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武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46)
绝经后冠心病从肾论治的理论探讨*
张延武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46)
绝经后冠心病因其发病时间的特殊性,决定了与男性冠心病在治疗上应有所不同,其始动因素与“肾虚天癸竭”有关,故该病的发生发展也与肾虚有密切关系。肾与心之间经络相联,精血互化、水火既济、君相互助的生理关系是肾虚导致冠心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生理病理基础。肾阴虚、肾阳虚作为根本原因所致痰浊瘀血、脉道不通之标,是形成绝经后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以补肾为治疗绝经后冠心病的治本之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等为治标之法。
绝经;冠心病;补肾
绝经后冠心病在古代医籍中无单独记载,但有关对本病的认识属于中医学胸痹、胸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其病机因女性生理病理与男性不同而有所差别,其发生发展与肾虚关系密切。本文就肾虚导致绝经后冠心病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中医对绝经后诸症发病机制的最早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七七”之年,月经终止进入绝经期。绝经后冠心病作为绝经后远期的并发病,其始动因素与“天癸竭”这一根本原因有关,其病理多从心与肾的关系来探讨。
2.1 经络相联
心肾同为少阴经所属,经络循行心肾互通。足少阴肾经循行,一分支从肺出入心注胸中;又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舌为心之苗。故肾阴可靠元阳温煦气化,通过经脉上升至心。唐容川云:“足少阴肾,其支出入心,以见心肾相交坎离互济之易耳。”
2.2 精血互化
心主血,肾藏精,心血、肾精可以互化而生。肾中命门之精气为生化之源,也是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肾精盛则血盛,脉络充盈脏腑得以滋养;反之,肾精不足则血衰,血脉干涩,脏腑失于滋养,渐生百病。《诸病源候论》谓:“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心血循经流于肾中,与肾精化合变为精;肾精循经上注于心,与心血化合而为血。
2.3 水火既济
《千金要方》云:“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心在五行中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以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资心阴,使心阳不亢。故朱丹溪曰:“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2.4 君相互助
心藏君火,肾藏相火。君火在上,为阳气之用,君火离照当空则万物以明;相火在下,为阳气之根,相火潜藏不露则万物有生育之机。故张景岳曰:“明者明于上,为化育之元主;位者位于下,为神明之洪基。此君相相成之大道。”君非相不可以为治,心非肾不能以有生,君火与相火正常相交则神志清晰、气血流畅,五脏六腑之功能皆正常,反之则百病始矣。
女子以血为本,产育等使其数伤阴血,平人即有阴血不足的生理特点。七七之年、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精亏血少,则肾阴愈显不足,也有因个体差异而以肾阳虚为主者。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又因心、肾在生理上的联系尤为密切。张景岳称:“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安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由乎精”,说明心对肾具有依赖性。肾中天癸衰竭,进而影响及心,出现心主血、主神志等功能异常而致失眠、心痛。久则瘀血停于脉中而发为胸痹,即现代所说的绝经后冠心病。
肾虚不仅是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亦是其发展变化的重要病理基础。肾中精气虚衰日久,必不能滋养于心,使心气不足易被邪扰而致气血不畅、心失所养,导致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其中“虚则胸中痛”强调了肾在胸痹发病中的地位,也证明肾虚可以导致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
4.1 肾阳虚与绝经后冠心病的关系
心主阳气,为阳中之阳脏。肾为水脏,而水中有火,为人身元阴元阳之根本。肾中之火为命门之火,即为元阳,为人身阳气的原动力,命火充足则五脏六腑的阳气旺盛而生机活跃。张介宾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肾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心阳亦根于肾阳。若肾中元阳不足则心阳失助,导致心肾阳气俱虚。心阳虚则鼓动无力,不足以运行血脉,致使心脉痹阻。又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阳不胜阴,可致阴寒内盛,寒邪客于血脉,心血凝滞,“不通则痛”发为心痛等症状。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另外,肾阳虚亦可使脾土失温,运化失职,水湿内聚,津凝为痰,痰浊内生,阻滞脉络,而上凌心肺,致心脉痹阻发为胸痹。
4.2 肾阴虚与绝经后冠心病的关系
