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竹编器物的绿色生态价值

2015-01-28 12:30:31刘碧霞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4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6期
关键词:竹编器物编织

刘碧霞(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450000)

利奥波德曾说:“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的时,就是错误的。”1这是生态美学的评判标准。那么怎么促进生物共同体的和谐就需要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在审美情趣上形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2

中国的传统竹编工艺其创作的过程就是匠人与自然交流融合的行为,正如梭罗在挣脱时代大潮后,返身农耕与自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与自然的交流上。他认为这是天地间最高的精神愉悦。而在其编织手法、造型上对自然的模仿,使人与自然产生情感交流,促使人与自然更好的融合;对自然材料的使用,以达到材料的可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在竹编器物的设计中,赋予其文化价值与内涵,使人感受到生态美的意境。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竹编工艺的绿色生态价值。

一、编织工艺

中国传统竹编工艺的创造在其编织手法上、造型设计上都展示出自然的生命本真,竹编的天然本性。利用竹编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充分的体现竹编工艺的自然美。3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尊敬,因为它不仅是看到了竹子可做工具、材料等使用价值,还以一种生命的意识赋予其生命的意义、关怀去爱惜它。

1.编织手法

编织的起头和收口方式依据竹编农具的用途和造型的不同而产生了多种不同方法。竹编起头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式、规格、花形和编织方法等,确定起头的方法,而其收口是竹编的重要环节。4虽然根据不同的编织方法,不同的产品,所使用的起头和收口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之间都有一个共通点即模仿自然。竹篾之间的穿插,交错所形成的几何造型均呈现自然植物的生长态势,如藤本类植物、草本花卉。藤本类植物或缠绕或攀援向上生长,其茎、叶子呈横向或纵向的上下左右穿梭,自由编织、相互依附。

再者在编织方式的处理上,使竹篾纵横交错,其疏密、虚实关系的恰当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在阳光的照耀下,给人带来浮光掠影的质感。这样的处理方式同样是对自然、环境的总结,正如在阳光的照射下,树林间隙、稀疏叶子透过的光线,呈现出绚烂的光影效果。不难看出竹编工艺所呈现的对称与均衡、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皆源自于对自然的崇拜与向往。5通过竹编工艺,展示了自然生物的本真状态,让人感受自然的神圣,用其形象的自然美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融合的桥梁。

2.竹编造型

中国传统竹编始于新石器时期,人类在开始定居生活后,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了不时之需,人们就把食物和饮水储存下了,于是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刀、石斧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6所以中国传统竹编器物的产生来自于生活,其造型的灵感与自然万物是息息相关的。如斗笠,其类似于圆锥体的造型是否会让我们想起半圆形或扇形的荷叶。自中心向上向四周散出的荷叶既可盛水亦可挡雨,犹如斗笠向上可盛物,向下即可具有遮阳挡雨的功能。又如簸箕的造型宛如一块贝壳亦或是切半的果核。再如后期出现的瓷胎花瓶,虽然其形态各异,但与含苞待放的花苞造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与其插花的功能是极为吻合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总能找到这些器物造型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生活赋予艺术强大的魅力,也是竹编所展现出的万物姿态,使自然的美在人们眼前变得亲切、和谐。

二、材料的选取

竹子是自然的材质,自身有其天然的色泽纹理,竹篾的固有色总体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而竹编工艺以竹材的弹性、韧性、脆性、柔性展现出蓬勃的生机。竹子是一种自然的环保材料,可回收再利用,有效的节约资源。且取材便利,可实现材料的可持续性,作为现今塑料、木材的替代品。

我国是世界上竹子种类最多,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竹材分布于17个省(区)中,从北方的黄河流域到南方的海南省,从东部的台湾省到西部的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下游,甚至在海拔3400米高的四川峨眉山上,均有竹子在拔节成长。受到地域和气候的限制,我国竹材主要以长江以南的地区为主,但现今科技发展、交通发达不妨碍其取材的便利性。所以竹子的成活率强且培育简单,可成为木材的替代品。

竹材取自自然,本身具有天然的色泽纹理。竹材的本身色彩有竹青部分的翠绿色、青绿色、淡绿色、黄绿色,都是低明度、低纯度的色系。按照色彩心理学上的分析,这种黄绿色、淡绿色等都是属于冷暖不明显的中间色相,青绿色篾细腻、光滑,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使人联想到春天、青春和希望。黄绿色淡雅、含蓄,给人以温暖、愉悦、提神、丰收的感觉,使人积极向上、进取和向往光明,并且易于竹编用具的图案编织。7这种恬淡、清新的色彩不管从心理上还是视觉上都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给人温暖、质朴的意象,有利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近性。

竹编器物的受力部分都是用有一定宽度的竹片来加固的,竹黄可以拼接起来形成扁平形的具有容纳功能的承重部分,但是因为竹黄的韧性没有竹青好,所以需要在竹黄拼接而成的面中加入青篾,纵横交织,拉住受力面。竹编器物在编织的过程中很好的考虑其承重性及牢固性,再加之材料的环保,可成为塑料制品的替代材料。8

三、审美情趣上

1.竹的传统文化含义

竹枝杆挺拔,直而有节,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等植物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人文化”和“伦理化”,正如郑板桥诗句中所述: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9诗人用竹来表达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这也是古今文人墨客将其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的原因。这都说明竹制器物已积淀了深厚的伦理情感、观念和审美趣味、理想。因此,竹制器物表达成旁尚简、清静无为、返瑶归真等内涵。

2.竹编中的情趣

“大地是自然的代名词。”与大地联系最紧密的是农民与农事,而竹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大陆型小农经济的土壤之中。10中华民族对竹有如此浓厚的感情,是因为竹对他们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的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竹与他们朝夕相伴,形成深同、持久而自然的联系。这是竹编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最初的情感记忆。自竹编的篮筐作为陶器的内胎起,竹编工艺逐渐从实用性器皿发展到具有装饰性的器皿。为了有更好的装饰效果,人们开始上色,不断的劈篾、劈丝,抽丝、抽篾使竹编工艺的细致程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竹编工艺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了,这是人们赋予其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形成一种意境美。

四、结语

千百年来,竹子在我国文化、艺术和实用生活上,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竹丝蔑片的编织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竹编工艺中所体现的生态美学理念,将人类与自然之前的纽带联系起来,使人们得以感受自然的神圣性,自然之美的丰富多样性,自然抒情而生动的意蕴。11然而,现今的竹编工艺在不断的追求其装饰性、艺术性的同时,却在不断忘记其天然的本性,使竹编工艺的发展停滞不前。且受到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编织技艺后继乏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12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

注释:

1.佘正荣.生命共同体:生态伦理学的基础范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4-22.

2.曾林.论科技时代人类生存的困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

3.费怡敏.青神竹编工艺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潘若琳.竹制品的应用及其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5.戴莹.论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形态美[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3.6:103-106.

6.徐华铛.中国竹编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2-17.

7.吕光.色彩大师 配色全攻略[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8.摘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8254955.html.

9.马涛.家具与室内设计中传统图案的运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3.

10.胡冀贞,辉朝茂.中国竹文化及竹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竹子研究汇刊,2002.3:66-71,75.

11.王治河.第二次启蒙与生态美学[J].跨文化对话,2013.1:15-37.12.韩品荫.“方寸之间”见精彩[J].中华民居,2013.16:96-103.

猜你喜欢
竹编器物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金秋(2021年24期)2021-04-01 10:05:46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0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44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艺术品鉴(2020年7期)2020-09-11 08:04:56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