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北省承德曲艺
——平泉县凌河大鼓兴衰

2015-01-27 11:12蔡立伟河北省承德市艺术研究所067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会演曲种大鼓

蔡立伟 (河北省承德市艺术研究所 067000)

论河北省承德曲艺
——平泉县凌河大鼓兴衰

蔡立伟 (河北省承德市艺术研究所 067000)

凌河大鼓以独特的演出形式,符合时代背景的鼓书内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使得凌河大鼓兴盛一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别具韵味的艺术特点。但多年来受社会多元文化影响逐渐走向衰落,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鼓界人才青黄不接、观众基础缺乏,加剧了凌河大鼓的衰落。要想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凌河大鼓,需要政府、艺人和社会的支持与共同努力。

曲艺凌河大鼓兴衰

曲艺是一种说唱艺术,说(白)唱(腔)表(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演奏者手执乐器可伴单口、多口说唱,把民间故事与当地丰富多彩的事件运用特殊的唱腔表现出来。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深深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一、凌河大鼓的产生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地区东部,地处燕山山脉末端,总面积330783平方公里。是河北、辽宁、内蒙三省区交界处。清末民初,一些北京天津等关里的曲艺艺人不断流入此地卖艺,同时也把曲艺技艺带给了当地人。

新中国成立后,平泉县政府设立了文化馆和县剧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随着“戏改”工作的进行,在对曲艺传统曲目中的一些封建性的糟粕进行净化的同时,大力开展了说唱新书目的活动,群众性的曲艺创作在此期间也比较活跃,出现了一些质量较好的作品。原平泉县文化馆馆长王道一从1964年就着手研究整理“凌河大鼓”,不断丰富提高,使之成为一个曲调新颖、颇受群众欢迎的新曲种,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的曲艺会演。

二、凌河大鼓的起源

凌河大鼓的前身是流传于平泉县凌河上游宋营子带的“地方大鼓”。它有三个板式:“慢板”“二六”(离调)“流水”,适于表现一二十句唱词的小段子。1964年,在县业余文艺会演时,宋营子傅少果和傅金霞演唱的这一曲种(唱腔为老艺人傅良本设计)赢得一致称赞,并被评为一等奖,引起了当时县文化馆长王道一的重视,随即记录了它的全部曲调,开始进行研究,并多次为之填词、创作和组织演唱,均受到欢迎,从而坚定了继承并发展这种曲种的信心。

王道一从小接触地方大鼓,能唱许多四平调、梅花调的段子。建国后,他到县文化馆工作,接触并掌握了奉调、东北、乐亭、京东等大鼓和单弦等曲种的基本曲调,为了使未来的曲种出新,发展地方曲种,他把曲调进行了筛选,吸收“四平调”“四平调流水”“梅花调”“东北大鼓”等音乐素材揉为一体,同时将原来的“两大口”发展为“四大口”增加了抒情乐句;又在原来由三弦和演员自击鼓、板伴奏的基础上增加了洋琴二胡等民族乐器。经王道一多年的努力,反复实践,不断改进,一个新的曲种日螓完善起来,并于1973年赴省会参加曲艺会演前夕,根据其流源地点,正式定名为“凌河大鼓”。

新生的凌河大鼓,旋律优美,曲调丰富,有浓郁的民间色彩,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从其1964年至1985年短短二十年发展中,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喜爱。1973年以后,凌河大鼓两次参加全国曲艺会演,四次参加河北省曲艺会演,四次参加承德地区会演,都得到了行家及与会人员的好评。1980年,凌河大鼓被作为以地方命名的鼓曲艺术之一,载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曲艺概论》一书中。

三、凌河大鼓的板式与曲目

凌河大鼓的表演形式为二人对唱,演员自击鼓板,说唱并重,另有三弦、扬琴、二胡、笙等乐器伴奏。唱词基本是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结合句,基本板式有慢板(四大口)、二六板、流水板、二重唱抒情乐句等,唱腔优美,凌河大鼓的传统节目非常丰富,有《山沟里飞出金凤凰》《丹心似火》《英雄赞》《跑新娘》《民兵赞》《智取长生口》《攀亲家》等作品。在1964年至1985年短短的二十年发展中,曾多次在省、市获奖,经王道一多年的努力,反复实践,不断改进,这个曲种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凌河大鼓衰落的原因

(一)听众减少,缺乏观众基础。曲艺是文化的一种,而文化又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历史性,它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特征,需随着经济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凡是不符合时代的发展的人和事,都会逐渐被人慢慢淡忘或者抛弃。凌河大鼓有些特性决定了在现代化生活中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过于单一,而现在电视剧,不光现实中场面能够真实再现,就连想象的景象也能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更何况现在中国一年拍几千部电视剧,国人看电视剧都看不过来,更不可能耐心看逐渐被人遗忘的鼓书了。所以凌河大鼓不管是视觉、听觉、感官都远远不及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不能根据观众的口味随时调节,很难不被淘汰。

(二)人才断层,说唱技艺后继无人。一些造诣颇高的老艺人或已谢世或已无力演出,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孩子都在校读书没有时间去专门练习,也没有家长舍得孩子去受苦。反观电视电影行业,现在选秀节目多于繁星,都想一步登天成为明星,有的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都要出名。现在的电视剧中不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表演的不好,也可以不停的“卡”。相比之下,又有谁去干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三)不便于传播。也许凌河大鼓真的很动听,但是唱起来需要十几二十年的身心磨炼,如果没有专业练习,非常难以原始原味唱出来。而现在的口水歌,《爱情买卖》《 小苹果》等,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占了朗朗上口的优势。文化不方便传播,就必然导致影响力下降。

(四)从事这个行当的收入过低。这与前面的几条互为因果关系,市场小、看的人少,收入不高,接着从事的人少,看的人更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事演出的演员花了数十年时间,换回来的报酬也许都养不起家,而有些人只需要唱首歌,或者露个面,就能拿到出场费几十万,相比之下,就连热爱凌河大鼓的名角都难以平衡,更不别说有新人进入行业了。

(五)创作人才调零。凌河大鼓的鼓曲讲究格律,讲求合辙押韵,因此,对本子要求很高,但精通此道的人现在几乎没有,创作力量薄弱,也是凌河大鼓委靡的一个原因。

(六)视觉娱乐冲击。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视觉娱乐也呈多元化,如电影电视、互联网使人们有了更多的视觉选择。这些,都对凌河大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具有相当历史文化意义的大鼓文化不仅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反而逐步走向衰落,这不仅是平泉县的一大损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损失。保护大鼓文化是我们的使命,继承发展大鼓文化更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勇于创新,纳百家之长补已之短,让凌河大鼓与时俱进,综合化,时尚化,被更多的人所认知。

[1]承德地区曲艺志.1989.

[2]姜昆,戴宏森主编.中国曲艺[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吴方科.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2004.

[4]梁海.一份发人深省的戏曲调查报告.戏曲艺术,2003.

猜你喜欢
会演曲种大鼓
大鼓里有什么
超级秀场 会演
大鼓
张大鼓剿匪
浅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曲艺传承与保护
晓雯音乐“2016畅响中国梦,祖国在心中”万人会演第一季圆满收官
少数民族曲艺是各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艺术展现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普查环节诸问题浅谈
歌剧《文成公主》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特别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