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人民政府
(湖北 郧西 442600)
郧西县创新治理思路探索“丹治”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郧西县人民政府
(湖北 郧西 442600)
“丹治”二期工程;水土保持;治理;管护;郧西县
自“丹治”二期工程实施以来,郧西县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坚持在工程建设、管理和效益持续发挥上下功夫,在思路创新、观念更新和做法求新上找支点,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介绍了郧西县“丹治”二期工程建设情况和管理经验,以及在应对面源污染和管护体制不顺、责权不清、产权不明、建管脱节等导致的水土保持设施建后管理缺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郧西县北依秦岭、南临汉江,总面积3 509 km2,辖18个乡镇(场、区)34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0.9万人。郧西县人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自“丹治”二期工程实施以来,郧西县在上级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坚持在工程建设、管理和效益持续发挥上下功夫,在思路创新、观念更新和做法求新上找支点,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发挥。
根据国务院《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的批复》意见,2012—2015年郧西县规划治理安家、三官两个项目区共4条小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6 k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12.38 km2、生态修复面积60.22 km2,项目预算总投资3 149万元。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以鄂发改投资〔2012〕1232号和723号文对该项目进行了批复。2012—2013年,国家累计下达投资计划1 250万元,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46 k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3.85 km2。
截至目前,该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46 km2,综合治理面积3.85 km2,均占计划的100%,累计完成土方151.7万m3、石方10.2万km3;到位资金1 250万元,包括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999万元、县级配套126万元(含投工投劳);共支付工程款952万元,并完成了年度项目审计。2014年9月,湖北省水利厅和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对该项目进行了年度验收。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郧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丹治”二期工程领导小组,由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形成了层层抓、抓层层的工作格局。
(2)采取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对项目建设环节把关负责,坚持“各炒一盘菜、共待一桌客”理念,整合部门项目和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实际需求。
(3)严格“四制”管理,突出流域特色。在建设中除了落实法人制、招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外,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建设要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小流域实际量身打造实施方案,做到了规划设计切实可行,突出小流域建设特色。
(4)强化检查督办,提升工程质量。坚持巡查和督办检查相结合,采取水保局随机查、监理全面管、技术员配合乡镇领导跟踪办的梯级督办模式,发现问题不整改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邀请县质量监督站、村干部和项目区群众开展质量监督,设立质量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干群监督,工程建设质量较好,没有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上访事件。
(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该项目共完成坡改梯38.76 hm2,配套田间道路2.64 km、排灌沟渠6.62 km,建蓄水池5口、沉沙池28口,整治塘堰8座、谷坊19座,新建河堤2.9 km,整治河堤70 m、拦沙坝1座,同时为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新建人行便道1 km。这些措施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2)夯实了特色产业基础。郧西县地处秦岭余脉,特有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在工程建设中,郧西县坚持结合生态修复重点发展核桃产业,全县共栽植优质嫁接核桃11 296 hm2,成林面积达到6 776 hm2,每年可实现经济收入1亿多元。目前,项目区年产核桃150 t,农民年人均增收2 000元以上,尤其是发展的深加工农产品——核桃油供不应求,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3)改善了生态环境。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4.61 km2,退耕还林 33.96 hm2,荒山造林76.00 hm2,提高了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经测算,流域林草覆盖率已由治理前的90%提高到治理后的94%,年拦蓄泥沙10多万t,年增加蓄水88多万m3。
项目建设中,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我们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项目区人口集中带来的面源污染,以及长期以来存在的管护体制不顺、责权不清、产权不明、建管脱节等导致的水土保持设施建后管理缺位问题。
(1)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村庄环境专项整治,探索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作。对2个村65户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采取生物、物理措施减少农药、化肥造成的二次污染,新建三级过滤污水净化池4座、河道型人工湿地2处,人工栽植本地水生植物1.45万m2,整治农户生活垃圾,美化庭院,建垃圾池4处、花池20座,购置垃圾桶40个,引导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使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经检测流域出口的水质已完全达标。
(2)开展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管护体制改革,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的原则,引导群众合理开展“一事一议”,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由“无力管”向“有钱办”的转变。结合全国水管体制改革,郧西县成立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局,属副科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编制6人,主要负责全县农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农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指导农民用水协会参与水利水保工程管理工作等。此外,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管护机制改革。另一方面,将水保工程按照权属进行剥离,产权归国家的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产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由村集体或者农民用水协会管理,产权归受益户所有的由受益户自行管理,实现了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由无序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目前,全县明确了850余处水利水保工程权属,颁发产权证书100余本,并签订了管护协议。还聘请了48名村水管员,实行挂牌上岗,履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维修养护和用水矛盾的协调管理之责,实现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由“无人管”向“专人管”转变。
(责任编辑 李杨杨)
S157.2
C
1000-0941(2015)01-0018-02
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