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2015-01-27 02:34颜研
绿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策略教学

颜研

摘要:通过教学选题聚焦、教学设计切片、翻转课堂、微视频录制和测试等,从英语语法点、读写策略、翻译技巧与听口表达等英语教学的特点入手,并以3种教学设计的切片为扩展,深入探讨了大学英语微课的教学策略,为提升大学英语微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英语微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288-02

1引言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微课(micro-lecture)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所谓微课,是指在2012年瞬间爆发的美国MOOC(慕课)、可汗学院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符合中国教育特点的课程,它带来了一场教学改革的风暴。微课的特点是以5~8min的微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以“零存整取”的碎片式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平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不需要受到教室、教师、学校管理等其他因素的限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文化的学科,传播和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其显著的特点决定了微课必将成为深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场新的教学革命。为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本文从英语语法点、读写策略、翻译技巧与听口表达等英语教学的特点入手,并以3种教学设计的切片为扩展,深入探讨大学英语微课的教学策略。

2教学选题聚焦

2.1语法点与读写策略

由于许多英语学科的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存在偏颇,很多微课作品和电子资源仍然是以传统的45min课堂和教学活动场景为依托,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也没有任何知识点的筛选和教学选题聚焦,看似完整,但是没有突显重难点和英语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的选题一定是针对某个具体知识点或主要问题聚焦的。例如某个语法点:虚拟语气、完全倒装、时态变型、词根词缀等;又如读写策略中的如何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英语阅读长难句、构建写作框架等,都是微课中要帮助学习者解决的疑难选题和教学目的。

2.2翻译技巧与听口表达

翻译技巧和听力口语表达,这两个教学选题有一个共同点,即完成语言意义的传递。然而,因传递者的个性差异,翻译、听口表达不如语法点和读写策略那样具有规约性,这就要求微课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上富有实用性和逻辑趣味性,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微课中的教学内容应当直指具体语言情景。例如,餐桌礼仪、交通乘车、商场购物、酒店预订等场景中的表达,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实现主题突出,注重实效,力求客观真实,还原生活中的语言本体。

3教学设计切片

3.1讲授类

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内容,一般有关于事实、细节、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叙述式的直接讲授来传递给学习者的。例如,英语语言学中有一些专业术语、概念和理论,需要通过解释来传达意义。在讲授语言学词汇分支的粘着词素、自由词素、曲折词缀、派生词缀等的时候,就应该先给出定义,再通过例子来向学习者讲授。又如,音位学中对于一个语音和音位的区分、音位互补、音位对立、最小对立体这些专业术语的定义,应该首先直接讲解,给出相对应的音素,再进行演练示范,学习者才能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自主进行练习和巩固知识点。

3.2讨论类

讨论类适用于一个话题、一种语言现象的探析,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1]。而讨论类的微课,学习者能够通过观看话题的讨论视频、反复思考,这种集思广益的学习模式,激发出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然而,许多教师过于注重教学讨论活动的组织而忽略了内容和知识点的传递。例如,英美文学微课应该针对某一文学作品的主题批评进行讨论和引导,而不是以学生对于作品理解的口语表达为评价的标准。

3.3表演类

表演类这种微课的呈现形式,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法。表演类微课分为两种: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在示范表演中,可以以一种情境模拟的形式,还原语言实景,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听口表达和翻译技巧。反之,在教师的指导下,则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通过自我表演达到语言熟练运用和交际的目的。例如,特殊用途的英语听口表达,如法庭庭审英语、医学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

4翻转课堂

英语微课中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利用,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更加高效、细化的二语习得。可以将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知识传输和知识内化,进行颠倒,知识的传输发生在课外,知识的内化在课堂上发生(图1)。碎片式的语言学习,正好通过翻转课堂得以强化

5微视频录制与测试

通过以上课例的教学设计,后期将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主要手段有摄像机拍摄(DV录像机+白板)和绘声绘影的软件后期制作;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的拍摄(手机+白纸+支架);录屏软件录制(抠像)和PPT的后期合成;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模式(手写板+画图工具)[2]。以上4种方式完成的微视频,最后要经过编辑美化加工、测试修改。在线教育咨询和分析师Phill Hill,根据MOOC总结出了5种学生类型:主动参与者(active participants)、被动参与者(passive participants)、临时参与者(drop-ins)、袖手旁观者(observers)和爽约者(no-shows)。在不同学习者中反复测试,将成为微课后期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 :61~65.

[2]寻素华. 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23~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教学
我的手机在哪?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