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萍
内蒙古赤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赤峰 024000
艾滋病验查人员接收的病人增多,检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意识不强都容易造成艾滋病感染[1]。因此,近年来一些人将艾滋病检查工作视为一种高危工作。事实上,我们应该对检验人员进行正确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意识,既不恐惧,也要及时有效地处理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意外。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检验者长期与患者接触,与临床护理人员一样容易被感染。要切实为其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其感染几率。
由于艾滋病检验的特殊性,检验过程具有一定的职业危害,造成检验人员被感染。因此,要能确保检验人员安全,就要了解艾滋病检验具有的风险。血源性危害是艾滋病检验的间接性危害之一。血液传播不仅可以造成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不同,不需要与患者之间进行直接的接触,但事实上,检验人员常年与患者的血液接触,血源性危害在所难免。医学容器众多,操作不当或者忽视都将造成检查人员皮肤出现外伤,一旦与患者血液接触,将造成其被感染几率增大,因此血源性危害应得到必要的控制,以确保检查人员的安全[2]。
职业暴露是对艾滋病检验工作者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家加大了艾滋病防治力度,加强了艾滋病的检验。但与此同时,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更加明显。尤其是对于一些医疗条件不佳的卫生部门,艾滋病检验职业暴露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多地的公安部门、卫生部门以及实验室均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现象。艾滋病检验者在与患者的血液等载体接触时,防护措施很重要。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关注艾滋病的治疗,还应关注检验者的生命安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强调了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要求各地根据该地区实际需求,储备足够的防护设备及药品,为当地卫生局检验人员提供免费的药物供给。总之,艾滋病通过血液等途径传染,其给人们造成的恐慌甚至超过其感染自身,严重影响了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医院等相关检测部门来说,应正确认识艾滋病,了解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做到积极防护,将安全隐患控制到最低。只有切实保护艾滋病检验人员,才能使艾滋病检验顺利进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艾滋病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对于艾滋病检验人员来说,在工作中避免错误的操作方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是降低检验人员感染的根本途径。一些医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差,对患者多采取直接治疗的方式,这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却忽视了治疗人员的安全问题。艾滋病除了通过血液传播,乳汁、唾液均也可传播,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将造成检验人员被感染[3]。由于相关部门对于医源性的病毒感染缺乏必要的重视,保护措施不完善,使得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加快。目前,在艾滋病检测中被感染的检验人员不在少数,这与其防护意识差,防护手段少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医院来说,应进一步完善并强调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介绍,对检测人员的工作细节进行分析,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完善医院或者疾控中心的医疗检测条件,采用正确的、有效的方法使检验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艾滋病检验过程往往需要对患者血液进行检查。如果检验人员皮肤有伤,则很容易被感染。数据显示,操作不当造成的针刺伤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为0.2%~0.5%。另外,粘膜接触也可能导致检验人员感染。当然,检验人员要正确认识艾滋病并及时处理感染源,如在检验过程中出现皮肤破损应及时风干,降低病毒的成活几率。对伤口处进行清洗,对受损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过程要持续2次15 min以上。伤口深的检验人员要在伤口旁离心方向将血液挤出,防止感染无法处理。对于发生粘膜感染的检验人员,应对其伤口处涂抹适当浓度的生理盐水,将感染几率降到最低。对于检验人员来说,一旦职业暴露,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对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抗体进行试验,使用适当的药物阻隔感染源。在暴露后的4周、8和12周以及1年后对其血液的HIV抗体进行检查,对感染患者做及时处理[4]。药物处理是防止艾滋病病毒感觉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旦出现针刺伤,接触患者血液,可在采用上述方法处理感染血液后服用一定的药物。如在24 h内服用三联预防药NRTI、NNRTI以及PI等,药物控制可减少其被感染的可能,当然还需要对可能感染的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测。当然,心理意识也是必要的,艾滋病虽然可通过血液等途径传播,但仅提示与其接触具有感染的风险,但几率并不高,要求检验人员树立信心,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便可有效控制艾滋病感染。
