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美
广州血液中心,广东广州 510095
血液是人生命之根本,人若失血过多失血者会出现贫血、免疫系统疾病、器官衰竭等疾病。失血者需及时输血治疗,此时血液质量直接影响失血者生命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临床输血技术不断进步,有学者发现血液主要由血浆以及血细胞构成,而血浆中含有各种蛋白、营养成分、抗体等物质;血液中的红细胞可运送氧气维持人体脑部神经系统以及各器官的运作;白细胞对人体内有害病毒、细菌有灭杀作用且可有效消除炎症;血小板具有凝血作用。通过将血液成分进行制备并根据患者病情所需成分进行输血可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减少患者恢复所需时间。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工序复杂、环节多,因制备过程有人参与,因此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2]。需对制备环节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控制,现今在血液制备过程时实施精细化管理得到相关人员关注。该文讨论对制备人员以及流程严格规划管理,血液质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管理人员根据血液制备相关法律法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质量控制规程》《质量改进工作规程》等)、相关文献资料(《目视检查程序》《设备管理规程》《质量分目标测评报告》)以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制备程序流程以及各流程检查制度,确保制备过程合理、规范、有效、安全[3]。明确规定每个工作人员所在岗位的职责,使工作人员能了解自己所处位置及对上环节和下环节的影响因素。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推断可能对下环节发生何种影响。
以制备间主任为首,各流程科室负责人为代表,集合所有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与讨论,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各设备使用方法;让工作人员对血液制备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明确其自身职位职责可有效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加强工作人员血液制备相关知识,增强其对制备过程中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4]。探讨目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势以及需改进地方,并由专人制作相关表格定期对所有工作人员工作态度、相关知识以及工作技能进行综合性考核并记录结果,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或不理想的人员给予相应处罚并重新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明确工作人员所在岗位需履行的职责,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以及突发状况处理能力。
血液制备需在优良环境中进行,因此制备环境需达到以下几点:①按照《环境清洁与消毒操作规程》时刻保证制备区域整洁,所有成分制备区环境洁净级别需达到十万级以上,对于特定区域洁净级别根据相应规章制度要求应达到百级净化以上;需定时对员工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定期对环境进行检查消除不良影响因素[5]。②制备过程中对工作区域温度、湿度按照要求设定:一般区域温度要求 18~28℃,湿度 50%~65%,对于特定区域温度要求22~24℃,湿度 45%~60%,并严格进行监测,确保血液成分的安全、有效[5]。③所有制备区进行科学合理划分,确保每个环节的完善。设备是完成血液成分制备必不可缺的部分,其主要用到的设备有离心机、无菌接管机、低温水箱、热合器以及环境温度监控仪,因此需对这些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包括:根据《离心机操作规程》制定设备使用规则,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各设备使用方法,对所有设备的购置、验收严格把关确保每台设备性能的优良性,设备由专人进行设定、校准,定期对设备进行集中消毒处理[6]。如若制备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需立即停止使用仪器,对故障仪器进行标识,防止出现错误使用,并立即请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保证设备在最佳工作状态,如设备故障无法修复,需向上级提出申请,在得到批准后报废,对所有仪器编号归档记录。
采集血液要求[7]:①严格把关血液来源,对献血者进行身体以及血液检查,确保血液安全有效性。②运输血液过程确保血液无渗漏,并选择符合血液冷链要求的运输方式进行运送。③所有采集到的血液标签清晰、未出现污染、溶血、凝块等情况。血液保存要求:根据相关文献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血液储存制度,对血液进行分类保存,严格监测存放血液区域的温度,每6 h进行检查,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相应应对措施。对血液储存区进行特别标识,除有关人员禁止其他人员进入,所有血液按照相关规定存放,对所获取的血液进行审查、复核并记录,对检查出不符合标准的血液进行记录经上级批准核实后集中给予销毁。制备过程需保证各有效成分的细胞纯度,因此尽量避免手工操作,选用相应设备进行分离,分离后将所获得的血液装入无菌袋保存,对需要特定温度和环境的物料分类存放登记,定期进行检查。
