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静 ( 莆 田 学 院 351200 )
舞蹈理论就是指能够对舞蹈艺术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种类、风格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在当代社会的艺术领域当中,舞蹈理论包含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其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主要包括:艺术概论、古代汉语、芭蕾舞、舞谱、美学原理、中国舞蹈史、音乐、现代舞、中外艺术史、印度舞、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等。舞蹈理论研究是透过表面对内在事物的研究,是对舞蹈艺术的本质及其内部发展规律的探索。
“看”舞蹈、“说”舞蹈。“看”就是欣赏,“说”就是评论。欣赏是评论的前提。先“看”后“说”。舞蹈评论是人们在一定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对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舞蹈作品、舞蹈家的艺术生活、舞蹈艺术思潮、群众性的舞蹈活动等)进行赏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有些舞蹈理论、评论家们已经开始从事舞蹈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一些学术论著,特别是2000年以后,舞蹈理论及评论研究蓬勃发展,但仍不够,目前还处于建设发展阶段。
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一种艺术作品,其最高境界都是通过作品来表达灵魂,以文化内涵支撑艺术作品的精神理念,舞蹈艺术也不例外。舞蹈不仅是肢体表演,更是舞者内在的表现、灵魂的表现,头脑空洞的舞者,是无法将舞蹈艺术作品真正所表达的涵义刻化出来。因此,通过对理论的研究使得舞蹈者的文化修养有所提高,不仅具有外表的舞蹈美,而且更具有内在的灵魂美。
舞蹈理论研究是对舞蹈实践的研究与总结,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它使舞蹈艺术在继承、保存、创造、发展、提高和普及舞蹈文化方面保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了舞蹈更高更快的发展。舞蹈理论研究是舞蹈评论的基础,它如一片土壤,给予舞蹈评论丰富的营养,使其汲取成长为参天大树。没有对舞蹈理论的深入研究,评论家们就无法准确感受到舞蹈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更别提有敏锐的艺术触觉对作品进行深刻的思想剖析和精到的艺术分析。舞蹈理论研究指导艺术创作,舞蹈创作是舞蹈评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为舞蹈评论提供了认识、研究、评论的对象。有了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后来评论家的评论,有创作的繁荣才有评论的发展,评论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舞蹈艺术创作的更加繁荣。因此,没有艺术作品的产生就无从进行评论,理论研究的缺乏导致创作贫脊,评论也就无法发展。科学的、正确的舞蹈评论推动了舞蹈理论的研究,引导舞蹈创作的发展,提高了群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水平;反之.错误的、粗鄙的舞蹈评论,则会给舞蹈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阻碍了舞蹈的艺术发展。
舞蹈理论研究与评论的发展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通过科学的、多方面深层次的对舞蹈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舞蹈现象与作品的评论,把这门艺术的精髓化成文字,供人们一代代学习、实践、发展。舞蹈理论研究及评论是舞蹈艺术的上层建筑,促使每个舞蹈者真正成为有修养的舞蹈文化人。
当我们在互联网或者是在各个地方的图书馆当中,用“舞蹈”这个专业的中文词汇去进行搜索的时候,其搜索出来的结果,大多都是“某一种具体类型或者是某一个地方的民族性舞种”,会出现一些基本的舞蹈类型书籍、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舞蹈自学图画等内容。但当我们将中文的“舞蹈”改变成为英文的“dance”,让互联网或者是图书馆中的搜索引擎去进行搜索的时候,就会发现:其搜索出来的内容和范围区别很大。后者有更广泛的具体内容,主要是:(1)舞蹈艺术与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国家之间的关系;(2)舞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衍生的一个过程;(3)舞蹈艺术的具体内在及表现意义;(4)舞蹈艺术与传承千百前来的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5)舞蹈的魅力及其艺术与社会的价值意义。可见:国际上对舞蹈的理解及研究能力,都已特别成熟,其涉及的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虽然,我国近年来也增加了对舞蹈艺术进行研究的力度,而且陆续发表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研究著作。但是,从我国舞蹈艺术的整体水平来看,国人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比较狭义的研究当中。于是,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就应当多借鉴国际著名学者对舞蹈的研究及评论方法,并进一步的拓展我们自身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及研究范围,让我国舞蹈艺术向国际看齐,与世界同步。
有句老话说,会跳舞的不会文化,会文化研究的不会跳舞,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欣赏到一个新的舞蹈作品时,由于舞蹈艺术工作者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对哲学、美学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都不自觉地带上主观意识去评论该舞蹈作品的好与坏,对舞蹈停留在粗浅的理论研究表层,就事论事,这就使得舞蹈作品的评论缺乏客观性、深刻性和公正性、总体水平不高。实际上,舞蹈理论及评论的意义不是人们所谓的“质与美”的研究与评价,而是运用各门类理论研究方法、手段来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舞蹈通过外在的质与美所表达的核心灵魂,通过理论性总结与评论来体现它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有效的对社会起到传播、普及和推动作用。
