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婧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中医英语翻译标准化原则研究
李晓婧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医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然而,由于中医术语英译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国际化进程。该研究回顾了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历程和其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不同翻译原则和相应方法的优劣,为中医英译从业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中医术语;英译;原则
中医英语翻译充当着中医走向世界的桥梁,然而,中医药英语术语翻译混乱繁杂,一词多译、错译、漏译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医的进一步国际化发展。究其客观原因,主要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导致了中西医之间的巨大差距。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一切形而上的精神财富,这包括宗教信仰、政治军事、道德标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语言等。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法为指导,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注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整体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医语言便具有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中医理论抽象、玄妙难懂。西方文化的根基是古希腊文化,这从西医学词汇便可见端倪。西医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观念的影响,认为人是可以分解的元素和原子。文化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中医英译困难重重。从主观因素分析,译者的个体差异是主要原因。中医英译从业者必须是一方面深谙中英双语文化;另一方面精通中西医的多面手。事实是译者有可能是其中一点的佼佼者,另一点的外行人,这就造成了参差不齐的翻译现状和各持己见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译者首先应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及时了解国内外翻译理论和动态,然后在翻译工作中审时度势,根据翻译材料,阅读群体,选取恰当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做出最优选择。
改革开放之前,中医英译多体现在涉外针灸推拿从业者的口头交流中,所以除了针灸以外,介绍中医文化的英语书籍和其他各种出版物并不普及,更谈不上理论化、系统化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门的开放,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中医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接受和喜爱。中医药英语词典、著作、教材相继问世,国内学者逐步开始关注中医术语英译的重要性,探讨中医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但是仍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指导。这时,针灸的英译发展仍然是先于中医其他领域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现行的翻译理念和词汇制定出针灸穴位命名标准,开始了中医英语标准化的第一步。但是,持有不同翻译理论的各门派对于翻译原则的孰长孰短争论不休,没有恒定的标准,出现了一个穴位好几个命名方式。到世纪之交,介绍中医文化和理论的著作、中医英汉双语词典、中医英文教材、音像制品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探讨中医英译原则和方法的论文相继发表,一些流行性高的重要词汇的固定译法便形成了,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翻译理论为中医英语术语标准化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一面是中医英译的蓬勃发展,一面是英译成果良莠不齐,中医文化错译、漏译,术语一词多译的混乱局面。
从2002年开始,国际中医学术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WFCMS),简称世中联,便相续召开国际会议,集思广益,试图找到中医翻译可以采用的统一标准,强调中医英译的规范化管理。我国学者响应WHO和WFCMS的号召,利用中医发源地的天然优势,对中药名称和方剂名称的英语翻译进行了整理和界定。随着规范化术语的推广,各类出版物中的中医术语英译明显呈现趋一现象。但是,仍然有大量学者坚持己见,反对规范化翻译所界定的标准和原则,同时也对译者的资质提出质疑。
2.1 WFCMS和WHOWPR翻译标准和原则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委员会提出了四大翻译标准和原则,分别为:对应原则、简洁原则、同一原则和约定俗成原则。对应原则指的是翻译前要搞清楚中医药名称的内在含义,英文翻译必须名副其实。这就要求译者了解中医文化内涵,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简洁原则,对现有的中医药英译名称的繁冗晦涩提出了异议,要求译名简洁、明了、易懂,直译的翻译方法往往可以达到这种翻译效果。在中医中,同一中药材或者症状会出现不同的名称和术语,不同的译者对此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同一性原则要求概念相同的词语尽可能的使用同一的译名。这一原则的贯彻是在对应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的。例如:“心、肝、脾、肺、肾”假如翻译为“heart,liver,spleen,lung, kidney”,是和西医文化的解剖学概念一致的。但是,在中医文化范畴中,“心、肝、脾、肺、肾”不只是人体的器官,还包含这种器官在人体整体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功能,所以直译为西医的“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显然失去了原来的意味。约定俗成原则是对以上原则的折衷,要采用众口铄金的译名,即便它违背了以上3大原则,仍旧采用现有的、流行度高的译名。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WHOWPR)提出的翻译原则和以上原则有重合部分,比如:约定俗成原则,尽可能的使用现有词汇,不另造新词。这两大组织翻译标准的冲突在于,WHOWPR要求除了针灸译名以外,尽量不使用拼音,而WFCMS从对应原则上没有否定拼音的使用。
这两大国际中医组织,按照各自的翻译原则制定了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标准。2007年,世卫组织西太区公布了《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同一年年底世中联颁布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这两大中医术语标准强调中医文化内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广泛的认可度和国际化特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英语术语标准化的进程,为各行各业的中医从业者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WFCMS和WHOWPR的翻译标准和原则并非万全之策,推行的英译术语不断的受到新观点的挑战,译者应取其精华,审时度势,根据具体翻译环境,做出最佳选择。例如:李照国认为世卫组织把任、督二脉分别翻译为conception vessel和governor vessel与原文概念存在隔阂,vessel指血管、脉管,任脉和督脉中的“脉”的指向要大于vessel,他建议采取音译的翻译方法“Renmai”和“Dumai”。
