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水保助推秀美乡村建设

2015-01-27 10:35钟家倡钟卓林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于都县水保水土保持

钟家倡,钟卓林

(于都县水土保持局,江西 于都 342300)

于都水保助推秀美乡村建设

钟家倡,钟卓林

(于都县水土保持局,江西 于都 342300)

水土保持;治理成效;做法;于都

于都属南方丘陵山区县,1989年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山地面积的50.7%,乡村水土流失是头号生态环境问题。1993年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后,于都大规模连片营造水保林草、开发果业、开展崩岗治理、开发水保旅游资源、建设庭园水保农庄、治理乡村水土流失,取得了显著成效,水保治理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作用与成效明显。介绍了于都县乡村水保治理的成效和具体做法。

1 基本情况

于都是当年中央红军万里长征集结出发地、南方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发源地,地处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介于115°11′~115°49′E、25°35′48″~26°20′53″N之间,土地总面积为2 893 km2,其中山地面积2 176 km2,是一个“七分半山半分水,一分田园一分路”的丘陵山区县。全县辖9个镇、14个乡,356个行政村。据1989年遥感测定,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 10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8.1%、山地面积的50.7%。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当时全县贫困人口达到了23.5万人,占总人口的35.1%,有的水土流失严重的乡村贫困人口高达68.5%。地表裸露,雨季洪水泛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干旱季节溪水断流,严重影响乡村农业生产,“山是光光的、水是浑浑的、地是瘦瘦的、人是穷穷的”就是过去水土流失区的真实写照。

1993年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后,于都县抓住机遇,立足实际,重点关注民生,发扬长征精神,大干苦干,20多年来按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拦蓄截灌排统一布设”的治理要求,综合治理小流域4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8.2 km2,投入资金19 852.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 62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 乡村水保治理成效

于都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始终突出乡村水土流失治理主线,即: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大规模连片营造水保林草;以发展乡村经济为切入点,大规模连片开发果业;为解决乡村关注的治理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崩岗治理;为推动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开发旅游资源;为突出乡村特色特点,打造庭园水保农庄,积极创建乡村水土保持优美景区,体现水土保持治理特点。通过乡村水土流失治理,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如今,于都县乡村房前屋后、远山近山树木郁郁葱葱,绿浪翻滚,山青水碧,溪水长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家家盖起小康楼,一辆辆小轿车驶进乡村,水保治理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作用与成效明显。

2.1 大规模连片营造水保林草,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水土流失造成乡村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困难。据统计,当年全县有189个行政村水土流失特别严重,耕地面积每年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干旱、洪涝频繁发生,人均收入低。如:银坑镇巩前村,262 hm2山地当年光山秃岭,水土流失剧烈,只有百余棵马尾松小老头树,大量的泥沙下泄造成下游岩前河段河床高出农田,形成“地上悬河”,村民的生活极为困难;罗坳镇峡乡村地势为二山夹一河,当年全村358 hm2山地,山体裸露,雨季水沙俱下,每年冲毁农田60 hm2,旱季溪水断流,年人均口粮不足100 kg,年人均收入不超过100元,峡山人过着“每餐吃半肚,身穿粗棉布,居住破烂屋,光棍无钱娶媳妇”的穷苦日子。

在治理乡村水土流失过程中,于都县坚持水保林草措施的优先地位,在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建设生态屏障[1],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据统计,20多年来,全县在水土流失区种植水保林草20 942.8 hm2,较好地改善了乡村的人居环境。银坑镇巩前村通过大范围种植以胡枝子、火炬松、湿地松、木荷、枫香为主的乔灌水保林,使水土流失剧烈的光山秃岭全部披上绿装,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山地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6.5%上升到了82.5%;同时,30万m3拦沙坝及大量水平沟、谷坊、山塘等小型水保拦蓄工程的建设,有效减轻了土壤侵蚀,使下游岩前河段河床下降了1.16 m。罗坳镇峡乡村整治峡山河道2.2 km,在山上大量种植湿地松、木荷、枫香、杉树、黄栀子、台湾四季青、百喜草,使山地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10.5%上升到了89.5%,一溪清水向下流,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向青山绿水的巨大转变。

