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卉 范兰池 戴 乙 马若燕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思路与重点
于 卉 范兰池 戴 乙 马若燕
在《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中,海河流域饮用水水源地有52个,包括密云、官厅、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于桥、岳城等大型水库,这些水库既是控制山区洪水的重要枢纽,也是流域供水的主要水源地,在全流域城市饮用水源地供水人口和城镇生活供水量所占的比重均为40%。海河流域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整体较好,水质达标率为86%,但多数湖库型水源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饮用水水源地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库周边企业排污、库周村庄生活污水、库内网箱养鱼等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上游面源及河流的污染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一、国家层面的要求
2012年,国务院批复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明确要求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一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二是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对已设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三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公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四是加快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五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防治面源污染,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六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备用水源。
二、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思路
针对地表饮用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海河流域水源地护工作思路主要是以京津冀晋等地区大中城市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强水源地上游水源涵养,加强入库河流的水污染治理,加强水源地周边的保护与修复,打造燕山—太行山重要水源地补给保护带,建成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海河流域水源地保护工作,需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水源地基础工作
建立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收集流域内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资料,监测和收集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数据,建立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数据库。推动有关规划的实施,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实施(2008-2020年)》。根据流域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特点,开展面源防控研究工作,编制流域水库型饮用水源地面源防控实施方案。
2.开展水源地达标建设
编制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网箱养鱼清理和跨省市水源地水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组织开展水源地周边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实施,不断完善饮用水水源地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3.强化水源地保护监督管理
整合现有监测力量,编制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实施方案,动态掌握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跨省市供水工程年度检查和水质随机抽测。组织开展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检查评估,编制检查评估报告。组织开展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潜在污染源排查,掌握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污染源分布情况。
4.做好水源地达标评估与考核
做好流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管理。编制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从水量安全和水质安全两方面评价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编制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考核管理办法,明确水质监测技术要求、考核所需资料上报流程、考核所需资料复核程序等,做好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考核各项基础工作。
5.开展水源地综合整治
通过对已经受到较重污染的入河河流和水源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京津冀等地区大中城市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实施保护区隔离工程、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修复工程、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的水质水量监控系统。全面掌握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以“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为目标,建成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到2020年实现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6.加强上游水源涵养
依托《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加强上游水源涵养,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采取坡改梯、配套坡面工程,配合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治理坡面水土流失,利用拦沙坝、淤地坝等措施治理沟道水土流失,控制和减少入库泥沙和农田面源污染,从源头削减污染物入河量。在燕山山地丘陵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重点保护官厅、密云、于桥、潘大等水库;在太行山东部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重点保护岗黄、西大洋、王快、岳城等。在太行山西北部山地丘陵防沙水源涵养区重点保护官厅等水库。
7.完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
加强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全面提高水资源保护部门应急管理水平,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编制和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建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快水利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从而降低水利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作者单位: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30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