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制度改革与债权人利益保护

2015-01-27 02:26秦智慧
绿色科技 2014年12期

秦智慧

摘要:指出了我国现行公司资本制度已由注册资本制过渡至授权资本制,在现行资本制度下,如何对债权人的利益进行保护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我国资本制度改革的评析和现行资本制度下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探讨,分析了现行资本制度改革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影响的原因和现行资本制度改革下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的缺陷,提出了我国现行资本制度下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资本制度;授权资本制 ;注册资本制 ;债权人利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DF411.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261-04

1我国资本制度改革的评析

我国公司法在创设之初,采用的是法定资本制。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特征:第一,公司设立之后,股东确定购买相应的份额后,必须按照约定缴纳股款;第二,公司设立之后,若需要对公司的资本进行变动,需要召开股东大会确定;第三,资本总额在其公司章程中是有明确规定的;第四,股东需要全部认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资本总额。

法定资本制设立之初,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公司可以对债权人的债务予以偿还,保障其偿债能力,对于维护债权人的债权和保障社会秩序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其容易限制公司资金筹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容易拉长公司设立期间,也容易使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资金需求甚微,公司的相对注册资金将会处于显著的状态,并且,如果公司设立时筹集的资本过小,但在业务拓展后需求资金量放大时则必须召开股东大会修改公司章程,再发行新的股本,这将会造成资源的较大浪费,也可能会丧失公司设立的最佳时期。

葛伟军在《<新公司法>:设立公司更便利》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新的修订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公司法实行授权资本制,只是改为了认缴的形式。这一规定使我国从完全的法定资本制逐渐过渡到授权资本制。

授权资本制的精髓在于只要公司的股东实际认购了部分资本数额,公司即告成立。授权资本制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因为在授权资本下,公司在设立时并不要求发起人全部认足,允许股东在设立之时缴纳总额的一部分,实质上有利于公司的迅速设立,并且在授权资本制下,公司增资可以随时发行相应新股筹集资本,并不需要变更章程和必须履行变更登记程序,虽然在增资完毕之后需要变更公司章程,但并不妨碍增资的正常进行。

根据中国的现状,中国是一个市场和商业信用都还未完全建立的国家,英美国家发达的公司经济制度在我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每个国家都有特殊性,应当根据自身状况考虑各国的立法实践。授权资本制度的适用要与其它制度相衔接才能适用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的个人信用和公司信用规制是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之一,在此基础上需要我们对相应制度进行完善,逐渐改变我国现有公司制度的现状。

2现行资本制度改革对债权人保护制度

的检讨

2.1现行资本制度改革对债权人保护制度影响的原因

现行资本制度改革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授权资本制下,其设立并不像法定资本制那样要求发起人全部认足股款,股东分期认购出资、分期缴足出资、承担后续缴纳出资的义务,公司主体也是在公司成立之后授权董事会确定。授权资本制有利于公司迅速成立。并且,公司在增减资本时,并不需要先行变更章程和变更登记,而是在完成相应操作的情形下才变更公司章程和变更登记。授权资本的这些优势,容易导致在公司成立之初,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相差甚大,很容易出现现有资本与生产经营规模严重不符的情况,这样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债权。众所周知,注册资本制之所以规定需要股东全额缴纳股款之后才能使得公司设立,其目的是利用注册资本保护债权人的债权,保障公司的信用。但是授权资本制中股东只缴纳一部分的股款即可成立公司,使得债权人的债权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不利于债权人债权的保护。

2.2现行资本制度改革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缺陷

2.2.1我国的公司信用机制不完善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信用机制的规定并不完善,具体也限制在对股东未完全出资、虚假出资以及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但是在实践中,公司的信用仅靠对出资的确认是远远不够的,公司的信用是建立在股东全额出资与公司良好运营基础上的。股东在缴纳相应的出资之后,其出资义务已经完成。但是公司的运营则是掌握在公司的董事手中,如何完善股东出资和董事运营公司机制,提高公司信用机制,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2.2.2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设立公司法之时,曾经引进相应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然而,在授权资本制下,揭开公司面纱相对较为困难,无法确定未出资股东所消费的资本属于公司资本还是属于个人资本,这给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带来了相应问题。完善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保障债权人的债权。而我国目前的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存在适用范围较窄、具体的适用措施规制不完善等问题。

