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当世寓言:符号学视野下《杀生》解读
⊙李琳[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继《斗牛》在香港金像奖受捧之后,管虎的《杀生》继续讲述了一个斗牛的故事,只是这“头”叫结实的“牛”换成一个不守规矩、挑战规则的人。本文借助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运用电影符号学的原理对影片中充满的寓言式隐喻进行剖析。
《杀生》符号结构主义象征隐喻
风格化的电影语言、离奇的黑色情节、荒诞的喜剧桥段、香艳的情欲戏和奇观般的特色布景,一部介于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带有作者气质的《杀生》给当前沉浸在商业片创作气氛中的国内电影吹来了一阵清风。继《斗牛》意外受捧之后,管虎又给当下的中国电影带来了惊喜。《杀生》改编自陈铁军的小说《设计死亡》,故事以1940年的旧中国为背景,讲述在西南某镇一个与世隔绝、名叫长寿村的地方,这里的村民因循守旧,恪守古老的规矩,过着着安逸、祥和、与世隔绝的日子,然而牛结实却是一个异类,不守规矩、到处惹是生非,打破了村里的平静。为了恢复以往的秩序,村里人展开了一场谋杀异类的行动。影片用充满喜感的荒诞故事诠释了让人颇有共鸣的主题和隐喻。
《杀生》在充满黑色、惊悚、喜剧、情色的混搭风下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当世寓言,导演游走在商业片和文艺片之间的做法的确让人称道。借助符号学的分析方法,我们不难发现电影《杀生》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符号和隐喻。在研究特点上,结构主义注重二元对立,比如个人与群体的对立、男性对女性的对立、自然与文化的对立,或者精神与物质的对立。①在片中疯癫的牛结实作为一个秩序破坏者的异类符号而存在;而久居长寿村的人以及整个长寿村就是一个宗法制度下人类群体的象征;两位医生则一个是专制权利的隐喻,另一个是现代理性的隐喻。在片中牛结实被众人合力设计谋杀,专制符号从帮凶完成了到主谋的转变,在现代理性的帮助下揭露了异类被杀的真相,此时群体在制度隐藏下的善良本性与现代理性一道为异类留下延续生命的孩子。专制在被孤立中歇斯底里,丧失了继续下去的念头,最终被导演借助自然的神力与象征旧制度的长寿村一起被埋葬。象征符号指标志者与被标志者之间既无任何自然类似性,也无经验或逻辑上的联系,但是按照社会约定俗成使用习惯形成了一种表意关系。在皮尔斯、艾柯、彼得·沃伦对画符的分解中都有提到与象征符号类似的概念,由此可见象征符号在画符中的不可或缺。象征符号在电影中颇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电影符号。象征符号可以体现在道具、色调、音乐、故事情节等的选择上。道具、色调等的合理应用能够利用时空的张力和符号的变量思维,使同一能指在不同的时空下有不同的意指,又能使不同的能指在关联下有相同的意指。在《杀生》里,象征符号的运用俯拾即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牛结实为代表的象征个性、自由的异类,以及以长寿村和长寿村村民为代表群体的符号。
符号学研究的关键是理清能指对于所指的意义转换,与索绪尔按照普通语言学角度指出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一种任意的关系不同,影视虽然是一个复合系统但其能指与所指却具有一定的据理性。按照符号学的理论,因为影视符号作为能指的画面与其所指比较接近,所以影视的符号是肖性符号,其在符号学上第一层次所描述能指的所指为直接意指,采用第一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并赋予这个符号以附加的意义构成了其意义生成第二层次的引申义,第二层引申义的产生过程与符号学中的内涵借助外延的能指和所指来实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牛结实的第一层符号意义。在影片的开始,装在麻袋里的牛结实被野蛮的村民先是一顿暴打,然后被扔下几十米的悬崖,而令人惊叹的是,牛结实从麻袋里钻出来之后竟然毫发未伤,依然活蹦乱跳、精神抖擞,活脱脱一副泼皮相。影片中的牛结实一次次地践踏长寿村的规矩:看寡妇洗澡、偷看牛油漆夫妇行房、欺行霸市、往水井里投放春药、掘人祖坟、给祖爷爷酒喝导致其没能打破长寿村的记录提前死去。牛结实就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肆意践踏着村里人恪守不渝的行为准则,其生性顽劣、难以驯服,整个村子被他折腾得鸡犬不宁,全村人躲之唯恐不及。牛结实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世说新语》里的无恶不作、被村民称为一害的周处。牛结实的无恶不作与长久以来遵循旧制、自由本性受到压制的其他村民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其将祖宗传统宗教似的制度毁坏殆尽时,牛结实也便成为了长寿村所有村民的众矢之的。
能指:不守规矩、生性顽劣的泼皮。
所指:受到群体排斥的异类。
