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中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

2015-01-27 10:44:46刘凡凡周雨风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6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医学院校

刘凡凡,周雨风

重庆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重庆 400016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应当具备“利他、热心、谦虚和外表高贵内心沉着冷静的判断,还应当具备严肃简朴的生活和崇高的信仰等优秀的品质”[1]。面对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和医患矛盾的上升趋势,医学生既然选择了马克思所说的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这些优秀的品质就应该从作为医学生的那一刻进行培养和提升了。人文素养与人文素质有所不同,素质在心理学上强调的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一些特点,而素养则是经过培训和锻炼实践后天形成的特点。人文素养可以看作是人们将自己生活中体会到的对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操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除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积累,还应该从他们所在的学校获得,所谓“出自造物之手的都是好的”。

1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05方案”后《形势与政策》有了明确的定位:“《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是长久以来,《形势与政策》课千篇一律,将国家每年的重要方针政策理论性的思想性的东西笼统的灌输给学生,长时间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不贴近实际生活。使学生对其感到枯燥乏味,大大挫伤了医学生的积极性。医学院校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将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根据医学生的内在需要,针对每个学期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举例论证,以期增强课程的实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达到充分发挥。

1.2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形势与政策》在高校中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正是医学生认识和了解医学教育的初步阶段,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疗求善。要让医学生意识到医学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过程中,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医患纠纷一直是近年来社会的主要热点,服务态度、敬业精神和救死扶伤的宗旨一再受到社会的质疑。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中,通过每年医疗政策和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医学生树立“仁心、仁术”的心态。使医学生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的“专业至上”的思维得到转变,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到一个高度。习近平在新常态的系列讲话中强调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从业劳动者。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是必要的。

2《形势与政策》课中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可行性

2.1一致的目标

2005年11月28日中国医科大学提出了 《医德宣言》:“为医者,必当怀有仁者之心,善待生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友爱之手。为医者,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维护医学的神圣,守护医师的职业尊严。无德不成医,先学做人后学行医。医者仁心仁术,弘扬大医风范,共创和谐医患关系”。培养并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是把医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郎景和教授曾提出:“医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使其具有对医学严谨、谨慎的科学态度,也培养医学生鉴定的救死扶伤的信仰,使其能为社会主义的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到自己的力量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好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刘延东在中宣部和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3]。医学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不外乎这个历史使命。通过这个平台,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思想政治理论的传递放到统一高度,共同来提高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2相同的外部环境

自高校扩招以来医学生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学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同时忽略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医患矛盾的上升趋势使国家、社会、学校对培养并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给予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都给予支持。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我国大学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其中“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人才培养体系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因此大学生人才培养和人文教育问题成为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医学院校更得将此放在重要位置。

思政课是培养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医学生不仅具有高超的医术,而且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与教学改革就一直是国家重视的问题,可以从《形势与政策》课的发展看出其重要性,因此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来给予支持,同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都提供了支持。在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形势与政策的支持上都有共同性。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双方的资源可以进行有效利用。

3将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路径

3.1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思想

培养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是转变医学生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协助,让学生多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情患者,在这期间可以对患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一个感情的交叉点。医学是容科学、法律、哲学和社会学于一门的综合教育,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医学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他们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医学院校的所有教职工虽然各有分工,但他们在育人的问题上是一致的,我们要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校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尽到最大的努力[4]。

3.2优化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通常是以国内外时事的热点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可以将热点问题同国际上的相关事件,时事进行讨论。时效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握该课程的时效性是教师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每学年的教学热点和医学生所关心的某一方面形势将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全面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从而保证该课程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国际事件时,要对西方的意识形态进行正确把握,面对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矛盾,不能回避,要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与感召力,充分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

3.3聘用有经验的临床师作为兼职教师

临床医师每天奋斗在医院前线,接触,医治的病人数不胜数,经验丰富。作为一个年长有经验的医师,他们的学风,学术道德,职业气质和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他们可以依据医疗方面的时事热点,按照自己多年的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课堂氛围。作为一个医师,必须具备两个原则:科学原则和人文原则[5]。科学原则是一个医师必须具备的,人文原则则是经过后天积累培养的。《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事实真相的解读,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必然要对社会热点进行解读,在避免不良信息的误导和干扰时一个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必然会具备这两个原则,会对学生进行一个彻底的解释,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3.4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让医学生树立坚定的人文信仰

提到信仰一词,我们每个人都会肃然起敬,林巧稚大夫说过,作为一个医师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交流,要看病人,要把检查结果和自己经验结合起来。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在校内实践中,学生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在小组讨论以及其他活动中积极参与、抒发己见;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校外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校与医院建立桥梁。让学生进医院,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培养树立自己坚定的人文信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真切切体会到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拉近学生与患者、医院和社会的距离,将自己置身其中,从而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讨论,抒发己见。不仅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还改善了课堂效果。

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在医学院校《形式与政策》是受到广大同学欢迎的,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形式与政策》课对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其中具有现实意义。

[1]刘志敏,吴晓球.医师人文与艺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石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J].池州学院学报,2011(10):69.

[3]忻平,吴德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

[4]戴燕玲,邹静.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J].德育论坛,2014(4):37.

[5]蔡胜.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11(4):109.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40:19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8:18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05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法学(2015年1期)2015-06-05 12:21:34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东南亚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 08:30:45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