2.2.3董事信义义务安排与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

债权人的债权保护是建立在股东全额出资与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基础之上的。在授权资本制度下对债权人的保护,公司法与公司法之外的相关法律都应有其相配套的制度,正如傅穹所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机构下的董事信义义务安排和司法能动回应机制下的审查与救济机制是授权资本制度得以实行的保证。但是在当前的公司法下,我国确实引进了董事的勤勉忠实义务,只是规定较为简单,寥寥几笔的规定并不能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没有相应的审查标准规定,使得其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执行,这对债权人的债权保护是不利的。授权资本制度下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也需要相应司法能动回应机制下的审查与救济机制,使得债权人的债权受到侵害之后能够在司法上得到救济。

2.2.4债权人介入公司治理制度缺位endprint

在我国现有法律体制下,并没有确切的债权人介入公司治理制度。债权人的债权保护是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的,但是公司运营是由公司股东以及董事行使相应职权而进行,债权人是没有相应的契机介入公司治理的,而债权人的债权如果想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允许债权人介入公司治理。

2.2.5缺乏对公司资本制度的监督

根据我国相应的法律规定,公司法属于私法范畴,而公司的治理模式也基本采用自治的模式。更有学者认为,公司章程相当于公司的小宪法。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是在现有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股东在公司治理模式下占据重要地位,公司重大事项需要股东大会的讨论方能确定,而公司相对较小的事务一般是通过董事会的决议作出。这也就意味着公司的事项如果没有违反国家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其是不受任何机构和个人监督的。这样可能就会出现为己谋私的现象,在授权资本制度下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债权,应当有相应的机构对公司资本制度进行监督,而我国法律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对此进行规制。

3我国授权资本制度下债权人保护制度

的完善

3.1完善公司信用制度保障债权人的债权

根据《最高法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规定可以得知股东如果没有完全出资,失去信用,在其不守信用的范围内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在授权资本制下,并不是完全出资,而是认缴出资,这对于债权人债权的保护是不利的。信用是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抽象的概念,公司信用和人信用一样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公司信任制度直接的体现是让债权人了解公司的资产状况。但是公司的资产是变动的,要时时掌握公司资本不太现实,所以只能折中地请求在公司章程中载明注册资本。为了保障公司的信用,可以确立公司以及股东的实缴资本持续信息披露制度,方便债权人能够及时了解公司股东以及实缴资本的变化情况。而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以在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并变更公司章程,定期向债权人公示其资本状况。这样,授权资本下的债权人可以根据相应的公开制度确定公司资产变动状况,从而保障债权人自身的利益。

3.2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根据现有法律规定,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中的有限是指股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公司滥用其权利,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法人否认制度否认股东的有限责任,以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在法定资本制的前提下,股东有限责任被比较严格地遵循,揭开公司的面纱受到严格的限制。授权资本制度为投资者创设了比较低的门槛,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公司的资本进行过多的监督,其主要进行事后救济制度。之所以实行这一保障机制,是吸取域外法的规定,在美国,法院适用“揭开公司面纱”的制度以保护债权人有多种情形:如第三人与公司的合同交易中,只有股东对公司的情况存在虚假陈述或欺诈,才能揭开公司面纱。此外,在母子公司之间、兄弟公司之间如果以不公平的方式运作,业务存在混同、资产混同、子公司资本不足、股东刻意把一个单一的企业划分为几个独立的法人以图减少实际承担债务的数额等,都可以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我国现行资本制度改革后,可以借鉴英美国家的做法,扩大公司否认人格制度适用的范围,以保障债权人的债权。

