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文畅
摘 要: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其认可度的提高,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在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财务要素,可以说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因为它决定与影响了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决定与影响了产品的开发与转化的投入与产出;决定与影响了企业的研发人员的费用问题等。所以在高新技术认定过程中,财务的审计与研发费用的确认问题,是最为重要的。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财物要素;企业研发;预算控制
一、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另外,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可执行15%(认定前25%)的优惠税率,税率降低10个点,税额减少40%。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科技转型、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市场价值、提高企业资本价值。
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
17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规定, “企业应对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应针对研发费用下设专项专帐,并且要将研发费用列出名细帐,台帐并列入财务帐套中,做到报表,帐本与凭证的一致性。同时,《国税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中也明文规定,对于企业没有研发费用单列,没有设立研发帐户,或是企业的研发机构与生产经营部分不分离的,研发费用完全是从生产费用剥离出来的企业,不能对研发费用准确、合理、分科目的核算与安排的,划分应用科目不清楚的,不能认定,若以认定通过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并取消资格。
从高新认定与审查的相关文件与政策可以看出,国家是重视研发法投入,同时也在积极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的投入,并能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要求企业的研发费用核算更加的合法、合理、精细化、规范化,能科学的归集与整理研发费用,并绝对要与生产费用相分离。当然,同时也要符合会计准则、高新认定办法、财政文件、加计扣除等的不同要求。
综上阐明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研发费用归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真实、有效、完整、合法的核算出研发费用并能及时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对高新认定企业或是复审企业都致关重要。因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三年,三年后仍要复审,这期间财政、国地税等部门还要联合审查,抽查高新技术的各个要素的完成情况,研发费用的专帐实施情况,要做到有证可依,有帐可查,帐则清楚,科目精细,一目了然。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审计的问题
(一)研发费用的核算与安排与实际的研发项目不相符。研发活动也就是研发项目的设立,应是早于研发费用的核算的,因为只有项目的设立后,才会有研发活动而产生的研发费用,而大多数的企业基于各自的原因,或是重视不够,或是项目安排的冲突等问题,为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而设立了研发活动,往往是一种形式,企业的财务与企业的研发中心不能有效的结合与统一,研发中心依技术与市场需要而设定的研发项目,而财务却是以当年可能或是已经产生的销售额结合本身的专利技术为基础来预算或是划分研发费用,从而设定研发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实际研发活动发生的过程不统一。企业的研发费用按新会计准则要求列入管理费用,所以一般企业应在管理费用下设研发费用,设置二级科目“技术开发费”。这样的分类年底再来回顾这个项目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本年发生的总费用是多少,各个项目发生的费用是多少,各个项目下的材料 、人工、动力、检测等费用的具体发生额等情况,可以合理的计算出项目的成果转化程度与投资收益的多少。但是很多企业不能区分研发过程中费用支出与成本支生,而是采用一篮子的方法,导致研发费用核算不明确,科目核算不精准。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数额与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不相同。高新技术认定通过享受税收的优惠政策,而研发费用的认定依据依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而定的。当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认定时,依据的是国家税务总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虽然两者的认定与划分研发费用的依据前提是相同的,可是适用的情况又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二者研发费用的认定口径不一致,但是最终的原则并不冲突。
(四)研发费用的预算与控制制度不完善。研发费用的产生是研发活动的过程中,但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也会在每个项目设立前,针对研发费用做出预算。预算出材料、人工、设备、检测等费用,但是在实际发生过程中,却没有一个预算方案、监控制度来管理与完善费用的支出,这样就会导致企业项目在立项时的备案书,与企业结题后的验收书,在财务预算与实际支出方面相差过大。
参考文献:
[1] 张伟.从价值链角度浅析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J]. 会计师. 2011(10)
[2] 徐鲁川.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