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松涛 胡宏立
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美丽鹰城
边松涛 胡宏立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淮河流域沙颍河、洪汝河水系上游,现辖4县2市4区,总面积7882km2,总人口537.5万,耕地469万亩。境内有大中小型河道60条、各类水库169座、大中小型灌区370处、机电井4.6万眼、有效灌溉面积319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25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45万亩。
由于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到平原的双重过渡地带,全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804mm,水资源总量18.34×108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41 m3,低于全省人均406m3的水平,为全国人均的1/6、世界人均的1/21,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加之平顶山市是一个以能源、化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为10.4∶58.3∶31.3,采矿、化工、冶金、火力发电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目前,平顶山市正处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时期,水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平顶山市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难得机遇和战略举措。
2010年7月,平顶山市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试点期间,在水利部、淮委和省水利厅的领导、关心、支持下,按照试点建设的要求,平顶山市坚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要内容,以试点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理顺体制、完善法规、健全机制、加强宣传、积极推进节水示范工程建设等措施,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基本达到了试点目标。2013年与2009年相比,全市用水总量由10.01×108m3下降为9.49×108m3,万元GDP用水量由88 m3下降为60.95 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58 m3下降为49 m3,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7%,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4提高到0.58,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由25%下降到17%,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0%提高到92.8%,城镇污水回用率由14%提高到21.42%,水功能区达标率50%,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效率大幅提高。
总结三年的试点建设情况,平顶山市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理顺体制,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主管市长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等38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动员大会,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工作责任和保障措施,形成了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的工作局面,使平顶山市试点工作步入了建设的快车道,有力推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管理体制上,2005年将节水管理职能划入市水利局。目前,所辖六个县(市)也已全部将节水管理机构划入水利部门管理。2012年6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将市、县(市、区)两级水利局改为水务局,大大推进了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的步伐。
截至2013年,全市已有6个县市批准成立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均隶属县水利局直接管理,共涉及99个乡镇,落实全供事业编制269名。
2.加强法制,落实制度
为了更好地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试点期间,结合实际,先后编制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市区取水总量控制细化方案》《县(市)取水总量控制细化方案》《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报告》,并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颁布、修订了《水资源管理办法》《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城市供水管理办法》《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白龟湖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按照政策规定,认真落实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居民生活用水超定额、非居民生活用水超计划加价收费等制度。2011月3月在全省率先将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中的“同时设计、同时投入使用”两项工作引入市行政审批服务,并列入联审联批事项,作为颁发《建筑施工许可证》和办理建设项目竣工备案的前置审批条件,为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推进和保障作用。试点期间,共完成节水设计审查109项、节水设施验收44项。
通过规划、规范性文件和制度的建立落实,使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推进和保障作用。
3.加大投入,重点推进
(1)农业节水工作
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为重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平顶山市先后建成白龟山、燕山等大型水库5座,中、小型水库164座,总库容32.34×108m3。建成昭平台、白龟山等大型自流灌区4处,中、小型灌区366处。机电井45663眼,近年先后配套机电井37832眼,提灌站398座,塘堰坝1925个。试点期间,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9.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4.4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3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农业高效节水示范从节水技术体系到节水管理体系不断健全,节水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2)工业节水工作
以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提高水重复利用率为重点,在能源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水行业重点实施了中国平煤神马尼龙化工公司、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等节水技术改造工程,每年可节水1772.5×104m3。建成了神马实业帘子布公司工业废水回用示范项目,年回用水总量102.2×104m3。
试点建设期间,始终把节水型企业创建作为工业节水方面的主要措施之一,常抓不懈。每年都要选择一批节水技改力度大、节水技术先进、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等节水基础条件较好的工业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突出抓好企业的节水宣传,要求企业在节水型企业创建中成立专门班子,制定详细计划,做到全员关心节水、参与节水;突出抓好企业的用水计量管理,确保企业的二级计量率达到90%以上;突出抓好企业的节水工艺,鼓励企业实施节水技改,支持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帮助企业分析各用水环节的用水水平,切实查找出用水的薄弱环节;突出抓好企业的用水管理,指导企业引进先进的节水管理模式,实行定量管理和定额考核;突出督查考核,严格按照企业自检、市级初检、省级终检的程序开展创建。