3.3完善董事信义义务安排

我国现行资本改革制度下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单纯依靠注册资本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相应的其他制度进行完善。授权资本下的股东召开,增加资本制度并不严格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的董事信义义务安排成为必要。随着现有制度由“股东中心主义”转向“董事中心主义”,公司法对董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董事如果严格根据公司章程规定,保障公司运营,是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董事的信义义务给予受害者向有过错的董事请求赔偿的权利,使得董事更谨慎地对待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并有利于疏解社会的复仇情绪,缓解社会压力。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现行的《公司法》中对公司债权人责任方面规定的并不多,其中《海南经济特区股份有限公司条例》,《证券法》第69条,《民法通则》第43条、第48条和《公司法》虽对信义义务做了规定,但不尽完善,对董事信义义务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而完善的具体措施可以是以立法的形式进行确定,在相应法律中规定公司董事违背信义义务和忠实义务应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以期对董事责任进行规制。

3.4债权人特别异议制度

债权人特别异议制度,其是指债权人对于公司的某些行为,认为其侵犯了公司资产,可以对公司行为提出异议。众所周知,我国物权法中有相应的异议制度,而对于公司债权人的异议制度规定并不完善。债权人的异议制度在立法过程中是可以完善的,其可以根据物权法异议制度的相关条款对债权人的异议制度进行规制,对于公司侵犯债权人债权的行为可以向股东会或者董事会提出异议,若股东会或者董事会不能给予债权人以合理的解释又不同意修改相应行为的,债权人可以以书面文本向法院提起诉讼。其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公司的某些行为提出的,对债权人异议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3.5债转股保护债权

根据法律规定,把公司的债权转化为公司资本,也就是所谓的债转股,应当被允许的。在我国《公司法》中,相对于债权而言,股东的法律保护较为完善,股东的利益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保护,债权转化为股权不仅降低了债权保护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公司的长远投资。所以,债权转化为出资也是一种对债权保护的方式,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可以通过法律对债权转为化股权进行规制。通过规制,使得债权转化为股权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转化的,其转化要经过严格的限制,其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须具有财产性;②须具有可转让性;③具有作价性;④不为我国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除此之外,债转股具有时效性,如果在债权有效期间不转化为股权,而在事后进行转化的,就丧失了法院的胜诉权,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得到合理的保护。endprint

3.6引入监督方和责任承担方

债权人的债权保护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对债权进行保护是不现实的,需要第三方的介入以保障债权人的债权。保护债权人的第三方如果单纯是公民个人,是不能有效保障债权实现的。债权人的债权保护在传统上而言,一般是设立担保债权,但是担保债权只是物权法上的保护,而担保债权的保护也是债权本身的一种,只是在相对的效力上是稍高于一般债权人,并不能完全实现债权保护的目的。在授权资本制度下,债权人债权的保护可以介入的监督方和责任承担方可以是具有相应资质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作为债权保护的第三方应当位于中立地位,不得偏向于任何一方,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可以在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设立相应的债权保护机制或者进行公证机关的公证,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使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4结语

我国现行资本制度改革,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现行资本制度改革的评析、现行资本制度改革对债权人利益的探讨,包括对债权人利益造成影响的原因和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的缺陷,提出通过完善公司信用制度、董事信义义务、债权人异议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引入监督方和责任承担方等制度完善现行资本制度改革下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施天涛.公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64.

[2]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8.

[3]葛伟军.公司资本制度与债权人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21.

[4]刘俊海.现代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傅弯.公司三大资本制模式比较及我国公司资本制的定[J].法商研究,2004(1):3~4 .

[6]刘畅.论我国公司资本形成制度的完善[J].当代法学论坛,2010(4).

[7]李宁,姜岩.授权资本制在我国实现的制约因素分析[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70.

[8]杨明敏.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及债权人利益的保护[J].法律适用,2013 (12):27.

[9]李飞.论董事对公司债权人负责的法理正当性[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4).

[10]王冠华.公司债权出资的法律规范梳理及规则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3(4).

[11]曹晖.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J].会计之友,2008(35):105~106.

[13]蒋进.新公司资本制度的本质及其变革设想之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08(10):6.

[14]陈凯.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24):52.

[15]罗鸣.“债转股”若干法律问题初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1):127~129.

[16]赵旭东.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J].法学研究,2003(5):109~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