离心机是血液成分制备的重要仪器,其通过一定转速将血液中白细胞等各有效成分分离开。制备前根据离心机使用方法对不同血液制备(如血小板沉淀、红细胞分离等)设定离心时间、转速、温度等参数;离心机启动后工作人员需对离心机的运行情况实施监控,制备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离心机的温度、转速以及离心的时间进行严格监测[8]。在将血液成分区分前对离心机设备进行检查,对其进行试运行并观察运行过程中预热程度,离心后所得血液成分需轻拿轻放,存放入封闭性良好的血袋。每一个血袋都需对其密闭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如检查发现血袋有破损、渗漏等情况出现,需进行记录并集中处理。对所获血液认真观察离心后分层情况,若出现颜色异常、分层不清、血液出现血凝块、脂血严重等情况,进行特别标识并记录,按《医疗废物交接处理规程》对不合格产品集中予以处理。离心工作结束后,做好离心机的保养。
按《血液制备分离规程》对离心后所得血液进行分离,分离操作前工作人员需对血液进行检查是否有异常血液或疑似被细菌污染的血液,检查血液贴签上的血液资料信息与登记信息的一致性,确保无失误出现[9]。分离所需物料如分离袋、生理盐水等需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并记录材料品名、批号、厂家,若出现异常不合格产品需及时向上级报告,经上级批准采取相应措施。对血液进行热合操作前应先按标准对血液进行称量检查,检查是否出现血液重量不足量、贴签识别困难,血型不符与记录资料不符等情况,若出现需及时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热合操作完成后对热合后血液进行检查,确保无渗漏、热合牢固有效。操作完全后做好仪器的保养。
确保整个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所有血液的标识具有唯一性、完整性以及可追溯性,对有效检查是否出现错误存放有重要意义。根据编码制和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条形码对血液进行贴签标识,有学者发现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对不同种类、状态血液及血型进行标识[10]。在对血液进行过滤、汇集、冰冻等操作而需用非一体性血袋时,需确保每一个血袋上献血条码的正确性。检查合格的血液逐个使用血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扫描核对信息并打印标签,工作人员需严格监测打印过程,确保每份标签的唯一性以及信息一致性,为确保血液安全、有效性每次只对一袋血液进行核对贴签。贴签时工作人员需对贴签中条形码、有效期、血量以及血型等信息再次核对。对于前一袋血液剩余未用的贴签必须记录存放后,方可对下一袋血液进行核对贴标签,所有剩余未用贴签集中进行处理。
应尽可能缩短血液成分在室温条件下的制备时间,确保所获血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每月由科室质管员对工作人员制备过程情况进行汇总测评,由专业人员对血液产品进行常规抽检及质量结果分析。对于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科室主任组织小组讨论并集中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解决办法、改进方法加以实施执行。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注重劳逸结合,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进行检查,对于心态出现问题工作人员,上级领导应及时进行谈话,帮助其解决问题,确保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杨宝成,王飞,张艳艳,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开创输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以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84-87.
[2]张美萍,陈书芳,赵敬红,等.成分血制备室消毒管理及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3):260-261.
[3]潘晓莉,潘粉丽,杨世明,等.谈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6):749-751.
[4]杨丽美,曾四海,何博,等.成分血制备与临床输血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5):615-617.
[5]郭永建.综合标准化方法在血液专业标准体系规划研究的应用(下)[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9):974-981.
[6]袁学敏,陈继勤.基层血站血液批放行的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5):84-86.
[7]刘亚丽,宫照杰.输血科仪器设备管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4):367-368.
[8]宋海婷,冯学胜,陈民才,等.射频识别技术在血液采集和成分制备过程中的溯源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6):461.
[9]程素华.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管理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8(10):223-224.
[10]庄运芳.浅析血液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4):5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