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婷 (鞍山市现代服务学校 114020 )
在我们身边垃圾随处可见,其实有些垃圾仍然有回收价值,甚至可以对它们进行再利用,如纸盒、报纸、饮料瓶、啤酒瓶、旧挂历等等。如果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些工艺品或生活用品,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那么如何使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呢?
什么是幼儿的艺术能力呢?通常我们把与美术,音乐有关的活动命名为艺术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艺术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忽视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兴趣。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娱乐中感受艺术,激发孩子对艺术的渴望。
教师要引导孩子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通过收集废旧材料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垃圾,哪些垃圾可以循环使用,哪些垃圾只能被处理掉。孩子回家后会收集到很多废旧材料,如旧报纸、旧挂历、酒瓶子、贝壳、毛线等。孩子把这些废旧材料带到学校后,教师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以使用的材料。对一些存在潜在危险的废旧材料要进行妥善保管,如玻璃瓶子在打碎后可能对孩子造成威胁。而对一些质地坚硬的贝壳需要先把它们进行打磨后再让孩子使用。同样道理要注意保证废旧材料没有尖角,没有锋利的边缘,在保证材料的安全后,才能带领孩子进行创作
每种材料都有自已的属性和特点,在进行手工制作时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对它们进行再加工,以满足不同作品的多种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处理各种材料的动手能力。
(1)变形。例如可以跟孩子一起折纸,让孩子通过动手实践理解有些的东西的形态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我们可以把纸折成任意形状,如飞机、青蛙等;或者把小纸盒箱拆开铺在桌面上,让孩子去感知平面的东西经过修改可以形成立体的东西。
(2)组合。可以带领孩子利用废纸盒、旧毛线、火柴棍等制作出一个小房子,小书桌等等。
(3)上色。有时我们在进行创作时废旧材料本身的颜色可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水彩、蜡笔和橡皮泥等对它们进行上色。
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幼儿的智商,让幼儿具备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幼儿学习美术并不是希望他们都成为画家,而是通过让幼儿学习绘画,让孩子感知什么是美,通过让孩子制作手工艺品促进孩子手和眼的协调能力,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在设计手工制作主题时要选择具有时代感,能够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内容。例如,孩子们都爱看《熊出没》的动画片,教师可以用《保护森林》为主题,让孩子们用旧毛线、旧报纸、旧纸盒、火柴棍等制作树林的一些小动物、房子等,在画纸上绘制美丽的森林,让孩子去思考,去探索。
兴趣爱好能够给人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带来强有力的动力,因此如果幼儿对课堂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当中,努力完成课堂上的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和蔼的语言,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手工制作去中,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实现创意制作,并从中体会到乐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制作出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现如今家家都是一个“宝儿”,家里所有人都溺爱这个孩子,以他为中心,因此很多孩子比较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使用废旧材料制作工艺品时,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希望所有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作品,这会让他们感到快乐,感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利用废旧挂历进行手工制作时可以让男孩子制作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唐僧的手杖等等,让他们边做边玩;让女孩子用旧挂历折花篮,做裙子,或者给画上的人物搭配衣服。等孩子们的作品完成之后让男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武器,让女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服装设计”,教师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点评,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最终达到身心上的满足。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手工制作的热情高涨,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开发了他们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勇于创新,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寓乐于学。
利用废旧材料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这种出发点是环保的,是节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就是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一定杜绝过去那种“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现象。例如,春天来了,每个孩子对“春天”感受一定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我们希望孩子们制作体现“春天”的作品时,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们都制作五颜六色的鲜花,而是相信他们,让孩子们放开想象的翅膀,独立的去创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把孩子们放在一些条条框框里,从小就告诉他们你们应该这样做,那样做是不对的,这样的话就完全扼杀了孩子的发展。
综上所述,利用废旧材料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必须设计灵活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挖掘幼儿的潜能。通过让孩子们亲自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树立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也让他们懂得有些废旧材料还有再利用,再循环的价值。而且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同样可以制作出美丽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和艺术表现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同时也需要教师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让孩子们在手工制作中发挥想象,动脑思考,创造出新颖的艺术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姜黎黎.变废为宝——区域活动中废旧材料的利用[J].学周刊,2014(26).
[2]吕志会.废而不弃变废为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利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3(2).
[3]张正波.教师如何挖掘废旧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废旧材料利用的优势视角[J].当代学前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