2.2 “以源语为导向”和“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原则
国际上盛行的对中医药术语英译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则和方法,一种是“以源语为导向”的翻译观点,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魏遒杰(Nigel Wiseman)。他从翻译者的资质出发,认为译者必须精通中医,在翻译时完全了解原文所要传达的中医文化意蕴,原文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被毫无遗漏的传达出来,不做随意删除或者添加。他反对用西医解剖学的词汇照搬过来翻译中医术语,认为这种翻译方法破坏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使中医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和中医概念产生误解;另一种是“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观点,代表人物是班康德(DanBensey),他认为译者应以读者为出发点,为了读者能够畅达地接收信息这一目的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
近年来,中外学者越来越倾向于“以源语为导向”的翻译原则,因为这便于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医文化,保持中医概念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例如:汤思敏提出了中医术语的不可译性,认为中医术语特征的背后是庞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任何一次随意的翻译行为造成的是中医核心价值的误导或者丧失,提倡的音译法、造词法、意译法等翻译方法实际上是视“以源语为导向”的翻译原则为最高原则。以“以源语为导向”的翻译原则不仅要求原文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被毫无遗漏的传达出来,而且还要尊重中医典籍中原文的结构形式、行文风格和表达方式,句式结构和语法表达需要时才进行添加。
2.3 重视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通过语言代代相传,翻译实际是两种文化的碰撞、转化和融合,中医术语英译过程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西医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陈可冀说过:“中医译事之难在形神俱合,信达雅兼备;而译者之难在融合东西文化精髓,通晓古今知识流变”[1]。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医英译的关键点和最大障碍是中医文化内涵的传递。
魏遒杰提出的以原文为导向的翻译观点,侧重点在保留中医资料中的中医文化元素。李照国针对中医翻译现状提出了五大原则:自然性原则、简洁性原则、民族性原则、回译性原则和规定性原则。其中民族性原则和回译性原则强调了他薄文重医,尊重国情,保持中医特色的思想。在翻译界,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争论已久。异化的翻译方法强调保留原文中的异域色彩,让读者向原作靠近,尽量不惊动原作者。归化的翻译方法与异化相反,让原作者适应读者,向目的语语境靠近。近年来,归化的翻译方法遭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诟病。王东波指出:采用归化翻译策略,掩盖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易造成中国文化特征的缺失,只有在翻译时充分保留中国民族文化的色彩,交互使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才能使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2]。中医术语翻译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能够保留民族特色,使国外读者了解到原汁原味的中华医学,将中医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传播出去的思想已经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
[1]宋海英.中医病因学基本术语英文翻译标准的对比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2]龙穗频.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 2002-2005[EB/OL]. http://whqlibdoc.who.int/hq/2002/WHO_EDM_TRM_2002.1.pdf, 2009-09-02.
[4]杨乐.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多文本中《伤寒论》英译探讨[D].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5]马忠诚.基于模因论的中医术语翻译研究[D].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6]都立澜,刘艾娟,陈铸芬,等.2000—2012年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现状及分析[J].中医教育,2015(2):6-11.
[7]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J].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2004.
[8]王银泉,周义斌,周冬梅.中医英译研究回顾与思考(1981—2010)[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4):105-112.
[9]李照国.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5,143.
[10]Wiseman N COMP Discussion 2000[EB/OL].http://www.Par adigmpubs.com/references/COMP,Paradigm Publication,2008-03-27.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lish Translation Standardization
LI Xiao-j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 Province,450046 China
With the cultural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ccelerated,as China's cultural treas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re and more loved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However,sinc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s of good and bad,to a certain extent hindered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is paper review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explains the pros and cons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Transl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Chinese terminology;English translation;Principle
R2
A
1672-5654(2015)07(b)-0048-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20.48
2015-04-17)
201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42400 411386);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编号:SKL-2015-2636)。
李晓婧(1982-),女,河南郑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