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华,朱士新,陈 璐,朱佳娴
(昆山市卫生监督所,江苏昆山 215300)
近年来,不法商贩为招揽生意,在卤制品、火锅底料、烧烤调味料等中掺用罂粟果壳,使人吃几次后上瘾,极大地危害人民群身体健康[1]。罂粟壳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具有敛肺、涩肠、止痛等功效[2]。同时它也是一种毒品,其果实中含吗啡(Morphine,5.6%~83%)、可待因(Codeine,0.63%~2.13%)、罂粟碱(Paefine)等20 多种生物碱。国家卫生部、工商总局早在2005年就发布了《关于加强罂粟籽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罂粟籽仅允许用于榨取食用油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用于加工其它调味品。
目前检测罂粟碱的方法[3]主要有薄层层析法[4-6]、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7-10]、比色法[11,12]、极谱法[13,14]、气相色谱法[15]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繁琐、干扰因素多、灵敏度低、仪器昂贵、不易推广等不足。卫生部曾于1991年推荐使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但是,前者操作繁琐、费时、干扰严重,后者因仪器昂贵,不易推广[16]。本试验旨在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和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对样品进行比对检验,验证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在食品中罂粟壳的快速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为其在食品监督执法中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样品来源于餐饮食品安全监督和食品刑事案件侦办过程的抽检样品,抽检品种包括:卤汤、火锅底料、调料汤等共20 份。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罂粟壳快速检测卡,无锡中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样品用水或盐酸溶液分散均匀、乙腈提取后,经盐析分层,乙腈提取液用键合硅固相萃取吸附净化,离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罂粟碱、那可丁和蒂巴因采用外标法定量,吗啡和可待因采用内标法定量。
罂粟壳快速检测卡:应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的原理,样品中的罂粟壳成分在流动的过程中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抑制了抗体和NC 膜检测线上抗原偶联物的结合,如果加入样本后检测线不显色,结果为阳性,反之,检测线显红色,结果为阴性。
对罂粟碱、那可丁、蒂巴因、吗啡和可待因等5 种罂粟壳主要成分进行检测。
采用Epi Data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实行双录入;利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对监督抽检的20 份样品应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8 份阴性、2 份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合格率为90%。
对应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的2 份阳性样品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验证检测,样品1 检测结果呈阳性,吗啡检测值为292μg/kg、可待因检测值为54μg/kg、那可丁检测值为13μg/kg、罂粟碱检测值为17μg/kg、蒂巴因未检出;样品2 检测结果也呈阳性,吗啡检测值为242μg/kg、可待因检测值为57μg/kg、那可丁检测值为16μg/kg、罂粟碱检测值为19μg/kg、蒂巴因未检出。
对监督抽检的20 份样品应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的2 份阳性样品进行验证检测,结果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与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一致,确认2 份阳性样品的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0%。
因受限于每种方法各有缺点,目前食品中罂粟壳的检测方法尚无国家标准。分光光度法(UV-Vis)简单快速,但因吗啡含量受多因素影响,只能定性和半定量测定;薄层色谱法(LC)灵敏准确,不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普遍采用的方法;示波极谱法(oscillopolarography)因必须进行样品处理,目前该法只限于吗啡定量测定;气相色谱法(GC)可同时定量测定罂粟壳中可待因、吗啡、蒂巴因、罂粟碱和那可因的含量,但干扰物质较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以同时检出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因和蒂巴因等5 种组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通过液相色谱与质谱法联用,优化了罂粟壳的检测,使吗啡、可待因、罂粟碱、那可因获得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检出定量限 (LOQ)分别是0.24、0.08、0.01、0.003μg/L,该方法不仅可以对罂粟壳食物中生物碱的残留进行准确定性,而且检出限低,适用范围广,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仪器的普及,可望成为检测食品中罂粟壳残留的重要方法。
本试验将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作为罂粟壳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的对照方法,该方法目前是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有较好的检测可靠性。试验中共检测20 份样品,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检测2份阳性样品,再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验证,结果仍呈阳性,说明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虽然只是半定量的检测方法,但是因为其检测方法简便、检测限低、经济有效等优点,同时,该方法属于特异性反应,不易受其它成分干扰,含有酱油、香料、蛋白质成分的液体可直接测定,适合在日常的食品安全现场监督中应用,为食品的日常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在现场及实验室对掺入食品中罂粟壳进行快速初筛定性具有重大意义。
[1]张靖.食品中罂粟碱、吗啡、可待因含量的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6):72-73.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2010 (一部)[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10:347.
[3]陆茂林,赵春城,等.罂粟碱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4:504-505.
[4]卫生部.食品中阿片生物碱成分测定方法 (暂行),1992.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00:330-331.
[6]姜典镇.薄层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阿片生物碱[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7,8(3):149-151.
[7]董南,等.高教液相色普法检测食品中多种香料共存时的罂粟壳[J].色谱,2000,18(6):378-381.
[8]Landis W,et al.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alkaloids from Papaver somniferum on a Zorbax NH2 analytical column [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82,253:120.
[9]Ayyangar NR,et al.Simultaneous separation of the principal alkaloids in gum opium by isocratic,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86,366:435.
[10]Ayyangar NR,et al.Separation of eight alkaloids and meconic acid and quantitation of five principal alkaloids in gum opium by gradient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88,436:455.
[11]涂志强.罂粟壳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J].中成药,1998,20(3):42-43.
[12]吴功柱.敏感膜电极检测火锅汤中罂粟壳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9,9(4):245-247.
[13]余兆楼.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常见的鸦片毒品[J].分析化学,1996,24(4):444-446.
[14]季申,等.GC 法测定中药罄粟壳中吗啡、可待因和罂粟碱的含量[J].中草药,1998,29(8):535-528.
[15]李永芳.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罂粟壳残留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0(1):38-40.
[16]崔裕敏,楚建华.汤料中罂粟壳测定方法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2,1(1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