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
【适用话题】坚守 适者生存 追求 选择
据说惠子在梁国当相国,庄子也到了梁国。惠子担心庄子抢自己的官位。于是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摘自《庄子·秋水》,庄子的话文后有白话文翻译)
虽然这个故事只是庄子的一个寓言,但是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中千百次重复的事件。
练实,就是竹子结的种子,竹子的种子很少见。鹓只吃练实,比大熊猫要挑食多了。醴泉也不是一般的泉水,鹓只饮醴泉,显然也是给自己的饮食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种动物,那么这种动物生存下来应该是很难的,显然它不属于达尔文所说的“适者”。那么,庄子为什么把这样一种适应性极差的动物,当作自己的象征呢?
最近看到一个笑话,有只蜜蜂对蜂王说:“现在花蜜越来越难找了,不如我们学习一下苍蝇,不要挑食,那么我们就可以不愁吃喝了。”蜂王大怒:“把他挂的枪(蜂刺)下了,让他去和苍蝇们混吧。”
混成一只蒼蝇,的确增加了适应性。实际上世界上适应性最强的动物,应当是蟑螂、蚊子等,在世界上还没有人类之前它们就存在了,世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蟑螂、蚊子等却安然无恙。估计就算人类有一天灭绝了,蟑螂、蚊子也依旧会继续生存下去。
但适应性不是一切,生存下去也不是一切。人的心理需要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高一点是爱和自尊的需要,而更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审美等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般来说满足了低层次需要后,人就会追求高级需要。这种说法有点像中国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庄子指出了另一面的真理,我们未必要先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能追求高级需要。实际上人是可以在低级需要不很满足的情况下,就追求高层次的需要的。人实际上有自由的选择能力,可以选择精神上“吃什么”。选择更美的人生,固然减少了适应性,却增加了美感。在鹓看来,如果不吃腐鼠就不能活下去,这种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
真正的蜜蜂,也不是不知道挨饿的滋味不好受,但是即使如此,也绝对不愿意吃苍蝇们吃的食物,这是一种挑食精神,是一种保持自己高贵的品质的精神。
注释: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前往拜见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大梁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恐慌,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叫鹓的鸟,你知道它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就在这时,一只鸱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鸱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恐吓我吗?”
【素材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生存是人最低层次的需要,所以就有了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生物想要生存就必须适应环境。但是也有重视个性追求的,哪怕是再窘迫,也不降低品质和要求。比如鹓,不食其他,唯食练实,只饮醴泉,尽管练实、醴泉稀少,宁可饿死也不降低要求。很多人也是如此,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底线。这种挑食精神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高贵品质呢?
【速用名言】
1.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英国前首相 丘吉尔
2.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法国作家 司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