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现状、问题与建议

2015-01-27 10:32:34周海东
中国矿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项目部应急

方 敏,周海东,王 雪,李 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我国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现状、问题与建议

方 敏,周海东,王 雪,李 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制度情况,重点从住宿、餐饮、医疗卫生、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构建野外地质工作后勤经费保障体系、探索构建野外地质工作事故多级应急救援新机制和完善野外地质工作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地勘单位;野外工作;后勤保障

地质工作长期在野外作业,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流动性大和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长期以来,地勘工作人员在野外工作幕天席地,风餐露宿,一顶帐篷往往就是一个项目部的全部建筑。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后勤保障主要是指在地质勘查一线人员在野外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时,保障其在野外勘查作业时正常工作、生活所需的装备设置的行为。包括食物供给、住宿保障、出行车辆、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个人防护、文化娱乐等所需的生产、生活装备设施。

1 我国地勘单位后勤保障制度现状

我国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制度不健全、标准体系缺失。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后,原地矿部及各省(区、市)地勘单位的装备管理部门相继撤销,致使相关的野外地质工作后勤装备管理也逐渐弱化甚至消失,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工作由国家统一保障转为地勘单位自我保障。与此同时,我国新时期的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管理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还没有形成,仍处在萌芽阶段。201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AQ2049-2013),是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来针对地质从业者野外后勤保障的行业标准,也标志着我国新时期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

近几年,行业内地勘单位积极探索制定了相关的装备标准和管理制度。如武警黄金部队自2011年转型后,结合承担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多金属找矿、护矿等新职能任务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后勤保障,编制了《武警黄金部队野外后勤综合保障标准规范》,宁夏地矿局制定的《宁夏地矿局标准化项目部建设标准》。但总的来看,国有地勘单位野外后勤保障标准及相关的管理水平较低。

2 我国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装备配备情况

目前我国野外地质作业后勤保障能力较弱,装备水平普遍较低,参差不齐。主要是以“基层地勘队(院)为基础、项目组为中心”的两级保障,总体可分为依托保障和无依托保障两种模式*“依托保障模式”是指地勘单位(项目组)在项目地就近利用社会已有的房屋资源和市场,保障野外项目部职工工作、生活的后勤保障模式。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保障模式的项目地都处在人口稠密、靠近市场的地区。“无依托保障”是指地勘单位在项目地通过搭建板房、帐篷或自带宿营车、房车等自给自足的方式,保障野外项目部职工工作、生活的后勤保障模式。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保障模式的项目地都处在无人居住或人烟稀少的地区。。我国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东部、中部地区主要采用依托保障模式,西部地区采用无依托保障模式。同时,住宿、餐饮、医疗、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保障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

2.1 住宿方面

地勘单位野外地质人员的住宿以租房和帐篷为主,极少数野外项目部搭建了板房或彩钢房。其中,依托保障模式下,野外地质人员租住民房;无依托保障模式下,住宿以帐篷为主要方式。从区域来看,我国东部、中部地区,野外地质人员住宿是以租房为主,以帐篷为辅;西部地区野外地质人员的住宿方式呈现“二元化”,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也是以租房为主,人口稀少或无人居住的区域以帐篷为主。住宿面积一般人均3~5m2,一张简陋的单人床、桌子、防暑的电风扇、防寒煤炉等外,基本没有其他设施。

2.2 餐饮方面

目前,野外地质人员的餐饮保障是以项目部的自我保障为主,主要包括项目部的厨房和炊具配置、厨师配备、食材配送和保存、饮水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厨房和炊具配置方面,对于工作周期长(一般1年以上)、作业人数较多(一般8~10人以上)的项目部,基本都有单独厨房。厨房内配备了基本厨房设备,如炊具、冰箱、消毒柜等,并且有专职厨师。对于流动性大、分散度高的项目部基本没有厨房,只配备的十分简单炊具,仅满足项目部人员基本的餐饮需要。在食材类型、配运和储存方面,项目部的食材以自给自足为主,单位配送为辅。

在饮水方面,目前野外地质人员的饮用水基本上是“靠河吃河、靠泉吃泉”。由于现在大部分开放性的水源地受到环境的污染,项目部虽然配备了净水设备,但很多净水设备需要动力发电,为了节约成本,基本不使用净水设备。由于缺少健康的饮用水,很多地质工作者患上了肾囊肿、肾结石等疾病。

2.3 医疗卫生方面

野外地质人员的医疗卫生保障主要以自我保障和依托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在医生、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几乎所有地勘单位都没有配备随队医生和相应的医疗器械,仅有少部分地勘单位为野外项目部配备了毒蛇咬伤、劳动创伤等应急药品。

2.4 通讯方面

目前,大部分省份的野外地质人员的通讯均以手机为主,基本没有配备卫星电话和电台。仅在青海、西藏等省(市、区)的地勘单位给一些通讯信号盲区或不稳定的项目部配备了电台和卫星电话,但数量十分有限。一般一个项目部仅有1~2部,大部分项目部都不能满足保障工作和职工安全的需求。

2.5 文化娱乐方面

为了解决野外工作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地勘单位均配备了一定的文化娱乐设施。在学习方面,配备了一些生活方面的书籍;在文化娱乐方面主要以羽毛球、棋类为主,有条件的野外项目部配备了小尺寸的电视及上网卡。

总体来说,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水平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相比,依然显得十分落后。

3 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制度不健全、标准体系缺失

目前,地勘单位在野外后勤保障装备配备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依。一是在车辆保障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以及车辆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所需的车辆难以满足地质工作的需要;二是如在无依托保障模式下,什么情况下应该搭建板房或帐篷没有依据;三是对于高海拔地区的项目,海拔多少以上应该配备制氧设备也没有相应的规定;五是野外用冰箱、冰柜、帐篷、桌椅、炊具、餐具及住宿用品等质量、规格缺少相关标准的指导。

