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戏棚
1915年,台湾望族辜显荣从日本人手中,买下大稻埕淡水戏馆,整修改建易名台湾新舞台,请来上海京班和福建与本地的歌仔戏班,成立台北第一家中华传统艺术表演场所;在二次大战期间,舞台受战火波及也走入历史。2002年,台湾水泥公司在旅日华人建筑师郭茂林设计下,建造台泥大楼,2004年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便在台泥大楼的士敏厅开设台北戏棚。与一般剧场最大不同是,表演者总是于演出前后及中场休息走出舞台,在剧场外和观众互动,为降低语言隔阂,皆以中日英韩四语字幕翻译,以京剧、民俗技艺、台湾少数民族乐舞、傀儡和布袋戏等,让游客体验表演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