种复杂的层级架构。信息化要求技术标准化,标准化本应是气象部门垂直管理体制的优势,但现在弱化了。目前气象观测系统、预报系统、服务系统设备五花八门,标准化水平比较低。气象标准化程度要求高,气象技术装备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数据充分共享。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气象部门许多观测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了吗?各省气象部门建设的气象观测设备多种(仅自动站就有43种),数据格式不统一(自动站有8种数据格式,没有一种达到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气象信息网络也是如此。我们一直讲统筹集约,集约了吗?回想起来,我们丢掉了气象部门专业优势,淡化了气象部门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信息化要求数据资源化,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但目前气象业务还是停留在怎么获取数据、如何保存数据,在数据转化成资源、深入应用、向社会开放、体现价值等方面差距很大。气象信息化,就是要让所有数据作为重要基础资源、战略资源得到充分使用,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信息化要求顶层设计,但过去和现在国家级气象信息化理念、水平比有些省局还滞后,管理信息化更滞后于业务信息化和现代管理要求。
因此,我们要推进的气象信息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气象业务层面,是涵盖气象业务、气象服务、气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是全方位的信息化;是涉及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理念的变革、体制机制的创新、标准的统一等,涵盖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加工、发布、存储、应用等各个环节,是宽领域的气象信息化;是既涉及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也涉及体制改革创新,是触及体制机制根本性变革的气象信息化。
2.2 气象信息化在发展目标上要有明确的定位
气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数据质量、完善数据标准、改进数据管理、加强信息安全、扩大信息开放共享、加强信息应用,推动信息基础资源、数据资源、系统平台及支撑保障体系的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提升气象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水平。气象信息化决不能玩概念、搞政绩工程,必须务实功、求实效,有效解决数据分散、信息孤岛、应用烟囱、部门割裂、上下游协同不够等现代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以提高数据应用效益为核心,推动信息基础资源、数据资源、业务系统平台及支撑保障体系的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实现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充分的信息共享。要通过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供技术驱动力,敢于自我“开刀”,自我革命,充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科学再造气象业务服务流程,优化气象业务服务布局,创新气象管理方式,实现气象业务服务的智能化和气象管理上的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气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健全气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并作为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依法开展气象行业管理提供标准保障。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气象社会管理、机关科学管理效率和水平。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部门和市场的作用,创新气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真正实现让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普惠到社会公众,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集约高效、协同创新、精细管理、普惠服务”的目标。
2.3 气象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要有大的格局
要用战略的眼光找准未来气象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谋划推动气象信息化重点任务。
一要高度重视气象云建设。云计算不仅是解决气象部门信息基础设施重复投资、运维困难的有力途径,更是代表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未来要把气象专有云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把气象云建成存储、网络、计算、应用的中枢。气象云建设必须考虑未来技术发展和气象部门实际,认真研究专有云建设的路径、气象业务服务管理对云计算提供方式的选择,以及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应用开发。
二要高度重视大数据战略。气象部门对数据的应用并不陌生,气象业务服务一直围绕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加工、发布、存储、应用等展开。气象信息化必须把大数据作为一个重点,在做好气象业务服务、政务管理数据整合的同时,要重视行业数据、互联网数据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和信息的收集积累,加强大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挖掘数据内在价值。要积极推动公共气象数据资源的开放,共建面向民生的公共气象数据资源池,实现气象数据共享应用,开发出更多的气象服务类应用产品,形成全社会利用气象大数据、并反过来倒逼气象数据质量提高的氛围。要坚持面向社会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气象服务社会、服务各行各业、为市场化气象服务发展提供丰富、便利的气象信息平台。
三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气象中的融合创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化学反应”,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例如,与广告业融合催生了互联网广告,与零售业融合催生了电子商务,与金融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等等。如何推动互联网与气象的融合,如何让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气象行业落地,真正实现互联网气象,包括互联网气象服务、互联网气象业务、互联网气象科技、互联网气象管理等,真正形成智慧气象、数字气象,值得我们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理念、思路、方法都会随之发生变化,需要突破原有的发展思维、模式和路径,以信息化的理念和方式,把气象信息化融合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和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坚持重视标准、开放合作。
3.1 要认真做好顶层设计
推进气象信息化,不能盲目搞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做好顶层设计。目前,气象信息化中主要问题有,条块分割、孤岛丛生、重复投资、严重碎片化、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重复劳动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总体架构设计,使得各个部门、单位建设了仅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孤立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效率提高了,整体效率并没有增加甚至还下降了,像各业务单位提供的数据不一致,就是整体效率低下的表现,让人无所适从。大规模搞试点不是好办法,其结果很可能是以省为单位局部的优化,而导致全国层面上整体的不优化,弄不好又要走“信息孤岛”的老路。气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政策、改革、技术等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自上而下,统筹推进气象信息化。
