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峰 李怀民
745201甘肃省宁县和盛镇店子村卫生所1745201甘肃省宁县和盛镇中心卫生院2
中医适宜技术临证验案举隅
高永峰1李怀民2
745201甘肃省宁县和盛镇店子村卫生所1
745201甘肃省宁县和盛镇中心卫生院2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本文主要对腹泻、腰痛、多汗、红眼病及疳积这5例患者进行分析,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
中医适宜技术;腹泻;腰痛;多汗;红眼病;疳积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从农村卫生实际出发,为鼓励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运用适宜技术服务农民,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乡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我们临床运用,颇收佳效,兹举临证验案5则,以飨同仁。
患儿,女,3岁。2014年9月23日因“腹泻1周余”初诊。患儿1周前出现腹泻,大便4~5次/d,为不消化大便,腹胀,量多,无黏液,无便前腹痛,不吐,胃纳可,小便尚可。查体:精神可,皮肤弹性好,心肺(-),腹软,肠鸣音活跃,舌淡苔白,指纹淡红。用腹泻灸敷脐,2贴/d,每帖使用8 h,应用3 d后患儿腹泻止,腹胀消失。腹泻灸由自动发热体和热熔药膏组成,主要成分:吴茱萸,肉桂,丁香,肉豆蔻,毕澄茄,香附,胡椒等。使用时展开护翼,剥开离型纸,将药片对准神阙穴,两翼贴于皮肤,将温控贴揭下,贴于无药的一面中心,降低温度,以免灼伤。
按:《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敷脐是中医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肚脐在经络学说中属任脉的神阙穴,为人体元气之海,维系着全身的经脉。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输通。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脐部皮肤又有薄且多皱的特点,最利于药物的吸收。故敷脐疗法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简单低廉、安全可靠等优点,同时还避免了患儿静脉穿刺难及输液时间长的缺点[1]。
患者,女,69岁,农民。腰痛1个月余,病情日渐加重,腰部胀痛、乏力,伴右胁部疼痛、活动受限,坐及行走困难,心悸、失眠、纳差,大便干结。曾口服西药“芬必得”、成药“活血止痛胶囊、通痹片”等药及输液治疗后,疗效不佳。于2014年3月14日抱着试一下的心情来我处求治。给予刮痧治疗,治疗方法:在背腰部沿膀胱经走形区,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后用牛角片对皮肤进行拨刮,直至皮肤出现潮红、暗红,然后给予拔火罐术,时间10min,3次/周,2周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疼痛消失,活动如常。
按:刮痧治疗腰痛见效快,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保持站立扶伏位进行刮痧治疗,使得腰部肌肉得到充分的施展,这样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四步骤:①对腰部正中部进行刮拭;②对腰部两侧进行刮拭,然后到腰骶。力量从轻到重,每个部位刮20~30次,最后3~5次力量应该减轻;③对下肢后侧进行刮拭,由上往下分段进行;④在压痛点弹拨20~30次,或者用手在膝后腘窝处弹拨10次[2]。
患者,女,55岁,农民。2014年8 月18日因“多汗3个月余”就诊。自诉夜晚汗出湿其枕褥,白日汗出湿其衣衫。见其前额、发际、颈项、手足心汗出。检查:心肺腹无异常,无结核病史,排除脏器实质性病变。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先泻合谷,后补复溜。手法;采用迎随补泻法,得气后即起针。1次/d,针7 d而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针灸大成》言“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临床用之多验,且不论自汗、盗汗,用之均获良效。《大成》统言多汗,意犹如此,未言何法补泻,留后学深究之。笔者常以迎随补泻而施之,效如桴鼓。针灸治病,经济方便,操作安全,疗效可靠,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值得推广应用[3]。
患者,女,38岁,农民。2014年8 月27日因“右眼红肿,流泪,结膜充血,眼痒不适”初诊。治疗:取右太阳、鱼腰点刺放血,针刺3次而愈。
按:中医称结膜炎为“暴发火眼”“天行赤眼”“红眼病”,发病迅速,患眼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成点、片状,涩痒交作,怕热羞明,眵多胶结,多双眼或单眼先后发病。治疗方法取太阳、鱼腰,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1~2次/d,连续3~5 d,治愈为止[4]。
患儿,男,5岁。于2014年4月10初诊。曾中西医调治近半年疗效不佳,症见面黄肌瘦,精神萎靡,纳差,腹胀,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腻。采用捏脊配合摩腹,治疗1个月余,症状均消失。3个月后随访,患儿面色红润,体重增加,食欲及夜眠情况较好。
治疗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采用“捏五提一法”,重复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3次。同时配合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10~20 圈/min,力度由轻到重,每天捏脊1次,7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再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患儿痊愈。
按:小儿疳积,在西医又称为“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对脾胃造成损伤,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脾胃为其病变部位,故有“诸疳皆脾胃病”的论点。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是一种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等,又称之为“捏积疗法”。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改善脏腑和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对胃脾和胃肠道功能的改善发挥显著的疗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此外,捏脊疗法也可以作为一种常用的按摩手法,起到保健的效果。
[1]杨伯绪,李怀民,李巧荣.腹泻灸敷脐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32例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2):157-158.
[2]邵瑶.刮痧治腰痛[N].老人报,2014-8-25.
[3]李怀民.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验举隅[A].中国乡医临床经验选集[C].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75-477.
[4]王彦荣.民间疗法趣拾[J].中国民间疗法, 2010,18(8):30-31.
Proven cases ensam p 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m edicine app ropriate technology
Gao Yongfeng1,LiHuaimin2
The Health CenterofDianziVillage,Hesheng Town,Ning County 7452011
The CentralHospitalofHesheng Town,Ning County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refers to safe,effective,low cost,simple and easy to learn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technology.This papermainly on the analysis of 5 patientswith diarrhea,lumbago,hyperhidrosis,red eyed disease and malnutritional stagnation.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reatment has obvious curativeeffe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technology;Diarrhea;Lumbago;Hyperhidrosis;Red eyed disease;Malnutritionalstagna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