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华 陈 敏
加强水资源源头保护 服务水安全保障建设
龙 华 陈 敏
一.找准源头特点,明确保护思路
1.源头河流水系发达,保护要求高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脉,湖北省孝感市和随州市境内的四十里冲、龙潭沟、胡家河、红石河、小林河、游河、浉河、竹竿河均是淮河干流的一级支流,总流域面积1355km2。前6条河称为游河片,承雨面积668km2;浉河、竹竿河单独成片,浉河承雨面积231km2,竹竿河承雨面积为456km2。这8条河流是淮河源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地形对东南季风湿热气流抬升作用的影响,为湖北省暴雨区,每年5~9月为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68%。
2.农业面源不容忽视,防治任务重
湖北省淮河流域涉及两市三县,随州市是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辖曾都区、随县,代管广水市,总人口258万,总流域面积9636 km2,其中跨淮河流域的乡镇5个(随县的草店镇、小林镇、淮河镇;广水市的蔡店镇、郝店镇),流域面积917.6 km2(其中随县境内686.6 km2,广水境内231 km2)。孝感市大悟县,隶属于湖北省孝感市,地处湖北省东北部鄂豫边界,大别山脉西南段,南北长48.8km,东西宽42.2km,总面积1985.71 km2。大悟县总人口64万,辖17个乡镇,359个村,境内地形特征大体上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湖北省淮河流域所涉及到的随县、广水市、大悟县均为农业市县,农业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保护基础好
湖北省处于淮河流域的重要水功能区有竹竿河大悟保留区、竹竿河鄂豫缓冲区和淮河河南信阳、湖北随州保留区等。其中淮河河南信阳、湖北随州保留区,功能区起始断面为随县淮河镇李庄,功能区终止断面为随县小林镇大坡岭出境,境内全长35km,属淮河干流,水质现状Ⅱ类;竹竿河大悟保留区,起始于湖北大悟县东新乡老屋崖,终止于湖北大悟县宣化镇赵家畈,全长46.6km,水质现状为Ⅱ类。根据实测水质资料,湖北省淮河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近年来一直保持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100%。
针对该区域的水资源保护特点,从源头上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是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内也面临着加强源头管理,守住“三条红线”,以及推进生态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生态保护机制建设等任务。
三、推进“三少”活动,防控农业污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可见,实行源头保护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河源区及上游水源涵养区对调节和改善河流水量、水质发挥着关键作用,对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淮河流域是农产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是源头保护的核心,也是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治本之策。
1.强化源头保护意识
湖北省要把强化源头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重要措施,推行“每亩地少施一斤化肥、少撒一两农药、少用一方水”的“三少”活动,并列入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由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农业厅共同发出倡议,从2012年2月开始推进,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部署,由王国生省长亲自部署;纳入省人大环保世纪行活动总体方案,进行强力推进;由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农业厅共同发出倡议,实行部门联动;由志愿者协会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由省内主流媒体和科协组织宣传和“三少”科技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
2.做好“三少”方案设计
湖北省水利厅制订了《关于开展“三少”活动、保护生命之水的工作方案》,对全省水利部门强化农业节水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减少农业用水总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纳入农村水利工业进行部署;在《湖北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方案》中,确定了恩施市、红安县等5个“三少”活动示范市、县,组织开展示范活动,倡导科学种田,促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民在“三少”活动中减产不减收,有的甚至减产增收,调动农民参与“三少”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探索“三少”活动长效机制
在开展示范建设活动中探索了政府主导、水利牵头,环保、农业部门配合,村镇具体实施的运行机制;探索“政府统筹、统一规划、水利搭台、部门共建”的投入机制;探索政府以奖代补,引导农民自觉开展“三少”活动、发展“绿色农业”的长效机制。倡导有关部门开展技术指导,深入一线,言传身教,提供示范,并出台奖补政策,大力推动清洁种植和生态养殖,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农户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同时,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灌区,提高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减少农药化肥随径流进入河道水体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水文水资源局 430000 湖北省水利厅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