2.2 大规模连片开发果业,发展乡村经济

水土保持是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于都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果业基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致富。20多年来,治理开发深入人心,户包、租赁、股份制、外资开发经济果木林基地蔚然成风,治理开发高潮一波接一波,早期涌现出一大批治理开发大户,2002年后又建设起一大批集中连片、规模大的股份制果业基地。据统计,20多年来全县开发了6 845 hm2经济果木林,其中整合发改、财政、水务、国土、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项目和资金新建果业基地3 620 hm2,招商开发果业基地1 650 hm2。如今放眼于都山川,连片青翠的果园绵延起伏,随处可见沉甸甸的水果压满枝头,橙、李、桃、梨、枇杷、杨梅等水果四季飘香。

治理开发,打造农业支柱产业,较好地引导了当地投资,安排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其实现就近就业;大量果品上市,丰富了市场,致富了群众,发展了乡村经济。如车溪乡五丰村、仙下乡富坑村开发脐橙基地672 hm2,黄麟乡井塘、上关村开发脐橙基地684 hm2,段屋乡上塘、枫树村开发油茶基地722 hm2,罗江乡洋坑、上溪村开发加工橙基地695 hm2,连片集中治理开发规模大,贮藏、加工一条龙,在水土流失治理区影响大,反响强烈,使当地村民深得实惠,年人均增收3 000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开展崩岗治理,切实为民办实事

崩岗崩塌,山体被切割,水土流失剧烈,生态环境恶劣,造成山体支离破碎,地势险恶,易发生意外,土地难利用,林木难生长,土壤肥力难恢复,并且产生大量泥沙集中下泄,淤塞山塘、水圳,抬高河床,导致洪涝灾害发生。据调查,全县崩岗有4 061处,崩塌面积924.3 hm2,其中活动崩岗3 972处,占97.8%。崩岗治理是乡村水保治理关注的难点、热点。

于都县从1999年开始崩岗治理的试验示范,实施“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2]的治理技术路线。一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先安排治理对群众生产影响大的崩岗和崩岗分布集中的地区,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分步实施。如利村乡里仁村左马崩岗群,山体两边崩塌相互贯通,被专家称为“江南红色沙漠”的典型之一,每年冲毁农田45 hm2,当地村民多次要求政府治理。县水保局派出技术人员结合实际进行了科学设计。经过治理,里仁左马“崩岗王”被推平种植脐橙,原来令人触目惊心的崩塌山体如今变成了花果山,山下的一大片崩塌冲积带也建成为股份制的“腾辉汽车驾驶培训基地”,松散裸露的地表得到了全面硬化、绿化。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实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体系。如贡江镇东溪村旱坑排、里泗村樟木坑崩岗群治理,采取在崩岗周边山地开挖水平竹节沟,崩岗内修土谷坊,种植黄竹、胡枝子、百喜草等,在崩岗口建高标准高质量拦沙坝,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把崩岗治理与区域生态安全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如梓山镇长口村金星岽崩岗,大量流失的水土直接下泄到琴江河,危及生态安全,县水保局利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国债资金进行崩岗治理,迅速有效地控制了剧烈侵蚀,消除了水土流失危害,保护了琴江河生态安全。四是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崩岗综合防治工作。如罗坳镇河坪村潘永红、陈四丰等农户,在自家责任山崩岗口修筑拦沙坝挡土,将崩岗削平修建反坡梯田,种植脐橙并套种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控制了崩岗发展,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全县治理崩岗156处,有效地控制了治理小区的崩岗危害,较好地解决了当地群众多年翘首盼望解决的难题,改善了崩岗恶劣的生态景观,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好评,利村乡里仁村、梓山镇长口村、禾丰镇隘下村、车溪乡安塘村和贡江镇东溪村、里泗村的群众自发敲锣打鼓送“治理水土,造福人民”的锦旗到县水保局,衷心赞誉政府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2.4 开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就是回归大自然,去欣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呼吸新鲜洁净的空气,感受乡村鸟语花香、清风明月的诗情画意。以前,于都县25处乡村旅游景点存在水土流失硬伤,曾一度“门前冷落”。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重建和恢复旅游区植被,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是当时的主要任务。于都县高度重视水保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结合,强化乡村旅游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切实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经过20多年治理,全县25处乡村旅游景点旧貌换新颜,经常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如:对罗江乡洋坑村千年古寺三觉岩,在其周围的28个山头上人工开挖水平沟6.8万m,一行行水平沟排列在山上,既能拦沙蓄水,又美化了环境;大范围种植木荷、枫香、黄栀子、胡枝子、金鸡菊、台湾四季青、百喜草等乔灌花草,美化绿化山地,使山地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36.5%上升到了87.5%;建起杨梅基地65 hm2,供人们休闲采摘;硬化乡村道路,方便交通,每月吸引游客上万人。贡江镇楂林村千年古寺罗田岩,通过大范围种植樟树、榕树、火炬松、湿地松、胡枝子、黄竹、金鸡菊、四季青等乔灌花草,改变林相,使山地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42.5%上升到了92.5%,如今千年古寺焕发生机,周围30多个山头树木郁郁葱葱,并通过新建亭台楼阁丰富了休闲平台,通过修建农家乐园和在水库放养鱼鸭解决了吃住问题,成为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2.5 打造庭园水保农庄,突出乡村特色特点

