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需要人群之艺术现象及其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2015-01-28 12:30:3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210038
大众文艺 2015年16期
关键词:盲点聋人手语

赵 健 杨 荔(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210038)

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特殊需要人群(即残疾人)已不再为社会所陌生,而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组成部分,正逐步为社会接纳和认同。

在西方文化观中,有种观点认为“聋不是残疾”,所以聋人不属于残疾人。这只是中西方在文化观念层面上的一种差异。在当今中国,聋人作为听障人群,与视障人群、智障人群一样,都被归属于“特殊需要人群”。

笔者认为,特殊需要人群拥有自身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就如与他们文化相关联的手语舞蹈、盲点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独特而有意味。

一、手语舞蹈的文化内涵

“手语舞蹈”是手语文化与舞蹈文化的融合艺术表现形式。

目前,大家对“手语舞蹈”的直接印象多是来自“千手观音”(聋人舞蹈表演),其实这支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手语舞蹈。

“手语舞蹈”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台湾小虎队在中国大陆用手语歌舞表演为重要标志。90年代,南京特师学生在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上成功表演了手语舞蹈。同期,北京第一聋人学校的聋生在天坛以“手语歌舞”演绎了歌曲“朋友”和“祝你平安”。但这些舞蹈还停留在用手语来“翻译”歌曲、为演唱助兴的浅层上,尚未独立于其他艺术形式,缺乏自身的理论系统和方法体系。这些舞蹈还不是聋人自身的自觉,只是对聋人语言的一种借代方式。

当前,国家对残疾人事业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残疾人事业中来。在此背景下,“手语舞蹈”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舞蹈者和编创者加入进来,共同推进了这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南京特教学院的庞佳老师研究“手语舞蹈”十几年,从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上着手,总结出一套专业教学方法,并已出版几本专著和教材。

“手语舞蹈”需要进一步凝练文化内涵,挖掘出手语和舞蹈的契合点,体现自身艺术规律和表现特色,创作出更多有文化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二、盲点绘画的现实障碍

盲文作为盲人的专用语言,盲点是其主要的形式元素。

目前,在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有涉及盲人生活的相关设计,如盲道、盲文按键、盲文打字机等。而在这些公共空间里的盲文(盲点)运用上,既解决了盲人群体障碍问题,也更多的呈现出艺术美感,作品运用方式多元化,有绘画、设计乃至声光感应等形式和手段,真正实现了观念、材料、方法等的有机结合。

其中,盲点绘画具有公共展示需要和个性实验表现的双重功用,作品可以实现与盲人的互动性和空间的实用性。创作这些作品的作者基本上是艺术院校的师生和职业艺术家。如实验艺术家成勇探索实践研究盲点绘画逾12年,他的《障碍》系列作品几百件,在中国当代实验艺术界颇具影响力。

当然,由于在盲人群体的认知经验研究方面,在盲点绘画的创作实验领域方面,以及参与盲点绘画的特殊人群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所以导致盲点绘画缺少了延续性、延异性和系统性。这似乎也是某种“障碍”的必然存在。

三、特殊人群的艺术现象

就像聋人群体认为自己“除了听,什么都能做”。

相较之健全人群,特殊需要人群除了手语舞蹈、盲点绘画意外,与其相关的艺术手段和方式还有许多,从人类文明的角度上看,这些都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存在,也是值得尊重的艺术群体及现象。

从群体分布上看,听障人群更擅长发挥自身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所以在艺术品表现上具有相应的能力。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后,甚至可以进行集体舞蹈表演,如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视障人群的艺术手段主要是依赖自身的听觉和触觉感知系统完成,如盲人演唱、调律、手工艺制作等,如盲人歌手阳光。智障人群进行艺术品加工和制作人数最少,也限于少部分轻度智障人士,并且需要在健全人指导下进行操作。

从艺术层级上看,特殊需要人群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其独立完成的作品(产品)的艺术水准相对较高;有出于对艺术的喜好而执着钻研艺术表现获得成功的;还有一些是为生计需要制作的市场需求品,往往在艺术感觉上会略次一些。

从艺术形式上看,从事歌舞演艺的特殊需要人群及艺术团体为数众多,但除了政府辖下的专业团体如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整体演艺水平较为低下,管理方式也相对松散。而从事绘画、雕刻等艺术创作的特殊需要人群多呈个体发展,艺术水平良莠不齐,成功者较少。

从现实数据上看,在百度上搜索“残疾人艺术家”能找到相关结果约2,320,000个;搜索“残疾人画家”能找到相关结果约18,700,000个;搜索“残疾人舞蹈家”可找到相关结果约673,000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从事艺术活动的特殊需要人群还是相当庞大的。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特殊需要人群进行艺术活动更多是为谋取自身生存所需物质条件,真心问艺者不多。这本无可厚非,他们毕竟是通过艺术劳动让自己能有尊严的活着!

四、特殊艺术的社会发展

当前,特殊需要人群的艺术活动还处于发展规模相对受制约、管理形式相对松散、艺术创作无法保障、社会接纳度不够等诸多现实问题。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社会文明意识、人文情怀的塑造和养成教育,为特殊需要人群开展艺术性创作及表演活动的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支持;

二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残联,利用大学艺术教育资源,开展特殊需要人群艺术培训工作,分期、分层、分批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

三是全社会要支持和理解特殊需要人群生存与发展问题,要加强社会宣传,特别是对优秀残疾人自立自强事迹报道,让社会大众了解、走进并接纳残疾人;

四是从未来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出发,各类艺术院校要加强校际与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

五是进行特殊需要人群艺术活动的专门性研究,结合艺术教育特点加强教育实践活动和相对应的体系建设,加强特殊教育领域艺术教育课程和艺术职业化培养课程,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特色教育方法和培养方式;

六是运用各类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手段,培养特殊需要人群开展艺术创作表现的能力,逐步实现社会性、艺术性、功能性和创新性的高度结合;

七是引导社会艺术家、社会实业家参与进来,积极帮助特殊需要人群艺术产品创作和活动开展,为他们撑起一片属于自由祥和的天空。

五、结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文明达到相应的高度,全社会都会对特殊需要人群必将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届时,特殊需要人群的艺术活动也将得到更大的改善,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他们的生存、发展及障碍问题必将逐步得以消融,乃至得到彻底解决。

猜你喜欢
盲点聋人手语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抓安全“盲点” 防“乐极生悲”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2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06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至爱(2017年11期)2017-12-25 08:39:20
盲点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0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莫被亮点遮盲点
奇怪的手语图
奔驰盲点辅助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