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军
(西吉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宁夏 西吉756200)
坝系工程为山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单 军
(西吉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宁夏 西吉756200)
坝系工程;山区经济;西吉县
坝系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既能从根本上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增产粮食、帮助群众致富的水保生态工程措施。坝系工程在西吉县发挥的作用主要有调节水资源,解决干旱片带群众饮水困难,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花钱问题,控制水土流失和加快生态条件改善步伐等。分析总结了坝系工程在西吉县建设的有利条件。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位于固原市西部,土地总面积3 144 km2,水土流失面积2 833.2 km2。境内有黄土丘陵区、土石山区和川道区3种地貌类型,葫芦河、滥泥河、清水河、祖厉河4条主流河系。属干旱半干旱区,年均降水量400 mm左右,季节分配不均,60%左右的降水集中在7—9月。严重的水土流失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导致西海固地区贫穷落后的最根本原因,若不从根本上解决水土严重流失的问题,包括西吉县在内的宁南山区就没有出路,发展经济、帮助群众致富就是一句空话。
坝系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既能从根本上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增产粮食、帮助群众致富的水保生态工程措施。坝系工程的实施,西吉人民既付出了艰辛,也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从历史上看,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形成了包括世界第二大震湖——党家岔水堰在内的40余座天然水堰,这些水堰在随后的运行中,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改善了生产条件,当地群众得到了实惠,为淤地坝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集中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44座中小型水库、82座塘坝,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利工程建设格局,为淤地坝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县委、县政府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倡导、大力推行沟道坝系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得以迅猛发展。全县共完成治沟骨干工程105座、中小型淤地坝88座,控制流域面积702.76 km2,总库容11 780.29万m3,已淤675.5万m3,可淤地807 hm2,已淤地215 hm2。建成了全区第一处坝系建设试点示范工程——葫芦河上游坝系工程,完成了聂家河、车路沟、唐家河、什字河、三合、马建、扫竹林、沙葱洼、韩脑9条小流域的坝系工程。这些工程在运行中,充分发挥了调蓄小流域洪水、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坝系工程建设是调节水资源,解决干旱片带群众饮水困难的需要。有水就有希望,有水就有绿洲,这是全县各族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一个最基本认识。西吉最缺的资源就是水资源,没有可利用的水资源,特别是西部干旱片带群众连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没法保障,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仅仅是理想而已。淤地坝工程充分发挥拦蓄地表径流、调节水资源的功能,为缓解全县人民生活饮水困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群众急切盼望坝系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根据测算,全县目前淤地坝工程年均蓄水量达到2 400万m3,有17个乡、86个行政村、4.6万人、2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每年节约群众拉水费用3 600万元。
第二,坝系工程建设是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需要。在西吉县水浇地的生产能力是旱作农田的5倍。目前,全县各类库坝工程累计发展水浇地1 200 hm2,正常年份实现粮食净增产180万kg,产值达到216万元。依托车路沟、聂家河坝系工程丰富的水资源条件,项目区内群众积极争取资金,建设日光温棚80余座,仅此一项,年均收入可增加150万元,且改变了群众的种植观念。可见,发展淤地坝工程是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生活问题的一条捷径,是贫困地区的人造“绿色工厂”。
第三,坝系工程建设是解决部分群众花钱问题的需要。近年来,我们根据解决温饱后群众的心态和生活需要,不断摸索,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一方面,对于每一座建成的工程或正在建设的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群众发展水浇地,开展有偿服务。另一方面,针对我县山大沟深、沟壑纵横、交通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在工程建设时,尽可能地实行坝路结合,将坝顶建成连接沟岸的桥梁,促进了工程项目区交通网络的形成,降低群众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了村组的修路、建桥等费用,减轻了农民负担,帮助农民增收。
第四,坝系工程建设是控制水土流失,加快生态条件改善步伐的需要。坝系工程的建设,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在泥沙的汇集和通道处形成一个人工屏障。另外,坝系工程建设,使大量的水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利用,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水浇地面积的增加,使大量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群众“保命田”有了保证,对自己的将来也能看得见、摸得着,有了实实在在的感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性大大提高。可以说,一座坝就是一座桥,一个粮仓,一片绿洲。
西吉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多年来,当地政府和群众坚持治山治水,为改善贫困落后的区域经济和恶劣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坝系建设已成为西吉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和发展道路。
(1)聂家河小流域坝系工程成为全国坝系工程的领头羊。聂家河流域面积46.6 km2,年降水量428.2 mm。自2003年以来,聂家河坝系工程开创黄河流域坝系工程建设的先河,目前已发展成为坝系工程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试点示范工程,其研究总结的治理与开发一体的“坝、窖、池、田”联合使用模式,被水利部称为“聂家河模式”在全国推广。以聂家河坝系工程为依托,将区域水资源有效组织、高效利用。目前,在流域内共修建高标准梯田1 425.3 hm2,营造水保林1 078.5 hm2,人工种草565.6 hm2,建骨干坝8座、淤地坝9座、固定扬水站4处、移动小高抽10处、蓄水池9座、水窖372眼、日光温棚10余座、苗圃5.4 hm2,引进中原梅杏、新疆包核杏、玫瑰红李子、绥李5号等果树,大力发展养殖业。聂家河坝系工程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综合开发,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
(2)地方政府重视,群众要求迫切。多年来,西吉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淤地坝建设,组织、发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坚持不懈地大搞淤地坝建设;制定颁发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办法制度,为淤地坝的建设和安全运用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与制度保证。淤地坝改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被群众比喻为命根子、粮屯子、钱袋子,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加快淤地坝建设的呼声强烈,热情空前高涨。据统计,全县目前至少有8条坝系工程、200座淤地坝急需建设。
(3)建坝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经过长期的建设实践和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建坝经验,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淤地坝建设技术规程、规范,淤地坝CAD辅助设计技术、水坠筑坝等先进筑坝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解决了淤地坝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几十年的生产实践,使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施工、验收到管理、运行,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特别是自1986年开展以治沟骨干工程(骨干坝)为主体的坝系建设以来,进一步探索出了淤地坝大、中、小联合运用的成功模式,骨干坝和中小型淤地坝相配套的技术不断完善,一些典型的沟道坝系雏形已经形成,为大规模开展坝系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积极推行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了责、权、利,调动了群众参与建坝、管坝、用坝的积极性。
(4)坝系工程建设经济可行。通过对全县已建成淤地坝的调查分析,淤地坝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仅拦蓄泥沙一项,效益就十分显著。据调查,在黄河下游河床清淤1 m3,需投资十几元,而在上中游,淤地坝每拦1 m3泥沙,所需投资仅2元左右。同时,淤地坝淤出的大量坝地,土质肥沃,是当地人民群众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是一项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
(责任编辑 孙占锋)
S157
C
1000-0941(2015)01-0028-02
单军(1965—),男,宁夏西吉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
201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