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阅读家具”
——关于报刊亭的设计思考

2015-01-28 15:12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15104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报刊亭家具空间

黄 宇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215104 )

城市中的“阅读家具”
——关于报刊亭的设计思考

黄 宇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215104 )

本次的设计研究思考,从报刊亭日益萎缩的现状出发,针对这个特殊的城市“阅读”家具进行场所和功能上的分析,并提出多种再设计的可能性。改善报刊亭的生存环境、完善其功能属性。报刊亭的存在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让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报刊亭不成为“消逝的风景线”,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报刊亭;城市家具;建筑场所;建筑功能

一、报刊亭建筑场所现状

关于阅读,原先大众捧在手中的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屏幕被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所取代。当一种新现象形成气候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原因。“纸介质书”会不会消失?近年来,阅读纸介质读物,特别是报刊类越来越少。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大众获取信息主要通过互联网等众多新兴媒体,其对传统纸质媒体市场的分割,使得作为传统阅读对象的书刊等纸质媒体的阅读率下降。阅读从纸张转向了屏幕,由此带来的变革大有颠覆传统阅读之势。纸质报纸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力量弱小呈现其局限性。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纸本书籍具有和阅读者身体的高度亲和性这一特征,电子阅读器做成书的样子,说明它本身还是以书籍为蓝本,无法脱离书这种既定文化形式的影响。因此综合来看,虽然现今电子科技如何迅速发展,现在看来其还不能代替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以纸为中心的阅读习惯。

推广纸本读物的方法措施很多,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角度出发,报刊亭的设计问题很难逃离我们的视线。在网络和数字阅读的冲击下,为了向大众推广传统的报刊读物,国外一些政府实施一项措施,联合几家出版社免费向大众提供报刊杂志,增加在城市报刊亭的数量和品种,试图培养大众对报刊的阅读兴趣。

然而,纵观周遭城市中报刊亭现状:随意变更建筑结构,破旧、破损严重、门庭冷落惨淡经营、外观形象欠缺、随意变更经营内容、周围卫生脏乱差。各种各样的焦点问题出现在我们生活城市里的报刊亭上,报刊亭已经成为夕阳行业,传统意义上的报刊亭建筑已经变了质。

二、报刊亭的建筑特殊性

关于报刊亭,其作为城市公共设施是前人没有系统研究过的一种特殊的城市家具,表现出家具以及工业产品的特征,其设计语言必然具有建筑空间语言和产品语言双重价值。它是传统亭子发展到当代,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生活风尚产生根本改变,科学技术经历飞速发展的产物。报刊亭和古亭相比,报刊亭不同于固定形态的典型建筑,相对单纯得多,使用材料、建构方式、造型样式、功能目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批量生产的工业品,报刊亭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的性质;作为可为市民提供实体环境和为经营者提供活动空间。这一角度上看报刊亭作为城市家具出现,既具有一定的城市空间环境特征,又具有一定的产品功能特性。

1.场所的特殊性

城市家具作为城市中公共艺术中的一环,报刊亭的外观则可视为一个城市静态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设计的外在硬件部分,也是城市形象设计最外露的最直观的表现,它来自城市又作用于城市,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时代性及当地地域性及文化特色。

报刊亭不仅在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水平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且报刊亭作为城市家具的发展体现着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的精神状态、文化修养、道德素质。故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于城市家具形态的注重,体现出大众对于城市中环境场所文化的重视。

报刊亭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亭(凉亭),亭在古时候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报刊亭作为亭,这一特定建筑形式,成立于特定的外部环境空间之中。报刊亭作为身处城市环境之中的公共家具设施,是城市文化环境氛围的重要标志之一,设计造型美观、制作精良的报刊亭大都设置在交通、商业繁华的街道、广场之中。如何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和谐共处但又独具其固有的建筑特色是报刊亭设计思考的第一步骤。报刊亭本身的外观造型在与与所处城市环境中协调舒适的前提下,寻找相应的风格特点。甚至可以依据城市环境的改变而进行变化。 寻找更优的空间布局,营造出独具特色的视觉化的“场所精神”。

2.功能的特殊性

首先,在使用功能上,报刊亭体现出多样性以及逐渐完善的城市家具功能性。除了展示及陈列作为其空间的基本功能外,现在的报刊亭负载着更多的功能需求。作为一个以展示空间为主载的报刊亭,其设计还应该满足相应的功能性,就是在满足陈列、储存、交流、买卖和附加服务的需要为前提,以达到空间的合理使用、组合的自然协调。例如,在文化需求上可以作为“文化亭”存在,在生活需求上可以作为“便民亭”存在,在数字化城市建设需求上可以作为“多媒体亭”存在,在城市文明建设需求上可以作为“宣传亭”存在。

报刊亭虽承载较多附属功能,但是其主要功能仍是展示,人性化设计、合理的内部结构、便于展示及储存报纸、杂志,能够使报刊得到全方位的展现从而吸引路人,使其停留,产生兴趣,并最终进行购买,完成其作为展示空间的本质所在。

其次,在使用主体上,从报刊亭“工业产品”的属性入手,根据人—机—环境逐一探讨亭内空间的构成要素的尺度比例,由于报刊亭空间是为人所用的,是为适应人的行为和精神需求而建造的。其实际的使用功能和人的感知作用应赋予在空间造型的概念之中。反观现在城市中的报刊亭,大都为城市街道上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处于空间内部的经营者势必心理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可能条件下,我们在设计时应选择一个最合理的比例和尺度。这里所谓的“合理”是指应该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要。促进报刊亭功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最后,对于报刊亭的再设计上,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寻找报刊亭创新的可行性分析。例如,根据其流动性的特点,可以解读为非固定地点的活动城市家具,能够方便灵活的进行转移位置或者转换功能类型,进行空间的二次利用。因此,需要对其空间进行开放、伸缩、折叠的展示结构考究。其次,考虑到其多功能的承载,报刊亭的是否可以参与到其他城市景观构造物结合,例如候车站台、电梯通道等,增加其出现场所。其次,当读者购买完成时,是否能将销售与暂时的阅读相结合,提供一个空间或者设施方便读者短暂的停留。在使用材料上的创新,我国传统的阅读载体材料,经历了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策、缣帛、纸张等各种形式,国外则经历了纸莎草纸、泥版、羊皮纸等形式。到近代,植物纤维纸已成为全世界通用的阅读材料载体。选用与纸本读物较为亲近的天然材料,以及再次利用的环保材料,例如纸浆、木材、废旧材料的再使用等,增加报刊亭深层次概念的延伸。对报刊亭的创新再设计不仅在于倡导其新概念,也在试图对类似的单体小体量建筑本身进行全方位可能性的探索。在建筑-形态-转换-材料的主题下尝试去重新诠释报刊亭建筑。

三、结语

到底怎样的报刊亭能够满足城市与大众的所需。通过本次的研究思考,从报刊亭日益萎缩的现状出发,针对这个特殊的城市“阅读”家具进行场所和功能上的分析,并提出多种再设计的可能性。改善报刊亭的生存环境、完善报刊亭的功能属性。报刊亭的存在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让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报刊亭不成为“消逝的风景线”,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报刊亭家具空间
远去的报刊亭时代
空间是什么?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创享空间
城市需要更加美好的报刊亭
车站的报刊亭
设计
家具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