避免艾滋病的传播和感染,还需要检验人员正确操作。检人员要对环境和自身进行及时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艾滋病知识,了解防护的重要性,提高防护效率。保持手部清洁和有效方式血液传播,与患者接触后,要及时进行洗手。尤其是与患者的血液接触后,要使用肥皂反复多次的洗手,以确保感染源的控制。手套可有效防止检验人员与患者的血液等感染源进行接触,因此无论是做何种检查,只要与患者接触就应戴上手套。对一个患者检查完毕,对下一患者检查时还应更换手套,也防止病毒通过手套感染给其他患者。当然,摘下手套后还应及时洗手。在采血与输血过程更需要戴上手套及口罩,以免血液飞溅造成感染。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针头、空针必须单独存放,统一处理,防止其与其他物品或人接触。
以往的检测器材无法对检检人员进行保护,检验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出于人性化的目的,设计了以其健康为主的新型血液教学检验器材,如真空采血系统采用了全封闭的概念,减少血液飞溅,减少检验人员与血清标本之间的接触。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艾滋病检验人员的保护设施更加齐全,检验人员对患者进行采血后,只要将针头套袖向上一推,就可以实现针管的全封闭状态,无需拿下针头,这样可以确保其安全。
在采血过程中,检验人员对传染的重视程度及与血液接触后的处理方法上均具有局限性,因此职业暴露就成为其主要特征。职业暴露无遗增加了检测者的感染几率。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进行处理。这就要求正确对检测者进行指导,以防止其出现暴露的现象,尽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如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职业暴露,则应采用肥皂或者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的清洗,尤其是对于针刺伤,要及时将血液挤出,这一过程需要检验人员自身具有高度的安全意义。消毒是防止感染和自我保护的主要手段,针对所处环境的不同,可选择多种不同消毒试剂。在临床中,职业暴露很难避免,这与现代检测中心的制度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检测人员忽视了自身安全,制度的缺失使得对其保护不周,检验员感染后,对这一疾病虽具有深刻的认识,但处理手段少,因此很容易感染。
无论是大型医院,还是小型的实验室,都面临着职业暴露这一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其防护作为重点来讨论。事实上,自身的防护意识提高是预防感染的主要途径。同时。实验室和医院还应注重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小型的实验室或者县级医院,必须加强对艾滋病的管理。同时,还应注重艾滋病感染的防护,通过正确的宣传使得检验员重视自身的安全,能够采用正确的措施,来减少职业暴露。当然,降低职业暴露还要制定并执行标准的预防制度。在一些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操作人员对于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认识不深,此时依照标准的检测方式可提高安全系数,并且具有可行性。注重细节,将一些可能造成感染病毒的样本进行消毒处理,提高其自身意识,使其能够时刻按照制定的标准来执行。当然,针对不同的程度,检测标准也应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于医院和实验室来说,要从技术上、观念上和管理上出发,提高其标准执行的认识,并且做到标准预防,以防止由于意外而出现的感染[5]。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采取最恰当的处理方式,以防止感染发生。
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发病原因复杂,潜伏期长,不容易被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检测工作者长期与患者血液接触,在检测过程中与医护人员一样也容易被感染。我国艾滋病检验人员由于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的艾滋病感染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医院和社会对艾滋病缺乏正确的意识,导致检测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针刺伤是造成检验人员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此,医院应提高对该病预防的重视,切实保护检验员的生命安全。首先,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使检验人员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树立防护意识,并且通过检测过程培训,使其掌握真正的防护手段。其次,降低暴露率可有效的降低其感染几率,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树立艾滋病检验员的信心和责任心,对其职业进行有效的保护,从根本上控制艾滋病检验人员的感染。总之,无论是医院还是检验人员自身,都应正确认识艾滋病,从根本上降低艾滋病检查的被感染率。也认识到,虽然艾滋病是一种高危疾病,但检验过程中只要及时处理就能有效降低这一疾病的感染,临床上出现这一疾病的几率并不高。目前,虽然医院加大了对检验平白安全的重视,但检验过程细节尚不明确,要从根本上提高其意识。
[1]陈雪琳.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策略分析[J].当代医学,2013(3):260-262.
[2]许杰.浅析医院检验科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对策[J].求医问药,2011(11下半月):119-121.
[3]叶兰英.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中采取标准预防的紧迫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6):104-106.
[4]胡伦文,雷少华.探讨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5):97-98.
[5]辛倩倩,徐慧芳,梁彩云,等.2006—2010年广州市医疗机构HIV检测措施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3(6):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