“本行人做本行事,外行切忌对其进行评论指点”成为了我国舞蹈的评论障碍。学校对每个专业有清楚的分界线,比如,计算机系、哲学系、建筑系以及中文系的学生,他们可能有机会参加舞蹈学习或表演,对舞蹈艺术有点兴趣,但他们不可能深入,更不会站在其自身的角度上,对舞蹈进行理论研究学习。舞蹈系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从小花了大量时间在舞蹈技术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再加上学校开设的文化课程和舞蹈理论课程有限,使得这些专业学生并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核心理论知识。没有理论知识的积累,在日后专业技能达到一定程度时,舞蹈艺术造诣很难突破。另外,在一些高等院校专业面试中,他们对舞蹈人才的录取标准,主要是在学生外形及身体条件方面的衡量上,这就使得一些不具备高超舞蹈技能会念书的学生难以被这些院校选中,从而让舞蹈专业失去了一大批真正具有舞蹈理论研究精神的学生。
总而言之,“行外人不说内行事”以及教育结构中各专业训练体系的独立性,使得我国舞蹈艺术的评论具备了较高的狭隘性,从而导致我国舞蹈理论研究及其评论团队的专业水平城金字塔状态。大师级在塔尖,而大部分人在底座。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合理改善这样的一个局面。做法是:(1)全面提高舞蹈艺术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扩大知识面,博学广思,海纳百川。(2)将舞蹈艺术与其它各种专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各个领域的人们都能在自身只是结构的基础上,科学的、客观的去评论舞蹈,这样就可以听到人们对舞蹈艺术发出的不同声音。(3)拓宽舞蹈理论研究及其评论的范围,让不同年龄、不同事业以及不同民族的人,发自内心的对舞蹈进行评论,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层面上去获取舞蹈的核心评论及研究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舞蹈理论及其评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1.扩大研究所使用到的资源范围,比如,除了原先利用到的文献之外,还应该将访谈获取到的资料或者是通过调查获得到的资料合理利用起来,这样就可以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了解到舞蹈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可以更为直观的体会到该舞蹈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核心内容、思想以及情感。
2.积极采纳各学科专业人士的意见,并结合群众对舞蹈作品的基层意见与看法,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深度的评论,以提高舞蹈评论的准确性、有效性与专业性。
3.舞蹈作为一种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来将舞蹈的核心内容、情感以及思想完整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其在语言、技巧以及文化的表达方面上,具有较为特殊的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在对舞蹈理论进行研究以及评论的前一阶段,还应当对舞蹈作品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再将观察到的内容一一的详细记录在册,以为后期对舞蹈作品的评论提供主要依据。比如,(1)舞蹈表演者是如何利用其自身的身体语言,来表现出舞蹈作品的核心灵魂的;(2)舞蹈作品真正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及情感;(3)舞蹈作品内在含有的社会性质及意义;(4)舞蹈作品的表达技巧及表现方式。总而言之,我们唯有对某一舞蹈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与其产生了一种特定的共鸣之后,才能够对该舞蹈作品作出最客观、最具有应用价值的评论。
4.在艺术领域当中,学者在对某一艺术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都会注重对作品内容的研究,也就是:“物”与“象”的研究。艺术中的“物”与“象”,跟我们现实生活中以实体存在的“物”与“象”的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艺术中的“物”是借助某一具体实物的“形”,再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或者是表达方式,以某一特定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一种“影像”,而“象”则是将该“影像”赋予了较丰富的“情感”以及“思想”之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影像”,它不仅包含了整个艺术作品的外在美,同时也包含了整个艺术作品的核心灵魂及其艺术与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对舞蹈进行研究及评论的时候,也应当要加强对舞蹈作品中的“物”与“象”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力度,即:对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从中挖掘出舞者所要表达的实质性精神内在。虽然,不同的舞种具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它们的核心理念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物与象的表达”。所以,不论我们对舞蹈进行哪一方面的研究,都应当以“物与象”为基础,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更进一步的挖掘出舞蹈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之间的关系,以让我国的舞蹈艺术能够与其它学科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拓展我国舞蹈理论的研究及其评论的范围,从而使我国舞蹈艺术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舞台表现方式,它是国际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作为亚洲最有实力的舞蹈艺术大国,要求有高度的舞蹈艺术理论研究及评论研究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舞蹈理论研究及评论还在发展中。因此,积极地采取可行性较高的方法,来拓展舞蹈理论的研究及评论范围,以进一步提升我国舞蹈理论研究及评论水平,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冯合国.从身体与教育的关系探当代教育的身体转向[J].上海教育科研,2013(4):14-17.
[2]王建民.重新审视身体--兼说舞蹈理论研究及评论的发展[J].上海戏剧,2004(6):27-28.
[3]于平.中国舞蹈原始发生的综合研究[J].艺术百家,2013(3):1-8.[4]赵静.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分析[J].教育界,2014(18):171-171.
[5]陈妍.舞蹈文化起源之我见[J].华章,2013(36):85-85.
[6]朱奕.吴晓邦通俗舞蹈理论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启示[J].艺海,2011(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