肾内藏真阴,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补充,若肾阴亏虚、心血不足、心失濡养,“不荣则痛”,可发为心痛。肾阴不足,无以生血,致营阴暗耗,脉道空虚,血行失畅,血液瘀滞亦可发为本病。再者,肾阴不足,肾中之水不能上济于心,使心火独亢于上,可致心火内动,扰乱心神,发为心悸、胸闷等。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谓:“心与肾连。经曰:心舍脉,其主肾。经不以其客而反以为主,故必肾水足而后心火融,肾水不足,必致心火上炎,而心与肾百病蜂起矣。”
妇女绝经后肾气渐衰,天癸已绝,冲任亏损,精血不足,五脏失去滋养与濡润,阴精亏虚不能制约浮阳,以致浮阳上越,上扰心神而发心烦、胸闷、胸痛。肝肾乙癸同源,肝不涵木则肝火亢盛,出现肝阳上亢之证;心肾水火既济,肾水不济心导致心火偏亢、心神不宁等症。女子“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至绝经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绝,精亏血少,则阴更不足,虚火内生。妇女年届更年或老年,阴愈虚而火愈旺,虚火煎熬心血,上扰心神而出现潮热汗出、心烦、胸闷等“胸痹”征象,故阴虚火旺也是绝经后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4.3 肾虚所致痰瘀互结与绝经后冠心病关系
《灵枢·五音五味》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故机体常感血分不足而气分有余。绝经后由于肾精不足,肾阴虚衰,精不化血,则血更不足,阴不生津,致津枯血燥,血液黏滞,运行不畅而成瘀滞;或迫血妄行,溢出经脉成离经之血;水不涵木,木失条达,则致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煎灼津液;或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血随气动,此皆可成血瘀之痹而影响气血运行。《证因脉治》认为“胸痹之因……痰凝血滞”,《古今医鉴》曰:“心痹痛者……来自顽痰死血。”《血证论》有“须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都说明痰瘀在胸痹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因肾虚所致痰瘀闭阻心脉,“不通则痛”而表现为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故痰瘀互结与绝经后冠心病亦有密切关系。
现代中医认为,肾虚是绝经后冠心病的根本原因和病理基础。杨丁友等[1]认为,绝经后患心绞痛的妇女多肾之阴阳两虚,肾阳虚则心阳不振,肾阴虚则心阴内耗,血脉失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故胸痹而痛,形成绝经后冠心病。肖炜等[2]认为,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是肾藏精,心主血脉,肾精亏损则心血亦然,经络脉管因之而失其所主;同时肾精气亏损,脏腑失调,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生化与输布,则可形成痰浊、瘀血,发为胸痹、心痛等心血管疾病。郝群[3]、傅金英等[4]通过观察补肾方法对去势动脉粥样硬化雌兔主动脉雌激素受体表达调节的影响,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及皮质酮的影响,从实验角度证明了绝经后冠心病从肾论治的科学性。因此,从心与肾的辩证关系可以看出,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与肾气虚衰有密切关系。
绝经后冠心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肾虚衰为本,以寒凝、气滞、痰浊、血瘀为标。《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其治疗也当从肾入手,以肾为本,根据肾之阴阳的偏盛偏衰、寒湿痰瘀的兼夹,分别予以滋肾阴或温肾阳,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才可切中证情。因此,从肾论治绝经后冠心病,不仅是深层次的病因治疗,也是对疾病本身的直接治疗,能达到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目的。
总之,绝经后冠心病虽然其病位在心,但因心肾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再加之绝经后“天癸竭”,决定了其根本原因在肾,治本之法应以补肾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等其他治疗方法,方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杨丁友,段学忠.龟鹿二仙胶加味治疗绝经后妇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4):20-22.
[2]肖炜,邓虹珠,马云,等.益妇宁软胶囊对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自由基及NO水平的影响[J].中药材,2003,26(10):740-744.
[3]郝群,梁元妓,张承,等.补肾宁心方对去势动脉粥样硬化雌兔主动脉雌激素受体表达的调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377-5379.
[4]傅金英,于胜男,徐萌萌,等.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及皮质酮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3): 319-320.
R541.4
:A
:1006-3250(2015)07-0785-02
2015-01-20
河南中医学院博士基金-“交通心肾”法对去势雌兔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平滑肌增殖的影响(BSJJ2009-19)
张延武(1979-),男,河南许昌人,讲师,医学博士,从事方剂配伍机理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