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流动救助系统的有效运行

2015-01-27 08:05:22李晓天赵冬戴晶朱立仓唐仕军王业忠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6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救助颅脑

李晓天,赵冬,戴晶,朱立仓,唐仕军,王业忠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探讨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流动救助系统的有效运行

李晓天1,2,赵冬1,戴晶1,朱立仓1,唐仕军1,2,王业忠1,2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本文探讨了我院建立的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流动救助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将成熟的运行模式在新疆地区进行推广,以提高该地区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神经外科;急救模式;流动救助系统;颅脑手术;急救设备

0 前言

当前脑血管病、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神经急重症日益增多,此类患者病情复杂甚至危及生命,要求医务工作者作出迅速处理和治疗[1]。其中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主要指发生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或脑干损伤的患者,其昏迷时间>6 h,或在伤后24 h内意识进行性下降发生再次昏迷且时间>6 h者[2]。重型颅脑损伤损害严重,病情进展迅速,救治不及时常导致死亡[3]。 患者受伤后1 h是对其实施救治的最佳时机,即“黄金1 h”[4]。在“黄金1 h”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是否合理得当,将对患者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5-6]。因此及时建立有效的救助通道,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救治,对于抢救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意义重大。

我院针对此特点,结合新疆地域特点和神经外科诊疗现状,将救护车、院前急救技术、转运患者设备、手术设备和颅脑手术急救技术进行了集成,初步建立了适合新疆地区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的手术流动救助系统,并对相关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规范化培训,有效运行了此救助系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流动救助系统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急救医学中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的问题。现将我院运行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流动救助系统的经验进行总结探讨。

1 流动救助系统组成及其人员构成

首先将救护车、院前急救技术、转运患者设备、麻醉设备、手术设备和颅脑手术急救技术进行了集成,建立手术流动系统。然后对接送患者用的平车进行了改良,使其很好地发挥了接送、转运病人和作为应急手术台的作用。最后完成了对手术相关的输液设备、麻醉机、监护仪、手术器械台和照明等设备的固定,使这些设备在行车途中也能发挥稳定。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偏远地区或不具备开颅手术技术的医院中已发生脑疝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在救护车内直接实施手术,并在当地医院进行术后治疗。

流动救助系统的人员构成:高年资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1名;能独立急诊实施“标准穿刺点”锥颅血肿抽吸术、大骨瓣减压术和颅内血肿探查术等手术的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1名;麻醉师1名;手术护士1名。此人员构成可以保证在现有系统提供的条件下,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急重症患者病情,并及时制定出规范正确的诊疗方案,结合流动救助系统现有资源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必要时急诊下实行手术,并能很好地处理救治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2 流动救助系统运行模式

传统120急救模式下,120指挥中心、急救医院及救护车在运作过程中是相对独立的[7],当发生突发事件,120指挥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后,会调度急救车辆赶往事发地点,或通知相关医院急诊科派出急救车[8]。到达现场后,急救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进行判断,并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后,将病人送往急救医院,在医院急诊处完成交接工作,交由院内急救人员处理。在该模式下,整个急救运输过程仅仅是急救车单方面完成一些简单的急救工作,到达医院后再对病人进行病情判断。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等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来说,这些急救工作还远远不够,有时甚至会在转运途中贻误病情,无法发挥急救作用。

流动救助系统运行模式为:指挥中心首先通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初步判断病人为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后,直接由神经外科派出24 h待命的流动救助车及相关人员到达现场。这样既保证了出车的及时有效,又可以保证对病人进行及时、专科、准确、对症的处理及治疗。在对病人进行常规处理的前提下,如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危重,可于手术车内行大骨瓣减压术等急诊手术处理,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3 流动救助系统运行优势

3.1 对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处理

由于需要在手术流动救助系统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大多为急危重症的脑疝病员,患者随时有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对于有手术指征者,在救护车内可直接实施开颅或脑室钻孔手术。对于没有影像学检查资料的患者,入院后结合我院神经外科制定的脑血管病和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案,实施救治。

