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郑州450000)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双语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特色。双语教学是指采用全部或部分外语(英语)进行非语言类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办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后续国外学习的衔接。本文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针对自己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师资问题应该是中外合作办学能否顺利进行的核心问题。如果以中方教师为主,则要求教师既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对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够应用自如,且熟悉国外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如以外方教师为主,由于外方教师大多不会汉语,这又对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国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大多选择中方教师为主。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会计专业人才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要求,但由于数量有限很难满足需求。目前很多高校只好让一些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但这些教师大部分只是在外语的读、写能力上较强,而听、说方面难以做到熟练;同时由于缺乏留学经历,对外语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不大了解,因此大部分双语教师只是使用英文教材,按照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来讲解,这样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所以学校应增加对师资培养的投入,引进海外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选派本校会计专业教师到合作项目的国外大学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帮助其转变中国式的教学思维,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解国外办学的思想及理念。
任何课程的双语教学均具有学科内容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双重目标,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下的会计课程双语教学也不例外。其目标绝对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而开设的专业阅读课,也不是简单的学习会计专业外语术语,而应该是学生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不仅学会会计专业知识的外语表达,更能掌握会计的理论和知识,能够阅读更多的英文资料和文献,了解国际会计的前沿动态、新的思想和观念,熟悉国外会计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其英语思维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尽快适应国外全英教育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双语教学的模式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全外型,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外文板书或课件,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非常高。第二种是混合型,即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外文板书或课件,但教师用外语与汉语交叉授课,尤其是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外文教材中晦涩的表达部分和容易造成学生理解偏差部分都用中文解释。第三种是半外型,属于初级模式,即采用外语教材,只用中文授课,板书或课件用中英文配合制造,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低。
对于联合办学项目的学生而言,虽然出国前国内学校已经为他们安排较多的英语专业课程,但是由于会计课程的专业性较强,会计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差异较大,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英语词汇,也仍然不能准确阅读理解会计类的专业文章和教材,建议先采用“半外型”模式,慢慢向“混合型”过渡,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效果灵活调整中文和英文比例。
以前我国会计双语教学较多使用的是国内自编的专业英语教材,虽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其中国式的思维模式不能提高学生对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也违背了语言、专业知识和思维三者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所以建议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最好能与合作办学的外国学校使用的教材同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最专业的英文表达方式,而且为将来国外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原版教材一般更加生动,案例资料更加丰富,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发展变化,教材后面附的参考书目和网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针对会计专业而言,建议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应以英国和美国为主,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已经成熟。
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应该注意的是,会计学的英文原版教材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写的,在对经济业务的处理上与我国的会计准则有所不同,教师在授课时这方面应多加以解释;原版教材中案例涉及的外国公司学生相对比较陌生,课下也不太容易找到更多的英文资料来进行延伸阅读,容易引起整个学习链的断裂,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外文资料的来源。
国外大学都很注重教师主导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英国的大学为例,会计类的每门专业课都分为两个部分:课堂授课和辅导讨论课,每门专业课一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课堂授课部分,一般由一到多名教授或讲师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理论、近期学术发展等,为学生搭建专业理论框架,是教师指导型教学。教师讲述基本的理论和概念但不做太多展开的解释,每节课的信息量很大,速度也会很快,不过于依赖某一具体教材,而是给出很多课下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留给学生课下继续思考的空间,更有利于知识的消化,而如何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更多是放在辅导课上来完成。教师在课堂讲座部分着重发挥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作用,注重对学生新领域或新知识的探索能力和辩证思维方式的培养。而我国目前会计双语的课堂授课仍沿袭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型教学,没有单独的辅导时间,课堂时间既要讲理论又要讲习题,课堂讨论的机会基本没有,而学生在课下的延伸思考和延伸阅读也很缺乏。
在课堂辅导讨论课上,教师一般会提前给定背景材料或问题,让学生事先做好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准备。辅导讨论课一般按照年级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大一、大二基本都是根据课堂讲座的内容,进行相关的习题练习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相关理论和概念。比如课堂上教师主要讲的是“成本”,那么在下个星期的辅导课上教师会带领学生一起选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其成本的构成进行计算,通过实例让大家理解成本的概念和分类。而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而言,辅导课更像一个研讨会,引领讨论的人有时是教授,有时是同一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形式较为随意,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三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如自由发言、情景模式、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教师会让学生事先进行指定材料的阅读和延伸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材料的陈述展示和讨论。这样的辅导课难度明显加大,对专业性要求更高,有利于培养学生清晰的思路、落落大方的举止和明朗的表达,为学生将来做毕业论文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会计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也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尤其需要增加辅导和讨论环节,利用小组讨论、发言、辩论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养成延伸阅读的习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以帮助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国外的教学方法。
在国外对学生专业课的考核一般有两个特点:分阶段考核和多种方式考核。所谓分阶段考核,是指每门课在一个学期里面除了期末考试以外,会有一到两个小测验。教师非常注重平时的作业成绩,期末时也有试卷考试,或采用网上限定时间答题的方式,但是在分数上所占比例都不高,占比例最重的是平时的作业和报告。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要求学生根据现阶段所学内容写一篇2 000字左右的学术文章,最后的得分和教师批改评语会反馈给学生。所谓的多种方式考核,即在一学期中布置多次项目性的作业,包括讨论报告、调研报告、学术小论文等,并分别在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学生只有顺利通过各个阶段的考核,该门功课才能过关,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和思考。同时国外大学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上,要求学生诚实、正直,遵守学术道德,如果出现抄袭等道德问题给以严肃处理,所以无论是平时的作业报告还是毕业论文都要经过抄袭软件的测试。
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专业课成绩的考核主要采取期末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方式:比如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判断标准比较宽松,来源于出勤率和课下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则采用任课教师统一出题的闭卷考试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的缺点容易造成学生的投机心理,突击复习,不重视平时的积累。所以建议在国内的会计双语教学中应该丰富考核手段,更加注重形成性过程的考核,考查与考试配合,在一学期中布置多次项目性的作业,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避免学生的突击学习,督促其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和思考。
国外高校都非常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以与我校合作的英国龙比亚大学为例,针对每一门课程在学校网站上都有一个相对应的课程模块“moodle”,是教学管理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每学期期初教师都会将本学期该课程的课件和辅导课所需的案例资料和讨论问题、作业及考试安排上传到模块里面,学生可以自由下载;同时授课教师也会在模块上列出与该门课相关的延伸阅读资料,可供学生下载或在图书馆及书店查找。
国内的学校也应建立专业的电子化教学系统,采用开放的技术,构建一个丰富自主、开放交互的教学支撑环境。系统中应设置双语课程资源链接、智能答疑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师生交互平台等教学模块,学生可以及时提出问题,教师能及时解决问题,与学生实现持续的交流。同时教师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学科热点,收集教学用的英文材料和案例素材,向学生推荐与课程相关的英文文献和专业网站,培养学生检索、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