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哲学与生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5-01-28 12:17卫佩佩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5期
关键词:逆向矛盾事物

卫佩佩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中学校

如何在高中《哲学与生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卫佩佩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中学校

在教学实践总结中,笔者认为,下列做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一:勇于挑战常识,摆脱固定观念束缚,激发学生创新内动力

常识,多为先人总结出来并大众化承认的心理定势,“习惯成自然”,它同固定观念一样,成为创新的障碍。因此,在哲学教学中,通过辩论,挑战常识,突破固定观念,使之升华,无疑是创新的表现。如“水往低处流”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经验或常识,容易被当作“确是如此”加以完全肯定。但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换角度论证,就马上发现它只是一定时空范围的经验。其实,通过辩论,学生很快得出新结论:“人们通过改变事物作用的形式,可使水往高得走”。这样,学生启动了创新思维,明确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辩证分析能力和应试能力。

方法二:善于设疑激趣,开展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科学联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工作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教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让每节课都有新感觉、新体验、新兴趣点。正如卢梭所说的,“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在哲学教学过程中,开展问题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励创新。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的一种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善于从看来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这是问题教学的起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侧向、多向、逆向等思维方式去重新审视某个观点或命题,或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题方法,或针对某个答案提出更佳的解决方案。在哲学教学中,教师可就教材本身的材料“就地取材”,创设新情景,变换新角度,引发新思维。如在讲《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人教版)一框时,我引导学生仔细思考:矛盾双方斗争的形式和结果有哪些情形?开始,许多学生认为,矛盾斗争就是双方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这显然陷入单向思维而阻碍了创新,于是我启发:从维持事物存在角度去思考,再从促使矛盾解决、事物消亡的角度去思考。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答案多样化了,学生谈到三种情况:矛盾双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矛盾双方势均力敌或两败俱伤,暂时缓和;矛盾双方同归于尽。显然,这些结论都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表现,更是思维创新的表现。

开展问题教学,必须创设问题情景,设疑激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引发联想,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创新。比如在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联系着”观点时,我引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成语故事,提出“火与鱼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问题,学生顿时兴趣大增,我适时结合图示(见下图)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联想,通过二维组合,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懂得了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

(城门)火——(池中)水——(水中)鱼

(对比联想)(接近联想)

必须注意,开展问题教学决不是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问题(习题)去解决,否则会陷入题海战术中。

方法三:结合解题演练,培养创新思维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学生过分迷信书本,迷信答案,那简直成了“书呆子”。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解题演练中,学会举一仿三,触类旁通,激发创新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

1.巧设命题,留出思考余地,激活逆向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统一,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逆向思维,即从已知条件出发,寻求事物的另一面,得出新结论。如在讲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我设置了一道辩析题:“人心齐,泰山移”。一段时间的准备后,通过提问,发现同学主要用正向思维,委少用逆向思维。最后,我加以引导,归纳下列思路:(1)事物运动是绝对的,泰山总处于“移”之中,不因“人心齐不齐”而“移”;(2)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改造自然,故“人心齐”能“泰山移”;(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在自然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同学们在启发下,结合辩析题的答题方法和特点,做出了较满意的答案。通过这样演练,激活逆向思维,带动创新。

2.变换问题思维角度,寻求“一题多解”,激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一个要求是对已知观点进行多角度、多方面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达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曾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动画),情节是这样: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突然掉落下来,这已经是它第六次失败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同学们被它吸引住了,我及时提出问题,请根据动画情景,分析“失败越多,离成功越近”的观点,经过讨论,同学们激活了发散思维,形成三种不同思路:

思路一:从对立统一观点来看,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条件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到正确方法,否则,失败再多,也难成功。

思路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主观与客观相背离,失败再多,也难成功。

思路三: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来讲,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取决于是否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是看失败的多少。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学会了多角度思维,也从蚂蚁的失败教训中明白一个道理:碰到挫折,要开动脑筋,不断变换思维角度,不能盲干。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也得到有效的贯彻。

猜你喜欢
逆向矛盾事物
逆向而行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美好的事物
矛盾的我
逆向思维天地宽
另一种事物(组诗)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