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琛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马丽琛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课改”,一个带给无数学子希望的字眼,它就像一阵春风一夜之间刮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刮到了我们这个青春活泼的技工院校。从此,无论是课前、课堂,还是课下,都让我感到仿佛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学生;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忆往昔,曾几何时,脑海中还有这样的画面:老师拿着教科书严肃地站在讲台上,一支粉笔,滔滔不绝的讲解,同学们在课桌上用课本“打掩护”,睡得不亦乐乎,鼾声此起彼伏,其中也不乏最为调皮的那几个,互相递纸条,挤眉弄眼的…慢慢的,老师一点点地察觉,只听讲桌上清脆的三声“啪”“啪”“啪”,班上的同学不约而同“唰”的一下,抬头看着老师,然后,老师定会是长长的一番恨铁不成刚的言论。却不知同学们的心中哀号万千:老师,不是我们想睡呀,只是您讲的课,真的好催眠,学习怎么这么没意思…
看今朝,课堂、学校,居然成为学生们最富有期待的地方!学生们的合作小组,人人分工明确,热情讨论,情绪激昂,在各个组间转悠,不时地指点几下,脸上满溢着名为幸福的微笑。渐渐地,睡觉的人几乎没有了,老师唱独角戏的机会少了,学生们讨论的机会多了,一节课上时刻回响着学生们发言的声音。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课堂,而成了学生们自我展示的舞台,甘心放下“主人”身份的老师,也经常乐呵呵地陪着学生们享受这精彩的课堂互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解决前政权遗留下的失业问题,把各类针对失业工人的技工训练机构转变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技工学校。1986年颁行的《技工学校工作条例》,则将技工学校定性为“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加快技工学校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在部分办学条件较好、培训质量较高、具有较强的培养高级工实力的高级技工学校,建立技师培训基地,大力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及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加快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使基础教育课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中国大陆出现20所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功底扎实、具有核心发展力且被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界广泛认可的世界著名高职院校
在我国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增强的地方。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很多发达国家,半数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职业技术培训作为自己的教育方向,同时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学生入学两年后生源可以互动,即普通高中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转入职业学校学习技能,而职业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为上大学做准备。最难能可贵的是,很多成绩好的高中毕业生并不急于进名牌大学学习,而是先进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然后再去大学学理论,这样的学生以后更容易做出成就。或许,在我国高中与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进行互动,才能真正体现出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除此之外,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的职业教育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学生上学的目的不一样。在国外,孩子上技工院校是因为喜欢从事某个行业,或喜欢动手操作某些仪器,同时家长也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在国内,由于就业的压力,老百姓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为了好就业,有的甚至与个人兴趣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一个生存的饭碗而已。由此,国内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是操作工人,而不是创新者。
一体化课程改革是推进技工院校发展的本质要求。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但当今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硬件设备等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技工院校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一体化课程改革是推进技工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完成一课即成一事”,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以“做”为主线贯穿“教学做”整个过程,从而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效果。从国际上看,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培训包、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做法或模式,其核心特征都是强调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学习必须与工作相衔接。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充分说明,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职业性。也就是说,通过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能够胜任职业要求、完成好一项独立的工作任务。我们所实施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就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学习技能和知识的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完一门课,就可以初步掌握一项实际工作任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就是希望从我们这个角度,能够打破传统的模式,把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融合在一起,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无论是企业,或者自己创办企业,能够直接上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并胜任工作岗位需要,这一点对技工院校更为重要,因为它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第二,一体化课程改革需要解决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技工院校的课程内容存在着“投入大、产出少、实效性低”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一体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勤学多练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许多学生反映:上课不睡觉了,很喜欢这样的挑战。这看似一件小事,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说明学生认可并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接受一体化教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也得到企业的认可。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将试验班与普通班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班学生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均高于普通班学生。
第三,一体化课程的教材要适应现代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位也在不断变化。现在,很多技工院校的教材尚未适应社会彼岸花,还沉寂在老旧课本之中,从未做过调整,导致课程内容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从而编写一体化课程教材。在形式上打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结构体例,借助网络等多种途径为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院校提供持续的教学服务。
第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流失问题。学生流失问题在技工院校里非常严峻。我曾经挽留过一位不想继续读下去的学生,他说:“不是学校不好,也不是老师教的不好,是我个人问题,本来就不喜欢读书写字,在课堂上简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这件事让我反思很久,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让这些学生留得住,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
第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就业能力问题。一体化授课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卓有成效,在对口行业中更是一线精英骨干,一体化授课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将最前沿的专业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同时不断为专业开辟就业渠道和实习平台。来自企业的高级考评员对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一体化试验班的学生进行测评后讲:“这样的学生让我感觉很灵活,知道怎样学以致用。他们整体的职业能力让我感觉与企业入职一年的员工差不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这样的学生,我们愿意用”。
由于受家庭因素、自身条件、个人能力和社会环境等综合影响,技工院校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要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不能责怪学生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不受教,而是想到这些学生只是无法适应这样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体系已经无法让这些学生受用,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一种新的视角去培养学生,换一种教育方法教导学生,换一种考核体系综合评价学生,让技工院校的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念和勇气。
一体化课程改革是要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室里上课、在书本里背课文、在作业本上答题、对着机器讲原理、对着产品讲技术,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操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在一体化课堂上,老师会准备好散装的各个零件、设备和传输介质,每人一份或是每个小组一份,教师告诉学生今天的任务是什么。随后,学生可以查阅课外资料、说明书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这样的课,学生们都在积极寻找故障源,分析原因,相互讨论。相比于传统的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就是要不断开拓、勇于创新。改革会遇到困难,会有阻力,但不改革会更困难!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推动技工院校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做好试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
马丽琛(1989-),女,汉族,北京人,2008-2012年就读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2-2015年于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主要教授《物联网与云技术》、《通信与信息网络系统安装与调试》和《信息与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运行》等课程。编写一体化课程《通信与信息网络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作页,2014学年荣获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优秀党员、2014学年荣获说课比赛《双绞线的制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