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序安+方小宁+田丹+王先华
摘要:以野生植物博落回的根为繁殖材料,探讨了博落回植物根的挖取、根段采集、催芽、栽植及管理等博落回的根段繁殖技术。
关键词:博落回;根段;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04802
1引言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别名号筒杆、山号筒等,为罂粟科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抗旱、耐寒、耐瘠,适生性强,年生长量大[1~3],具有多种功能,是一种开发利用价值极大的野生植物。博落回植物的根、茎、叶、果均含有多种生物碱,且总碱含量1.7%左右[4],全株大毒[5],具有抗癌、杀虫、抗菌、消肿等多种功效[6],是一种药源植物;博落回具有富集磷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熟化的作用[7];博落回对重金属铜、锌、铅、隔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8]。因此,博落回植物是一种融药源植物、土壤培肥、污染土壤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植物,有“植物黄金”之称[9]。推广利用野生博落回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高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经济效益,实现土地石漠化治理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笔者致力于博落回的繁殖、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其繁殖技术研究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博落回的繁殖方法上有种子繁殖和根段繁殖,其根段繁殖技术如下。
2博落回根段繁植技术
2.1博落回根段采集
于2月中下旬,选择性挖取生长年限较短的野生博落回根兜,尽量多地保留根系量和根的长度,剪去根兜上的根,将剪去根的根兜栽植于原处,按根的粗细分级打捆运回,获得用于繁殖的种条。将获得的种条,按3~5cm长度剪成根段,根据根径粗细及是否有明显芽眼进行分级分类,20~30根/捆,规范地装入编织袋中,也可散堆放于苗圃地旁,有芽的根段可直接栽植。
2.2博落回根段发芽处理
将装有博落回根段的编织袋堆放在背风避阳且有坡度的地方,喷洒适量的水,保证博落回根段均获得水分,以后每4~5d喷洒水一次,保持袋内空气湿度,直至生根出芽栽植。对于堆放于苗圃地旁的博落回根段,需加入少量的细土,喷洒适量的水,并遮阳保湿,同样每4~5d喷洒水一次。随着气温的升高,根段开始萌发根芽。芽眼明显的15~20d长出根芽,芽眼不明显的25~30d长出根芽,待芽长到1~2cm左右即可种植于苗床。
2.3苗床选择与处理
博落回根繁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但忌水,排水不良而积水的土壤易造成根段腐烂,因此,选择排水良好的中上等肥力土壤,土壤质地以沙壤至重壤为好,以利于根芽萌发。将用于博落回根繁的土壤耕翻、碎土,平整土地,开沟、开厢。四周排水沟宽50cm,深30cm,以能够及时排除雨水,不造成厢面被淹,厢宽2m,厢沟宽30cm,深20cm,待用。
2.4博落回根段栽植培育方法
将经过发芽处理的博落回根段取出,选取已经发芽的根段,并依据根段的粗细、发芽情况分开栽植,便于幼苗出土和管理。博落回根段栽植方法是在已做好的苗床上,按33.3cm的行距横向开沟,沟深8~10cm,施入已腐熟好的农家肥,每公顷7500kg左右。然后将根段按15cm的株距横向平行植入沟内,根芽向上,覆土厚度3~4cm,并保证不露芽、不损伤萌发的芽,每平方米栽植博落回20株。
2.5苗床覆盖
在铜仁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是否采用覆盖措施决定于苗圃地土壤质地情况,选用沙土或沙壤土,在博落回根段栽植后需要覆盖,选用重壤土或粘土育苗则不需覆盖,如遇较长时间的春旱可适当浇水。覆盖材料可用地膜、稻草、玉米杆等。覆膜方法是在苗床上顺床覆盖地膜,两边用土压严,以不透风为准。主要是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地温,防止杂草生长。覆盖地膜后25~30d左右,苗将破土顶膜。此时期要有专人管理,见有幼苗顶膜,将地膜切开,幼芽露出膜外,防止膜内温度过高灼伤顶芽,影响苗木生长,采用稻草、玉米秆覆盖的注意压苗。
2.6田间管理
(1)除草,博落回幼苗出土破膜,孔口生长部分杂草,用人工拔除,采用稻草、玉米秆覆盖的要及时清除杂草。
(2)排水,博落回忌积水,在雨季来临前要及时清理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3)施肥,博落回幼苗长至5cm左右,追施尿素75~120kg/hm2,促进苗的生长。博落回的生产采用的是根兜种植,在施肥管理上既要培育壮苗,根兜也不宜过大。
(4)病虫害,博落回的抗病虫害能力强,不易发生病虫害。
2.7生长量
博落回的生长量受施肥水平、栽植时间和根段粗细及长度的影响,一般当年苗高140~160 cm,地径1.2~1.4cm,根径2~3cm。
参考文献:
[1]邹序安,龙正权.博落回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价值[J].福建林业科技,2009,37(3):244~247.
[2]邹序安,龙正权,郁建生,等.铜仁低山丘陵区博落回生态环境调查 [J].贵州农业科学,2009(3):182~184.
[3]邹序安,陆引罡.资源植物博落回在石漠化防治中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4):910~913.
[4]郁建平,赵东亮,孟祥斌,等.博落回生物碱对8种真菌的抑菌作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1): 89~91.
[5]林贤铭.乐清市有毒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4):183,185.
[6]刘良明.王庆文.谢洪. 广东地产毒性中药材应用及开发情况调查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3, 8(21).
[7]郭永强,张永清,刘涛. 先锋植物小果博落回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79~18581,18584.
[8]江民锦,胡佳琴,司卫静. 江西德兴铜矿矿区内铜富集植物的调查及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357~361.
[9]肖军,辰溪在全国首次人工培育出“博落回”苗[N].湖南日报,2008-06-12(B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