局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工作组要及时研究解决推进气象信息化工作中重大问题,这是加强气象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关键。当前,气象信息化顶层设计主要包括:气象信息化战略研究、金云工程设计和制定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这三个层面的事情都是顶层设计,要各有侧重,相互支持。要把当前数据分散、信息孤岛、重复投资等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放在首位,扫除影响当前业务科研服务发展的障碍。要把气象信息化放到气象现代化中谋划、推进,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等各方面关系,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全局思维。
3.2 要坚持开放合作
回顾气象事业发展历程,包括气象信息化发展历程,只要坚持开放的思维,事业就会发展快一些,如果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事业就会发展慢一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新一轮气象信息化,应该是开放式的,再不能自搞一套。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自给自足式的信息化建设已不合时宜,关起门来自己搞信息化不仅拒绝了外面的先进技术,更是封闭了我们的思维。互联网精神核心就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社会时代,没有开放合作的思维,是非常可怕的。在气象信息化战略研究、金云工程设计、行动方案制定等各个环节,都要秉持开放合作的思想,认真组织调研外部门、世界气象组织和先进国家气象部门信息化方面的理念、架构、技术体系、标准等,将相关专家“请进来”,主动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和理念来推进气象信息化。
3.3 要制定好路线图
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有其规律和方法的,现在比较流行的是总体架构理论。信息化建设要服务于业务发展战略目标,总体架构起到沟通业务服务战略与信息技术间的桥梁作用,以指导信息化的规划设计;总体架构可以帮助优化业务流程、有效地指导系统集成和整合,有利于拆孤岛、推烟囱,是“信息孤岛”融合的利器;可以帮助各个业务条线进行优化和整合,创新运作机制,减少和消除职责重叠或盲区;可以规避、减少信息化项目风险,提高投资回报、节约成本;可以有效加强大型组织的信息化建设过程管控,提升总体IT治理水平等。推进气象信息化工作,要借助总体架构理论这样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明确气象信息化建设的路线图,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让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来推进、来落实。
3.4 要系统做好信息化管理
系统做好信息化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信息化管理体制上要创新。要将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立项、审核和验收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等职责明确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同时将业务需求整合、业务流程规划等职责也放在信息化管理的职能部门。二是要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推进信息化,就是要标准先行、监管殿后,构建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强化让标准成为“硬约束”,设备准入、业务准入等等都要以标准为尺子。信息技术方面很多都有成熟的标准,我们不能每项标准都自己来定,要使用已有的成熟标准,与国家标准衔接起来。要把建立健全气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放到优先位置来抓,注重气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要重视数据的标准、质量、安全和开放共享等问题,要从信息技术基础资源、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平台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完备实用的气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指导与规范国家、省两级气象云系统平台、气象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的建设与管理。三是重视气象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气象数据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气象部门的核心竞争力,网络安全则关系到气象业务服务的实时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等等,要务必看到气象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性,要把信息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统一谋划、统一部署。四是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包括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干部职工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等等。推进气象信息化的核心是数据,重点是业务信息化,根本在人。培养和使用信息领域领军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对于气象信息化的成败至关重要,要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气象信息化高水平开展。
3.5 要高度重视标准化、集约化
推进气象信息化,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化、集约化。要以气象信息化推进气象现代化,必须改变各自为政、散兵游勇式的发展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在气象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去推动公共气象服务、气象业务科技、气象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使气象信息化建设从局部规划设计、单一发展向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转变,从信息技术驱动向业务服务应用需求转变,从信息资源分散使用向资源集约共享利用转变,从片面强调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从满足气象业务服务日常需求向提升气象综合决策能力转变,最终走向气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形成气象信息化与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务科技创新、气象管理创新融合、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
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化,意义大、责任重,是气象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需要各方面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推进。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