3.2 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缺乏经费支撑

目前国家财政出资的地质调查项目经费都按照《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版)列支,该文件没有关于后勤保障装备费用科目,实际上地勘单位野外后勤保障装备费用主要来源于项目经费的项目部建设费,费用十分短缺。同时,社会项目经费也参考该标准进行定价,且社会企业或投资商一般会压价20%以上,尽管社会项目经费支出相对灵活,但由于项目利润空间较低,地勘单位只能压缩项目部的后勤保障装备等辅助性费用支出。总的来看,地勘单位野外后勤保障并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野外后勤保障的经费不足,难以满足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的需求。

3.3 野外应急医疗保障能力不足,通讯设备配备不到位

全国各地只有少数地区的地勘单位给部分自然环境较差或无人区的项目部配备了部分常用药品和应急医疗装备,极少数的项目部配备专职医生或兼职卫生员,所有的地勘单位都没有为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职工提供特殊医疗、疗养。尤其是,对于高海拔、无人区的项目部,应急医疗救助能力十分薄弱。因高海拔引起的高原病具有发病快、并发症多,如救助不及时,可能短时间内对患病者造成后遗症,并可危机生命。尽管有些单位建立了应急救援站,但中心内仅配有少量医生、救护车和较为简单的医疗器材,应急能力难以满足需求。

3.4 野外地质工作职业健康卫生监督管理不到位

近些年,我国已制定形成了较为完善职业环境卫生政策法规体系,如宪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试行办法、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职业健康安体系标准(GB/T28001)等。很多行业的职工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都有了质的提高,地质工作者野外工作条件、生活环境也有了显著改善,但由于其工作野外地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尤其是大部分野外地质工作处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游离在社会监督的视野之外,客观上也增大了政府监管的难度。由于我国野外地质工作职业健康卫生缺乏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客观上导致野外地质工作职业健康卫生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4 对策建议

为提高我国地质勘查野外后勤保障能力,改善地质工作者野外作业及生活条件,促进地勘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情况,结合野外地质工作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快推进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体系缺失是导致我国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能力不足、装备水平较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快构建地勘单位野外后勤保障的装备标准体系。

首先,地质工作者要摈弃“依靠国家保障野外地质工作的生活环境条件”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思维方式,主动出击,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地质工作大环境,加强宣传,让国家关注、社会认知地质工作,了解其行业的特殊性和艰苦性,呼吁构建野外地质工作职业安全健康保障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地质勘查行业管理部门、协会应主动作为,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推进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条件研究和标准体系制定,尤其是强化地质工作野外项目部职工的餐饮、住宿、交通、通讯、文体生活、医疗等方面的装备条件研究,制定适应不同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作业类型等影响因素下的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装备标准体系,引导地勘单位野外项目部标准化建设,促进提升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能力。

4.2 构建野外地质工作后勤经费保障体系

经费是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工作,但是目前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缺乏明确的经费标准和稳定的来源。地勘行业应加强呼吁、大力宣传,让政府和社会关注地质工作,认知野外地质工作环境的艰苦性,促进国家加大对野外地质工作的职业安全健康投入力度。政府应从行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入手,通过两种方式改变现状:一是在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中进一步明确野外地质后勤保障装备经费科目,并依据项目所处的地区和特点,制定差别化的野外后勤保障经费标准;二是在地勘单位事业费中增加野外后勤保障经费。

4.3 探索构建野外地质工作事故多级应急救援新机制

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地质工作野外突发事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应急救援也有其自身特殊的需求。因此,应建立中央、省级、地方政府的地质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的新机制,尤其是要利用地方政府掌握的资源和优势。

建议在青海格尔木开展野外地质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新机制试点工作。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格尔木市设立了应急工作站,部分地勘单位也在该地区建立应急中心,同时青海省海西州及下属格尔木市政府十分重视、支持地质工作,具备开展野外地质工作事故应急救援新机制试点的良好基础。因此,建议在格尔木开展野外地质工作事故应急救援联动试点,探索构建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的应急工作站为中心、当地政府为基础、地勘单位协助”的联动救援新机制。

4.4 完善野外地质工作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体系

在构建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林业、电力、地质勘查等以野外作业为基础的行业,建立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且,为使制度落到实处,应明确国家相关部委、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责任和分工,做到权责清晰、分工细致;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及惩治措施,对没有遵守相关政策和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企事业单位严格执法,使野外地质工作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工作走向“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地质勘查、电力等特殊行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宣传,提高其从业者的职业安全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形成“上下联动”的地质工作者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S].2013.

[2] 武警黄金部队指挥部后勤部.武警黄金部队野外后勤综合保障标准规范[R].(内部资料)2013.

[3] 宁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宁夏地矿局标准化项目部建设标准 [R].(内部资料)2014.

Th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logistical suppor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field work in China.

FANG Min,ZHOU Hai-dong,WANG Xue,LI Hong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mnomice,Beijing 101149,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of field geological work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rganization in China and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lodging,restaurant,medical,communication,cultural entertainment and so on.For that purpose,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ed advancing standard system,construction fund guarantee and multi-level emergency rescue mechanism,improved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of field geological work.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field work;logistical support

2015-02-07

F407.1

A

1004-4051(2015)07-0005-03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项目部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 06:19:44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5
建设单位矩阵组织结构下的项目部质量管理研究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2:12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部法律地位的几点思考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
军事历史(2003年1期)2003-08-21 06: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