以村为载体,以农户自家居住的庭院为中心,在其周围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庭园经济,打造庭园文化[3],体现了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时代性、适用性。20多年来于都县建起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庭园水保农庄,特别是县城附近的庭园水保农庄,假日处处人头攒动,展示了水土保持的巨大生机和活力。如贡江镇新地村石鼓庭园水保农庄,治理山地198 hm2,开发果业75 hm2,如今林木茂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可看老鹰、野鸡、野兔、野猪、穿山甲等野生动物,观瀑布、山洞景观,还可自采脐橙、杨梅、枇杷、板栗、草莓、瓜类品尝,吸引了大批游客。银坑镇洋迳新农村建设点,通过整合资源,人均果业面积0.4 hm2,充满客家风情的农舍散落在132 hm2果园之中,一条条水泥路像纽带一样蜿蜒爬行在脐橙林下将户户相连,沿路一排排树木和一排排水沟相依相偎,一块块草坪和一条条绿化带相映相连,园林式农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3 主要经验与做法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于都县委、县政府历任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多年来始终抓住不放松,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和任期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率先垂范,实地挥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水保人员长年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定任务、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分解到人,落实到山头,一包到底,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使全县上下形成合力。同时开展水保专题讲座、水保巡回宣传和“演出一场水保宣传戏、寄送一封水保公开信、赠送一本水保法规书籍”等活动,大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2 顺应潮流,有序推进

于都县水土流失治理坚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明确工作思路,不断延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内涵,有序推进。早期的水保治理,充分发动群众大力种植速生树草,鼓励以煤代柴,切实解决了群众“吃饭”和“烧柴”两大问题。中期的水保治理,注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治理工作重点,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庭园经济,促进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后,突出综合治理主线,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水土保持结合起来,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加大基本农田、坡面水系、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了崩岗治理进程。

3.3 乡村治理,关注民生

于都县水土流失治理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解决水土流失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乡村人居环境,大规模连片营造水保林草,开展崩岗治理,切实解决了乡村农户关注的治理难点、热点。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注重水土流失治理同发展乡村经济结合、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同发展特色产业富民工程结合、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示范工程”结合,走特色治理之路,实施水保先行战略,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的山地资源,培育支柱产业,以兴果富民作为治山治水切入点,采取政策拉动、典型推动,激活民资、激发民力,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治理开发之路,破解了“无钱治”与“无地治”的水土保持治理难题,激活了土地生产力。

3.4 创新体制,多方投资

拓宽投资渠道,引导社会办水保,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一是充分发挥国家水保资金引子作用,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水保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共创效益,统一规划,统一山地流转,统一开发标准,统一供应苗木,推进水保生态示范工程建设。

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制定

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四是由县政府出台“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并拥有继承权”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激发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水保治理的热情。

[1] 王利贤,柳庆斌,王鑫,等.南隍城村依托水土保持建成人间仙境[J].中国水土保持,2007(6):22-23.

[2] 梁音,宁堆虎,潘贤章,等.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特点与治理[J].中国水土保持,2009(1):31-34.

[3] 杜志敬,王祁,李光才.平昌县庭园水保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8(9):54-55.

(责任编辑 徐素霞)

S157.2

C

1000-0941(2015)11-0060-04

钟家倡(1964—),男,江西于都县人,工程师,学士,长期从事水土保持工作。

2015-09-20

猜你喜欢
于都县水保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