牛结实的第二层符号意义。在与世隔绝,有着长寿美誉的村子里,疯癫的牛结实作为一个天性自由的异类,很明显是最大“祸害”,村民们对异类自上而下的阉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之微妙。当一个人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时,受群体共同准则的束缚无形中就会站在维持秩序的一边,对敢于挑战秩序的异类蕴藏杀机;当一个人一脱离群体成为一个个体时,其就会成为被众人敌视的对象,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与群体站在一起。“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失去了自由,那就和失去生命没什么两样。”这是导演管虎对片名“杀生”的解释。②牛结实的一系列行为看起是离经叛道,实则是人性自由的张扬,对于牛结实身上体现出的个性、自由的符号象征导演给予其全方位的强化。首先,从牛结实的名字“结实”来看就有一种顽固、强烈的意味,预示着自由、个性生命力的顽强;其次,从村里人屡次与牛结实斗法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请回在他们心中留过洋、具有权威地位的牛医生来对付牛结实这一点来说,人们对待自由的压制并不十分奏效,新事物的生命力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众人受到宗法制度制约不得自由的时候,牛结实的自由就成了一种难以接受的异端行为。“异类”牛结实被所有人仇恨,棒打驱逐、宗法严惩却拿他毫无办法,最后众人只好倾全体之力用一场谋杀阴谋逼其死去。
能指:受集体、权威合谋阉割的异类。
所指:自由、个性被制度、规则所不容的人或新事物。
《杀生》的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中国一个名叫长寿村的封闭小村。稍微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缺乏管制的年代。在影片《杀生》中,寓言式的隐喻象征符号随处可见。
第一,故事的发生地长寿村本身就是一个旧秩序的象征。长寿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亘古不变,因而“长寿村”象征着久远的历史、古老的秩序、延续千年的族群和传承了千百代的智慧的集合。在长寿村,无论是旧的传统、迷信、压迫人的宗法制度都被群体所吸纳,作为群体人长期遵守的共同准则。在影片中,长寿村成为了因循守旧、泯灭个性的小社会。
第二,长寿村习惯了按规矩办事、在宗法制度下委曲求,全体村民成为维持秩序的群体象征符号。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说道:“构成这个群体的人,不管他是谁,不管他们的生活方法是有多大区别……只要他们是一个群体,那么他们就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集体心理。”③在群体共同的心理作用维系下,长寿村的群体定下了各种规矩、安排各种仪式。在这种群体里,人们不敢说、不敢做、不敢爱、不敢恨,他们对出现破坏秩序的异类必然会借助群体的规则进行无情阉割。
结构主义认为,系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从与这些对立范畴的关系中获得意义的,文本中的每个符号的意义都来自于这个符号与通系统中其他符号的关系。④代表着个性与反抗意识的牛结实,在集体的名义下被“心由境生”的死亡设计所阉割。《杀生》中通过几组对立符号的相互作用为观众打开并透析了一个黑色的寓言。
《杀生》中大量使用了象征符号,处处体现着符号学的原理,虽然票房不甚理想,但是业内人士以及看过影片的观众都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电影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在今天的电影分析中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用电影符号学的方法分析电影,区别开了以往批评只注重意义分析而不重视意义如何产生的弊端,给影视艺术的鉴赏带来更多的审美体验。
①④[美]罗伯特·艾伦编,牟岭译:《重组话语频道: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第31页,第45—50页。
③[法]古斯塔夫·勒庞著,戴光年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新世纪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5页。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美]尼克·布朗.电影理论批评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4]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修订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法]罗兰·巴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6]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修订本)[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7]彭吉象.影视美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郭建辉.论符号学视角的隐喻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1).
作者:李琳,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编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