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

2015-01-27 10:35虎俭银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11期
关键词:彭阳县水土保持流域

虎俭银

(彭阳县水务局,宁夏 彭阳 756500)

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

虎俭银

(彭阳县水务局,宁夏 彭阳 756500)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型;生态经济型;转型升级;彭阳

彭阳县自1983年建县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速转型,彭阳县提出了小流域治理“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升级”的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思路,在流域建设中重点培育林果业、草畜产业、蔬菜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并建设了南山、茹河水利景观等示范流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2 528.65 km2,总人口26.3万人,年降水量350~550 mm,水土流失面积2 129.0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4%[1]。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极大制约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县以来,彭阳县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坚持“生态立县”的方针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了以农田为主的“温饱工程”、以窖坝为主的“集雨工程”、以林草为主的“生态工程”、以道路为主的“通达工程”[1],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山顶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平缓山坡耕地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干支毛沟修建谷坊、塘坝、水窖,拦蓄径流发展灌溉,并适当开发沟坝地)的综合治理模式,创造了“88542”(挖深、宽各80 cm的水平沟,筑高50 cm、顶宽40 cm的外埂,回填后田面宽达到2 m)造林整地技术。截至2014年,全县累计治理小流域114条,建设淤地坝14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475 km2,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69.3%,森林覆盖率由3.0%提高到29.7%,取得了地平、山绿、水清和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初步治理效果,涌现了阳洼、麻拉湾、大沟湾等示范流域,成为黄土高原同类型地区的典范,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13年,彭阳县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1 流域转型升级的提出及基本思路

经过30多年持之以恒的治理,彭阳县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流域经济效益偏低,缺乏较好的支柱产业,流域内树种结构单一,灌木等生态林所占比例较大,经济林比例较小且以山杏为主,品质较差,流域内群众收入提高不明显。针对这一现状,彭阳县积极探索,提出了小流域治理“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升级”的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思路,即在流域建设中,把生态建设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有机结合,以发展绿色无公害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培育林果、草畜、蔬菜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流域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一是重点培育林果产业,以发展壮大杏产业为重点,开展嫁接改良,规模发展杏、梨、桃、花椒等果树品种,发展“彭阳果脯”等林果产品。二是重点培育草畜产业,以设施养牛、养羊和生态养鸡为重点,大力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饲草,培育发展示范养殖大户、示范专业村和生态鸡养殖点,“优质肉牛”“朝那乌鸡”品牌初具规模。三是重点培育蔬菜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规模发展辣椒等设施蔬菜和食用菌,发展培育“彭阳辣椒”“六盘山珍”等蔬菜、食用菌品牌。四是发展生态旅游,以近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果为基础,以阳洼、大沟湾等流域为重点,发展以“春季赏花踏青(山杏花、山桃花),夏季看绿避暑,秋季品果休闲”为主题的生态休闲观光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 转型升级的典型流域

(1) 南山流域。南山流域总面积29.8 km2,有836户居民,其中:736户居住在塬面和川道区,涉及川台塬地1 332 hm2;100户居住在山里,涉及坡地和荒山荒沟1 648 hm2。流域治理采用“上保(塬面修建高标准农田,保障口粮)、中培(山腰培育特色经果林,发展林果业)、下开发(川道区建设设施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实施生态移民实现生态保护,整治河道改善水环境,坝地利用开发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思路,在山顶塬面新修适宜机械化耕作的高标准农田547 hm2,保障口粮;在山腰坡地发展以杏、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751 hm2,在荒山、荒沟栽植云杉、刺槐等乔灌木林648 hm2,对流域道路全部绿化;在山下川道区建生态移民点3个,蔬菜日光温室180栋24 hm2,对河道进行治理,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2 hm2,将山上100户群众全部安置到山下移民点,每户0.07 hm2设施农业、0.20 hm2经果林,并配套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南山流域新增治理措施面积19.5 km2,治理程度达到80%,林草覆盖率达到40%,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项目区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 000元以上,粮食达到自给。同时,通过集中安置、集约生产、科学配置资源等局部高标准治理,达到了保护生态、增加收入的目的。项目区杨万珍家5口人,种植梨树1.3 hm2,每公顷收益3万元,比原来种植粮食每公顷多收1.5万元。设施农业每公顷能收入4万元以上,相当于山上种粮2~3倍的收入。

(2)茹河流域。依托茹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坚持“原生态、纯自然”的原则,以茹河瀑布、石头崾岘水库库区为重点,把流域综合治理和水文化建设相结合,布设“水域景观、生态林网、林果产业、文化历史”等景点,对茹河的两处瀑布进行改造,修建休闲观光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在石头崾岘库区建成具有水文化特色的景观门和休闲垂钓区,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布局,在景区种植云杉、油松、火炬等树种153 hm2,建采摘园1处,栽植桃、李子等经果林20 hm2,形成了以“绿山、绿水、绿色环绕”为特色的水文化景观,打造了集生态示范、水利观光、亲水休闲、有机果蔬等功能于一体的茹河流域水文化风景旅游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逐步发展起来。

3 建议及打算

(1)提高规划水平。在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中,不能单纯地考虑造林、种草、修梯田和建水保工程,必须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将水保工程措施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培育、水文化景观、水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赢。

(2)提高建设标准。从彭阳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看,国补投资标准一般仅为20万元/km2左右,水利部颁布的人工工时费标准也远远低于工程建设实际用工工资标准。应提高国家投资补助比例和建设标准,加大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高起点推进小流域治理,以确保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

(3)加强后期管理。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和管理队伍,加强小流域后期管理,加大对破坏生态案件的打击力度。二是完善法规体系建设,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建设责任制,加强执法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规范。三是加强水土保持“两费”的收缴和管理使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提高管理水平。

(4)发展生态文化。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化集成各项治理措施,建设水土保持科技教育基地和示范园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建立具有县域特色的“山花节”,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编制生态文化教材,开展生态文化培训,大力传播生态文明,让生态文化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使生态建设在创造大量生态成果和物质成果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创造丰富的文化成果。

[1] 杨存祥,朱建军,杨晓辉,等.彭阳县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水土保持,2013(12):70-72.

(责任编辑 徐素霞)

S157.2

C

1000-0941(2015)11-0014-02

虎俭银(1972—),男,宁夏彭阳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2015-09-20

猜你喜欢
彭阳县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基于能值的宁夏彭阳县退耕还草地效益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全民阅读·书香彭阳
——我是朗读者”第一期开机录制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彭阳县玉米集水补灌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