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雅俗之辨

2015-01-27 11:12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15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雅票价歌剧

张 莉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215000)

一、艺术的雅俗之辩

在2010年4月份举办的一次有关电视剧《乡村爱情》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个教授认为赵本山的电视剧不够“高雅”时,本山大叔当即反驳说:“我认为电视剧就是为百姓做的,不是为高雅做的,只有通俗易懂才能贴近百姓生活。很多艺术家就是怕别人说自己不够深刻而刻意去追求深刻,最后变得什么都不是了。”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雅俗之辨。

从本质上看大众艺术离不开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因为这种需求,为天下所共有,最具普遍接受的可能,就像需要医院的人永远比需要图书馆的人多,看明星艳照的人永远比看哲学书的人多一样。所以冯小刚说:“电影就是把人的欲望提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掉,这是电影的一个功能。……我们在拍《甲方乙方》也罢,拍《不见不散》也罢,也是不断在寻找老百姓的欲望。”陈少峰也说:“文化产业的内容其实主要不是文化,文化产业是从市场中去发现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消费者的需求一般来说不会是高雅的文化。所以文化产业的首要内容是娱乐而不是文化。”当然,欲望和娱乐知识我们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需求,人类也创造出很多超越这种需求的文化产品,如高尚境界和深刻思想,但这类文化一来接受者有限,二来即便是接受这类文化的人,也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排斥俗文化,如舒特斯曼说说:但我为通俗艺术辩护最紧要的原因是它给我们甚至我们文人学者提供太多的审美愉悦,因而我认为这种大规模的斥责在美学上是不合逻辑的。谴责通俗艺术只适合于粗俗的趣味、低下的智力和被操纵的大众,这不仅使我们与社会中其他人相隔离,而且也是反对我们自己。

二、高雅离大众的距离

高雅的艺术是靠经济支撑的,网摘一则报道:去年十月份正是演出的旺季,又恰好赶上了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各类音乐会、名歌剧接连上演,为北京市民打造了一场场视听盛宴。由于票价偏高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高雅艺术一度被认为是曲高和寡。10月9日晚,记者来到保利剧院,国际音乐节的剧目之一— —意大利米兰小剧院演出的莫扎特歌剧《女人心》即将在这里上演。 这场演出的票价分为680元、480元、280元、180元、80元几档。7点左右,剧院大厅里陆陆续续聚集了部分观众,离歌剧开演还有半个小时时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

拿着赠票前来观看演出的李雪告诉记者,她平时对交响乐、歌剧这类的演出比较感兴趣,只要有赠票都会乐意前往,如果演出的剧目足够吸引人的话,她也愿意自己掏钱购买200至300元价位的票。同样怀揣赠票前来的单先生则说,如果是买票入场的话,自己只能承受100元以下的票价。在走访了众多观众之后,记者终于找到几位购票来观看的观众,是三个结伴前来观摩的北京音乐学院歌剧专业的学生。其中一名叫赵禹涵的女生说,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只能买180元的票。

对于高票价这个“痼疾”,曾伟认为,高票价将那些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挡在剧院门外,这是一种罪恶。“我认识一个乐迷,他收入很低,于是就天天在剧院门口等退票,好用低价购买。他让我很感动,也让我觉得,咱们的票价市场确实需要规范,要通过尽量减少演出成本和专业化的管理运营来降低票价,让更多的人能够踏进艺术殿堂,感受艺术的魅力。”

从这则普通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高雅和大众还是有距离的,可以说是消费不起的“高雅”艺术,例如,京剧、传统歌舞、音乐会几乎都是普通人消费不起的“高雅艺术”。据不完全统计,280元是大型演出最常见的最低票价,约相当于中国普通城市工薪阶层月入的1/10——这个价位所能获得的座位往往是距离舞台最远的“山顶票”。相比之下,美国百老汇热映的歌舞剧售价从59美元到119美元不等,而119美元(相当于一般国内演唱会中、低档价位)已能坐到最好位置,还不到美国工薪阶层(平均月入3000美元)月入1/20。此外,百老汇和伦敦现场歌舞演出普遍售价为几十美元或几十欧元,而且很少出现中国商业演出的巨大差价。

又如,在我国,能走进美术馆看绘画展览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业内人士,一般公务员,科技人员或者体力劳动者,不大可能去美术馆看展览。也有很多人终生没去过美术馆,笔者的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和教师,居住在不算闭塞的城市,他们就没有去过,但也不会因此觉得缺少什么。而美术馆和画廊里的的艺术,前卫和后卫的艺术,至今还在狭窄的专业圈子里打转,也就只能成为阳春白雪和空中楼阁。美术,真的就这样脱离日用、晦涩难懂、不能与大众共舞吗?

三、俗进雅退的绘画

与高雅艺术不同的是我们每天都熟悉的大众艺术,因为大量的媒体新闻充斥的都是大众艺术。拖泥带水的肥皂剧,嘻嘻哈哈的贺岁片,曹衣出水的T台秀,风格奇特的歌手演唱会,翻来覆去的广告,东拉西扯的百家讲坛,廉价的美女杂志……都是大众艺术的典型代表。

相比较正襟危坐的交响乐,轻盈飘逸的芭蕾舞,咿咿呀呀的京剧,还有斯文的清棋书画这类高雅事物,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而言,不听交响乐,不看芭蕾舞,不懂书法绘画,虽然算不上什么好事,也不值得夸耀,但毕竟对日常生活和心情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凤凰传奇和小沈阳,没有电影和体育比赛,没有相声小品,这个世界就会沉闷的多。

俗进雅退,快感取代美感,当代绘画成了“后现代”美术的一部分。所谓的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分别已经不存在了,新的文化工业将这一切都化为文化商品。也有人说这是艺术的解放,艺术本来就应该属于整个人类,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欣赏才是真正的成功。

四、绘画何去何从

迅猛发展的现代高科技的强力支持下,在扩大市场以赚取更大利润的雄厚资本操纵下,渗透着审美趣味巨变的大众文化彻底扭转了几千年来人类因因相袭的群体形而上沉重,转而走向企图个性化的个体体验性轻松。大众文化崛起带来的审美泛化现象,既有本雅明所褒赞的防止文化法西斯主义层面上的革命性,也有马尔库塞所贬斥的精神退化意义上的反动性。面对审美泛化,大部分人都要经历一场难以避免的困惑与迷茫:绘画该何去何从?

[1]沈柔坚主编.中国美术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辞典[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3]靳埭强著.中国平面设计3企业形象设计[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1.

[4]欧阳英潘耀昌主编.外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5.

[5][意]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欢
高雅票价歌剧
演唱会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天津:京津城际延长线票价“公交化”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