3.2 脱离救护车于病房内完成急救任务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住院患者,入院期间再次突发出血且出血量较大,患者病情危急。结合其影像学检查,可于病房内运用流动救助系统的设备,对患者实施“标准穿刺点”锥颅血肿抽吸[9-10]、大骨瓣减压[11]和颅内血肿探查[12]等手术,为下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基于此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此系统,既能起到对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的急救作用,又能为将患者转移到上级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运行得当还可以降低医疗成本,进而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3.3 弥补新疆急救体系中的不足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睡,面积166万平方公里[13],幅员辽阔,但医疗水平相较其他东中部地区仍有差距。2009年,全疆仅有10家三级甲等医院,总体医疗水平特别是医疗器械水平与其他地区差距仍较大,高水平医务工作者仍较缺乏,县级及以下医院医疗水平较低,设备陈旧落后[14],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往往急救车虽然赶到事发现场,但因路途遥远,救治难以对症,到达医院时已贻误了最佳救助时机。本系统可以在整合现有医疗资源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发挥急救医疗设备的作用。在偏远地区,此系统可以起到更大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疆急救体系中的不足。

4 系统运行经验总结

本系统将救护车、院前急救技术、转运患者设备、麻醉设备、手术设备和颅脑手术急救技术进行了集成。在运行此系统之前,我院神经外科制定了详细的运行规范,并严格执行规范。对需要于救助系统内进行急诊手术患者严格明确手术指征,对不具备手术指征患者禁忌进行急诊手术,积极对症处理,有手术指征后全力进行手术救助。必须完善系统内人员配备,并对系统内人员进行规范、全面、系统培训,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特别是对于需要紧急手术患者。对救助车内空间进行严格有菌、无菌区分,急诊手术过程中急救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无菌观念。系统有效运行依赖于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协调,特别是与120急救中心及医院急诊科的合作。

5 小结

每年我国因各类创伤所造成的总死亡人数达70万,其中颅脑损伤约占创伤总数的20%[15]。若干研究显示,院前急救质量可从根本上影响患者的转归[16],因此对于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的及时有效救治显得尤为重要。新疆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匀,个别地区交通条件差,甚至行车不便,这都为对急诊患者实施救治增添了很大困难。我院研发的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流动救助系统,既能起到日常急诊救护车的转运作用,又能起到移动手术车的作用,有良好的急救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疆急救体系的不足。此系统在发生重大灾难或战时亦可起到野战手术车的作用,值得在全疆范围内进行推广。

[1] 吴奕华.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97-199.

[2]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80.

[3] 汪涛.52例重度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治疗的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0,17(36):24-25.

[4] 张连阳.多发伤的紧急伤情评估策略[J].创伤外科杂志,2010, 12(1):1-3.

[5] Russo A.Negative and positive prognostic factors inpolytrauma,especially referring to"golden hour"[J].Ital Chir,2009, 80(5):337-349.

[6] 边霞,路红梅.四项原则解读院前急救工作[J].中国医学创新, 2011,8(25):124-125.

[7] 黄琼.120急救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2):77.

[8] 黄钊,陈杰,殷伟东,等.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120急救事件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6):41-43.

[9] 李伟,刘鸣.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证据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42-45.

[10] 李会晓,李共现,韩玉惠.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2):38-39.

[11] 莫贻敏,秦坤明,杨朝华.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9):42-45,985-993.

[12] 薛志伟,周建安,邓志伟,等.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32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543-544.

[13] 樊新民.新疆人口增长与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J].求实,2012, (SI):197-200.

[14] 朱金鹤,李放.新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2,(4):38-42.

[15] 吴瑛,王虹.重度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205.

[16] DEAKIN CD. Preventable prehospital death from trauma[J].Prehospital Immediate Care,1997,1:198.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Moving Salvation System for Acute and Severe Neurosurgery Patients

LI Xiao-tian1,2, ZHAO Dong1, DAI Jing1, ZHU Li-cang1, TANG Shi-jun1,2, WANG Ye-zhong1,2
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First Af fi liated Hospit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ihezi Xinjiang 832008, China; 2.Shihez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operation of the moving salvation system for acute and severe neurosurgery patients and popularized the mature operation mode in Xinjiang reg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whole treatment level for acute and severe neurosurgery patients.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emergency aid mode; moving salvation system; craniocerebral surgery; emergency aid equipment

R197.324;R197.3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5.06.040

1674-1633(2015)06-0137-02

2014-11-11

2015-01-2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攻关计划(2012BA018)。

本文作者:李晓天,在读硕士。

王业忠,教授,主治医师。

作者邮箱:lxtbq@163.com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救助颅脑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44
水下救助抢险
水下救助抢险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50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