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丞 (淮北师范大学 235000)
陌生化视角下的玄武形象流变
田桂丞 (淮北师范大学 235000)
玄武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重要的神明,其形象也经历了从神龟到龟蛇合体再到人形的变迁。通过俄国结构主义的“陌生化”的理论解析玄武形象流变的原因:为了增强神明的神秘性与距离感对玄武形象进行陌生化改造,以确保人们的敬畏,提升神明的神性。
陌生化;玄武;形象流变
玄武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重要的神明,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相关的神话传说。玄武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神明,职能由最初的表示北方的方位神,到秦汉时期的四灵之一,再从四灵之中脱颖而出成为道教大神玄天大帝;神明的形象也经历了从神龟到龟蛇合体再到脚踩龟蛇的披发真圣的变迁。
“根据神意象演进法则,一般可分为三阶段:即神兽之形、半人半兽之形(合体兽)与超人之形。半人半兽或合体兽,是动物崇拜过渡到人神信仰的中间形态……玄武由神龟而龟蛇而玄帝,恰是神意象演进法则的再一次演练。”对于玄武的崇拜,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星辰信仰。古代将二十八星宿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部分,北方的七宿构成了乌龟的形状,由此有了最初的北天玄武神龟。每一种神兽信仰的发展过程都有着自身的文化中心,是其集体意识的投影。神龟形象的流传代表了龟卜时代的兴盛,龟甲随葬的现象是当时社会的反映。我们可以推知在那样一个时代里,神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世人所敬仰和崇拜,所以才会用它来占卜命运,将它带入自己的坟墓。到汉朝时期,汉画像石中的玄武演变为龟蛇合体、蛇绕龟身、舌头与乌龟头相对视的形象。引入蛇这一凶恶而神秘的元素,通过这种诡异而神秘的形变重新支撑起了原始的玄武信仰。“神灵的阐释意味着艺术的产生,人们需要以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制作通神的符号。”蛇与龟的形象一静一动、一凶一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者相互缠绕、抵目相视构成了玄武新形象的独特审美意象。而当玄武神真正走入道教,成为需要被每日供奉和仰望的神明时,人神形态的玄天大帝就出现了,而龟和蛇便成为了玄帝踩在脚下的侍从神兽。
“陌生化”一词最早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他说:“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觉到事物的存在,为了使石头成其为石头,才存在所谓的艺术。艺术的目的是要使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手法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对事物的制作进行体验的一种方式,而已制成之物本身在艺术中并不重要。”他提出将简单的表达进行复杂化处理,这一过程被定义为“奇异化”或“陌生化”,旨在将现实中的事物变形,将熟知的事物描绘为陌生的事物,从而达到上述的审美目的。这种理论试图将我们同被欣赏的对象之间拉开一段适当的距离,这种距离不仅存在于从文本内容。形式上进行适当的独辟蹊径的变异,是陌生化理论的重要观点。
最初的玄武形象是乌龟。龟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通灵的动物,通过龟甲上的纹路可以进行占卜,预知吉凶。庄子曾提到过东周宋国元君梦龟的预言:宋元君晚上做梦,有个披头散发的人求救于他,他醒后找人解梦,才知是神龟托梦。于是元君从渔夫手中解救了神龟,卜者提议:“杀龟以龟甲占卜,最吉利。”4于是元君连中72卦。同时,乌龟的外壳还曾被当作贵重的宝物而被收藏和交易,可见龟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着重要的地位。当远古的人对于龟尚未形成确切的认识时,长寿且带有巫术功能的乌龟被神圣化,使它在人们的心里中成为了一种特殊物种,乌龟因此拉开了与普通生物的距离而变得陌生,变成了神龟。选择神龟作为玄武的形象而出现,符合那个时代对于神明的审美预期。这是通过陌生化手法对于玄武形象的编码。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人类认清了乌龟爬行动物的本质后,乌龟的距离感便消失了。憨厚老实的乌龟不能够守住人们心中的敬畏,龟蛇合体的新玄武形象应运而生了。蛇在多数时候是一种凶狠的动物,被古代列为“五毒”之一,这与安静谦和的乌龟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且蛇大多栖息在远离人们生活和劳作的区域,具有很强烈的神秘色彩,能带给玄武形象更多的距离感。这种陌生化的处理确实让玄武拉开了与普通动物的距离,使人们用一种非常敬畏而忌惮的眼观来审视玄武的形象,帮助玄武重新建立了威严的神性,是陌生化手法对于玄武形象的又一次塑造。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的神兽中这种动物拼接的形象并不少见,如龙囊括了鱼鳞、鹰爪等动物要素,朱雀结合了孔雀尾和鸡冠等。这些组合都是利用了陌生化的处理方式,通过创造与现实世界有区别有距离的物种作为神兽,这样保证了神兽的神圣性和唯一性。
由神兽变为神人,是玄武神形象的另一次重大变革。中国神话中的许多神明都经历了这一流变过程。“西王母在《山海经》中原形是昆仑之丘,外貌是‘豹尾虎齿、蓬发戴胜’的人兽;战国时期《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已蜕变为贵妇人,自《汉武帝内传》至元明时期‘三教源流’类书中,西王母更‘人神同形’变而为瑶池金母,成为道教中地位崇高的女仙。”5同样,伏羲和女娲也渐渐摆脱了“人首蛇尾”的特征,成为人形的神,这是神格进化的一个标志。没有如此蜕变的神兽如朱雀和麒麟,都渐渐走下神坛的中心成为边缘的神明。
神兽的人格化,是陌生化手法的又一次体现。当人们慢慢见惯了玄武的龟蛇形象之后,神性也随之逐渐消逝,虽深爪利齿却无法令人生畏。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人形的玄武,让玄武和人类一样吃穿住行,但却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种“熟悉的陌生”分隔了人间与仙境,在人与神之间创造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让人们对于仙境和冥界充满了未知的好奇,这样拉远了距离,产生了神秘,从而增强了敬畏。经历人格化的玄武形象在期待视野中再次被陌生化,神性也随之提升,成为了掌管道教“玄天大帝”。
玄武的形象从神龟到龟蛇合体再到人踩龟蛇,其流变过程处处透露着陌生化的痕迹,通过拉远距离而增加崇拜和敬畏的手法彰显了陌生化理论的作用。虽然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理在当时并未提出,但其作用已经被证实。陌生化理论在用于指导文学创作方面偏于机械和刻板,但用来解释玄武和其他形象的演变却有着独到的意义。
[1]陈器文.玄武神话、传说与信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2][前苏联]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10.
[3].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604).
田桂丞,(1991.8-),男,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欧美神话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