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帮月
摘 要:本文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公司债务重组会计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公司;财务重组;会计问题;策略
一、公司债务重组概述
所谓的公司债务重组,就是指当债务人有财务困难或操作失败情况出现,债权人由于协议或法院命令而进行让步,依据债务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债务重组的相关定义,主要是指债务人遇到资金暂时周转不开,自己的债务无法偿还。处于正常状态下,资产清偿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债务向资本转变,债务发生变化。债务重组发生于其他方面,需要债权人能够有一些让步行为,以便安排好,使债务得以偿还。
二、债务重组所带来的会计问题
(一)会计准则中缺少明确的相关税费规定。作为盈利公司的债权人,实行债务重组或者与相关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的总利润要减少,所得税就少交;人力资本储备与债务人重整收益,不增加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然而资本增加。所以,针对关联企业避税,可以随机相互重组,就可使相关企业的资本增加并且所得税也少缴。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两个问题是债务重组双方所考虑的,那就是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以及重组所得征税,对于增值税方面的问题一般不作考虑,这就很容易导致税收风险产生。
(二)重组损益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原则。首先,其与权责发生制原则不符合。发生债务重组,其目的在于让企业暂时走出负债过重的困境,赢得时机使正常的经营状态能够恢复,但债务重组的有效作用无法产生于比较短的时间内,而债务人必须有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受益过程;其次,营业外收入的计入,当期利润也不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也能增加,但企业并未因这一收益而有现金流入产生,就能够使企业资金发生短期内再度紧张问题;再次,由于债务人把重组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在当期损益中计入,如此处理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配比原则相违背。
(三)市场基础在运用公允价值中缺乏。市场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公允价值没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因企业的管治就极易产生利润操纵问题;尚且没有达到标准化的的资产评估的流程以及需要加强的资产评估队伍。
(四)与谨慎性原则相违背的固定资产抵债入账。单纯的以公允价值来作为计价基础,就会与谨慎原则相违背,因债权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则就使由公允价值转变成为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但其费用中不能计入债权人债务重组的损失,而是以资产价值计入,由此就易产生虚增资产问题,这就与谨慎性的原则相违背。
(五)债务重组成为上市公司从事不正当盈余管理的途径。对上市公司来说,其作为债权人的关联方开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则以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方法和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来进行,且盈余管理还以债务重组准则的其他条款开展,以此从事不正当的盈余管理。
三、对债务重组带来会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应冲减重组产生的相关费用。债务人应借助于债务重组对两项交易进行确认,即:资产依照公允价值进行销售和债务根据账面价值进行清偿,接着把债务重组所得确认为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抵偿债务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对所得税进行计征。
(二)应于会计期间分摊债务重组损益。由此在使利润的虚增减少的同时,也可使企业由于利润虚增而产生所得税费用的负担而降低,这对那些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走出困境有利。
(三)在市场上合理运用公允价值。首先,应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进行完善。其次,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再次,要对资产评估流程进行规范。通过强化资产评估工作,促进监管资产评估机构环节。
(四)必须遵循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谨慎性原则。当债务人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公允价值要高,就需要债权人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适当增加,并将债权人的账面价值减少。要将债务人债务重组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增益或损失要在当期损益中计入。
(五)上市公司要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一方面,应对公司上市后的监管强化力度,使会计信息的披露得到进一步规范,并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完善,进而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内在约束力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建立起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企业若出现严重亏损和资不抵债,就应对其所经营业务要求全部或部分停止;出现上市公司失去持续经营能力,必须将其宣布退市。此外,还要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政策做调整,进行企业利润操纵的规避。
总之,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资产流失不断在企业出现,这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出现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问题,要通过准则和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强化监管工作,规范纳税。要在债务重组的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崔恩善,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2] 周彩玲,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J],行政资产与财务,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