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想应用于医学生身心教育探析

2015-01-27 05:38:05王慧06100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医疗法身心太极拳

王慧06100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思想应用于医学生身心教育探析

王慧
06100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文章对中医思想应用于医学生身心教育进行了初步的阐释。通过中医导引术、健身气功等强身健体;运用中医理论指导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调节,维护身心健康;以中医疗法改善身心问题和保健防病。发掘中医相关知识和技能,作为医学生身心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中医思想;身心教育;养生

近年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重视,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身心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相应的身心教育并非一门独立课程,多数研究是作为其他学科教育的一部分,如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也是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因此,寻找有效的身心教育的方法,完善身心教育的内容,提高身心教育的质量,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教育界、医学界以及整个社会都要认真对待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医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更尤其注重预防,强调养生保健,使身心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维护身心健康方面有两千多年的宝贵经验,可以借鉴。用来发挥身心教育的功能尤其医学院校,通常开设一定量的中医课程,可以首先进行中医身心教育方面的探索和试点。

导引术、健身气功与身心健康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精力、体力欠佳,其他不适也多有发生。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中的亚健康状态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健康问题[1]。中医传统的导引术,如五禽戏、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等易于掌

中医养生思想中的身心健康观

握,是改善体质,提高整体机能的好方法。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所编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的健身气功功法。华佗的徒弟吴普施行五禽戏[2],至“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另一弟子樊阿也达到“寿百余岁”。1982年五禽戏健身法就已经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太极拳历史悠久,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整编了二十四式太极拳,为太极拳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套易学、易练、较易于掌握的健身方法。讲究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和谐自然,以体松心静,缓慢柔和,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为运动特点。锻炼时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从而使气血运行流畅而致平和。宗师吴图南曾提出的太极拳养蓄宗气、培补元气、运行营气、开发卫气更是太极拳养生保健的关要之说。太极拳可以保证血脉的畅通,维持人体周身各部的功能,达到祛病、强身健体目的,有效地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黄帝内经》说[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段精辟论述反应出在生活起居、饮食宜忌、心神情志方面不同的做法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深入了解中医思想中的身心健康观可以从以上这几方面进行探讨。

顺应自然,平衡有度是中医学对于生活起居观念的概括。如《黄帝内经》:“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还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人与天地相参”“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处处都体现着人要顺应自然的观念,起居有常,保持身体阴阳平衡,就能健康。反之不按自然规律行事,使自己处于反常的生活状态,必然破坏自身的平衡,带来身心问题。在健康教育方面,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丰富认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收集整理这些资料作为教材,教育学生将是一项有非常意义的尝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摄入饮食化生气血维持人体的生命和健康:中医学的饮食宜忌包含饮食有节、饥饱适度和饮食有洁这几个重要方面。《备急千金要方》说[4]:“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又指出:“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由春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首先饮食有节是指有规律、有节制,要讲究饮食的科学和方法。中医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说营养要均衡,搭配要合理。同时在特定情况下,如疾病、时令等注意相关饮食禁忌也属于节制的范畴。《金匮要略》“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5]。另外食有定时,养成规律,节制饭时饭后的一些不良习惯以养脾胃的运化能力,就能保证气血源源化生,自然健康。而由于缺乏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观念等因素导致很多大学生饮食无规律,不注重合理的膳食安排。就会使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其次饥饱适度是说从食物的摄入量上要保持平衡。若饮食过度,超过了脾胃的正常运化能力,就会影响健康。《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影响健康,或者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反之,饮食不足,气血乏源则会出现身体虚弱,或者过度节食减肥等造成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饥饱失度也表现在饮食结构改变方面,生活条件改善,脂肪类摄入过多已经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中医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过于生冷、辛辣刺激以及性味过偏的食物也不宜摄入过多。所谓“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再次饮食有洁,食物要新鲜、卫生,无毒无害。《金匮要略》有“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等论述。饮食不洁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通过改善卫生条件和个人习惯可以避免。但目前食品安全表现出来很多新的问题,如食品的添加剂滥用,掺杂使假,甚至是含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经常见诸报道,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具备相关的知识才能保证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维护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神情志状态:中医把七情内伤概括为致病的内在因素。良好的心理调节是保证健康的前提和使疾病向愈的关键。《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奢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调摄精神对健康的重要性。当前社会上许多人表现出对物欲的过分追求,这种浮躁的心理对心智尚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如讲究吃穿、相互攀比、好面子、讲排场、重享乐、不思进取等,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中医理论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心无杂念,不要受欲望的迷惑和奢求过多,保持思想的宁静,使真气调和,精神充沛。所谓“心者,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从思想的角度来讲,亦是如此。有什么样的思想,造就什么样的人,针对心理问题给予情志调节,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思想成熟,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膳知识,即能自我调理又可防病保健。可以起到“治未病”的积极预防作用。除此之外,可以综合大学生身体出现的各种常见症状讲授经络腧穴知识,重点掌握一些常用保健穴位和治疗常见病症的主要穴位。指导学生掌握针灸、按摩中简单易学的技能,发挥中医疗法简便验廉的特点,维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医疗法是维护身心健康的有力保障

中医认为当出现不适时,就意味着身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可以用中医疗法进行调节。因此,身心健康出现的各种问题均可用中医疗法调治。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食疗、中药、中成药的知识改善各种身心症状。对于较重的症状可以用汤药或散剂治疗,“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对于一些慢性的轻微症状和偏异体质的调节等,可以用中成药或膏方逐步改善。“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膏者“柔养缓图”“救偏祛病”。还可以结合食疗、药膳等手段改善身心问题。指导大学生掌握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和基本的药

结论

以上仅简要论述了中医思想与身心教育的关系,中医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凡是与人相关的各种因素都全部纳入了中医学的研究范畴,如社会地位变化、经济状况、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自然条件、吃穿住行、精神情志、生活习惯等。因此不仅在治疗疾病,维护身体健康方面,而且还在调节情志、修身养性等保持心理健康方面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中医学从形成之时就自发地带有身心教育功能,具备了丰富的健康思想,是进行身心教育的重要素材。发掘中医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整理,作为学生身心教育的内容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这种具有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志存高远,并为之奋斗,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同时使其具有正确的健康观,保持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以中医思想指导身心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健康成长。

[1]邓卫,于冰琰.医学专业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3):364.

[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五禽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本社.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5]郭霭春,王玉兴.金匮要略校注语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Investigate the app lication of Chinesem edical theory on students physical and m ental education

Wang Hui
Cangzhou MedicalCollege 061001

This paper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pplied in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fitness throug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dance technique and Qigong,us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to guid their life,diet and emotional,in order to keep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o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problemsand keep healthy through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theory.To explore the relevantknowledge and skills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asa physicalandmentaleducation formedicalstudents,in order to promote theirhealthy and development.

Chinesemedicine theory;Physicalandmentaleducation;Healthy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1.96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身心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1:48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少林与太极(2023年3期)2023-07-14 02:49:56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冰雪运动(2021年3期)2021-11-04 08:33:10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34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26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2-12 18:25:39
脑癌患者三月治愈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癌症是可控制的慢性病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