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15-01-27 06:39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
中国水利 2015年24期
关键词:水利部宣传教育水土保持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 刘 震

“十二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水利部党组的要求,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扎实开展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搞好以规划为主的顶层设计,夯实基础性工作,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十二五”水土保持成效显著

1.贯彻水土保持法取得新进展

一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2011年3月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正式颁布实施,2014年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制定出台了全国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及标准,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修订了省级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或条例,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及标准,各地制定修订配套文件近3 000件,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认真履行“两项行政许可”职责。“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3万个,累计开展执法检查近6万次,检查项目3万多个,完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近3万个。三是监督管理能力不断提升。2009—2015年,为系统提升水土保持依法行政能力,水利部分两批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活动,有1 195个县通过验收,达到监督能力建设标准。据统计,5年共投入资金近7 000亿元,防治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近6万km2,减少水土流失量近7亿t。

2.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15万km2,治理小流域2万余条,实施坡改梯2 000多万亩(1亩=1/15 hm2,下同),修建骨干和中型淤地坝 2 000余座,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 000多条,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0余万km2。继续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西南岩溶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全国700多个县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累计安排中央投资240多亿元,完成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面积6.46万km2,坡改梯559万亩。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防治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普遍增加10%~30%以上,平均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近4亿t,黄河潼关站2011—2014年平均输沙量仅为1.78亿t。治理区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每年增产果品约40亿 kg。

3.水土保持改革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水土保持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2012年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明确民间资本投入水土流失治理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十二五”民间资本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达200亿元以上。二是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全国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及标准,从国家层面规定了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使用管理的程序和要求。三是根据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对国家立项审批权限下放的生产建设项目,坚持方案审批和设施验收权限同步下放。四是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中介服务管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监测两项中介服务不再作为强制中介,方案评审和设施验收评估两项中介服务转为水利部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服务费纳入水利部部门预算。五是进一步精简前置审批,优化工作流程。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不再作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与项目核准及其他行政审批实行并联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和设施验收审批由水利部行政审批受理中心统一受理,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4.水土保持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十二五”期间,水土保持规划、监测、信息化、科技支撑等基础工作整体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出台了我国首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六部委,历时4年多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并于 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实施。二是监测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全面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监测网络系统;水利部按年度发布国家水土保持公报,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水土保持公告。三是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制定了《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20年)》、水土保持信息化实施方案和2015—2016年实施计划。初步建成了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网络,建设了全国分类数据库,开发了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初步构建了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平台。四是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一批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站、国家级试验区和国家重点试验室,开展了一批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公益性专项研究项目,总结推广了一批实用技术,水土保持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五是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修订了水土保持标准体系表,建立了涵盖综合、建设、管理三大标准类别,14个功能序列,共53项的水土保持标准体系。编制、修订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等10多项国家或行业标准,现行有效标准达51项。六是国际合作交流力度不断加大。成功搭建海峡两岸水土保持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签署了《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交流框架协议》事宜。世界水土保持学会设在中国,水利部历时4年正式获得民政部批复,取得了独立的法人资格。学会创办了《国际水土保持研究》期刊,是水土保持领域唯一由中国主办的全英文期刊。

5.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以“五个一”为重点的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一是宣传教育手段和形式不断创新。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微信等媒介,以及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了《我们家园的水土保持》《走出坡耕地之困》《治理流失之痛》等电视作品。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1 000余期。编制的《水土保持读本(小学版)》入选“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二是科技示范工作取得突破。全国共创建60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成104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4个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三是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正式启动,宁夏固原、山东临沂等62个地市已将水土保持纳入地方党校课程。

取得以上成绩,主要坚持了六条经验。一是注重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二是注重工程建设管理,不断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三是注重顶层设计,全面强化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四是注重机制创新,继续深化水土保持改革。五是注重科技示范,着力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水平。六是注重宣传教育,广泛增强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水土保持工作虽然成效明显,但水土流失仍是当前我国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尚有295万km2,超过国土总面积的30%,一半流失面积的流失强度在中度以上。山丘区广泛分布着3.59亿亩坡耕地,西北黄土高原和东北黑土区96万条侵蚀沟,89%仍在发展扩张,不断损毁耕地、道路及村庄,蚕食群众生存发展空间,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三、“十三五”目标明确,任重道远

“十三五”期间,水土保持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不断开创水土保持新局面。

1.以贯彻水土保持法为重点,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责

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出台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标准。优化“两项行政许可”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严把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前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和竣工验收关,有效推动“三同时”制度落实。加强中介服务监管,建立水土保持信用评价机制,培育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法行为。

2.以全国规划为引领,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发展

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刚刚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推动省级规划编制和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围绕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加快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水土保持制度体系,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组织编制重大防治工程专项规划,积极协调推动项目启动实施。

3.以重点工程为龙头,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

继续加强长江中上游、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重要水源地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快坡耕地治理和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根据中央和地方事权,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渠道将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等用于水土流失防治,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4.以深化改革为核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继续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一是依托水利部行政审批监管平台,继续优化“两项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二是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改革,完善水土保持方案评审和设施验收评估购买服务。三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四是探索村民自建、以奖代补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广泛调动村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

5.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着力提高监管效能

注重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一是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启动重要监测站点升级改造示范,实现监测和监管协同联动。二是运用无人机、大数据等高科技和现代化执法手段,开展预防监督和重点治理天地一体化监管示范,对生产建设活动集中区域定期开展遥感调查,实现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预报预警。

6.以国策宣传教育为抓手,切实增强公众水保意识

继续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抓好每年的水土保持法宣传月活动,增强全社会水保意识。继续做好面向各级领导、机关干部、管理对象、社区公众、中小学生的“五面向”宣传工作,全面推进水土保持法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综合运用主流和新兴媒体,推出一批宣传教育精品。依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生态文明工程等,开展系列水土保持典型示范和科普宣传。普法教育和法治实践结合,增强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法律责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水利部宣传教育水土保持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淮委贯彻落实水利部工作要求进一步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利部发布2019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水利部召开加快水利前期工作推进会 进一步部署安排2015年水利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