(3)城镇生活节水工作
以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推广节水器具以及节水型单位建设为重点,试点以来,改造新建供水管网191.3 km,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得到有效控制。开工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增加处理规模为5× 104m3/d。建成了市卫生学校生活污水回用示范项目,年回用水总量7.3×104m3。
试点期间,按照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节水型社区、单位创建工作,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以典型社区、单位为示范,以“强化管理,全员动手,积极参与”为指导,以人人参与共创节水型社会载体为目标,向市民宣传节水知识,淘汰公共场所和家庭使用的传统旋转式水龙头,推广应用中水处理回用措施,实施“一水多用、重复利用”。通过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不仅有效地减少了用水跑、冒、滴、漏现象,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增强了市民节水意识和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意识。
2013年,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严禁采购、使用不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的用水器具;各公共建筑中使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要逐步更换;自2014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的用水器具。重点实施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实验高中等11所医院、学校节水器具推广项目,年节水10×104m3以上。
(4)非传统水源利用工作
以矿井水利用,提高污水回用率为重点,建成了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水回用工程,生产能力为5× 104m3/d。建成了西部矿区矿井水处理再利用工程,已建或在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所属矿井水、工业废水处理厂(站)达到了16座,年可回收利用矿井水3800×104m3,通过对矿井水的回收利用,防止了水资源流失,避免了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缓解了矿区供水不足,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生产和生活需要。建成了“河南城建学院非传统水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该项目是雨水和中水利用相结合的项目,是平顶山市第一个建成并发挥效益的城市雨水利用项目,年节约水量9.45×104m3,该项目具有占地小,动力消耗少,维护管理简便,地面可二次开发成绿地、公园、健身场甚至停车场。对区域占地面积较小的城市居住小区、院校、办公场所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5)民生水利工作
多年来,平顶山市以水质保护和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为重点,大力开展民生水利建设。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水源地综合整治,以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认真抓好水功能区管理,确保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2012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对白龟湖上游入湖4条河流实施生态补偿的通知》,自2013年起,对白龟湖入湖河流断面开展水质监测并实施生态补偿,全年共征收生态补偿金500余万元。
各级政府始终将农村改水、保证农民饮水安全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予以狠抓落实。按照“全面规划、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规模建设”的原则,着重向新农村中心镇、中心村倾斜,采用兴建中心水厂和分散供水等形式,建设以大型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试点期间,共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83.31万人。
(6)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以“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目标,在努力开展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积极开展水工程体系、城区水循环体系、污水截流、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保护等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平顶山市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013年,总投资80.6亿元的湛河整治工程开工,目前,乌江河、稻田沟整治工程量已完成过半;白鹭洲、白龟湖等湿地公园已正式向市民开放,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在河道综合治理中,规划总投资14亿元的北汝河综合治理项目纳入新一轮治淮规划,8条中小河道进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同时宝丰县被列入全国25个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整治重点县和全省7个水系连通试点重点县之一。
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期间先后开工建设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以及舞钢市、郏县和宝丰县产业集聚区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从2009年每日38×104m3提高到42×104m3,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按照一级A废污水排放标准建设,并对已建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达到一级A废污水排放标准。
通过各项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试点期间,全市已创建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8个省级生态乡镇,83个省级生态村。
4.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平顶山市每年都认真组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全市大型宣传活动,在《平顶山日报》、电视台等媒体采取公益广告、知识专栏、节水专题等形式大力进行节水宣传。还举办了节水知识问卷调查、水法知识竞赛,并制作大型节水广告牌,免费向市民发放了节水宣传资料,组织专业节水知识宣传车等。同时,利用各用水单位涉及面广的优势,积极采取悬挂标语、制作版面、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节水宣传。由于措施得力,参与人员多,方法得当,与以前相比,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日益增强,个人购买节水器具的比例不断提高。算水账的多了,跑冒滴漏的现象少了。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平顶山市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难得机遇,也是解决平顶山市水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以试点验收为契机,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快推进速度,加大工作进度,把平顶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推向深入,不断提升平顶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水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认真执行“三条红线”,完善“四项制度”,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人水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鹰城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用水节水管理办公室4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