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中国人不缺德,可是缺啥

2015-01-27 20:16白岩松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24期
关键词:讹诈白岩松人性

白岩松

【适用话题】人性 道德 环境制度 激发善良

首先,我们说一个仿佛无关紧要的问题:好人才会做慈善吗?当我们关注公益、成为志愿者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好”也没有纯粹的“坏”。每个人心中都并存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制度和人,激活了你的哪一面。

教育很重要。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束人性中的负面欲望、扬善弃恶。法律也很重要。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线。法律不能让你变成好人,但是它要求你杜绝坏的行为。

此外还有环境。如果一个社会环境充满善意和安宁,人们和谐相处,人性中的善就会更多地被激活。

因此,我们倡导道德、公益和爱,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满世界去寻找“好人”,而是要思考:如何用好的教育、好的法律、好的制度、好的环境等,把人們心中原本就存在的善意激发出来。

那些摔倒老人讹诈搀扶者的案例,让大家很难过,觉得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一塌糊涂,对吗?可是问题仅仅在于“道德”吗?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道德是从哪儿来的?

老人摔倒被扶,为什么一瞬间反而要抓住对方说:“你撞了我!”因为这个老人是“坏人”吗?

倒退二十年,如果大街上两辆汽车追尾,司机肯定下车就打。为什么呢?不打不行!谁打输了谁赔钱。可是现在,谁还会为了追尾大打出手?经常是把车靠边一停,互相递根烟,把保险号一抄就完了。

对比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会让人感觉中国人撞车后的道德水准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实是因为“交通强制险”的介入。所有汽车必须买保险,一旦发生事故,不必再用暴力的手段争取权益,于是在这个问题上,人性里“善”的一面流露出来。

摔倒的老人为什么讹诈扶他的人?因为大部分老人没有医疗保险,他摔倒在地不能动弹的时候,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孩子要给自己掏钱治伤,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他扛不住,在这之前他可能行了一辈子的善,但是这一瞬间都不存在了。如果中国的老人都有医疗、养老保险,还会发生这么多起讹诈事件吗?

因此,涉及道德的问题,不应追问人们“有没有道德”,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的时候。中国人不缺德,缺的就是让“德”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

我从来不愿听人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谈论道德。那没有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贫贱夫妻百事哀”。古人为什么总结出这句话呢?因为这才是生活的真相。不管你爱得多么惊心动魄,如果生活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那么矛盾就会逐渐地从小到中,从中到大,最终毁掉爱情。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道德也是同理。

【素材分析】人性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不管是“扶不起”的老人,还是被围观的小悦悦,这其中都不仅仅是单纯的人性道德问题,背后更有整个社会的风气、制度等深层问题存在。只有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被满足,才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因此人性中的善更需要教育、法律、环境等去激发,如此社会才会真正地和谐。

【速用名言】

1. 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

——英国文学家 切斯特菲尔德

2. 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

——法国思想家 狄德罗

猜你喜欢
讹诈白岩松人性
逼近人性
白岩松:传统媒体面对冲击不必焦虑丢内容被抛弃
白岩松错了吗?
《讹诈》中的不礼貌现象分析
以盗窃机动车牌讹诈车主钱财的行为应定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