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的诊断与治疗

2015-01-25 08:40田满成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6期
关键词:肺水肿肌肉注射牛群

田满成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宣化 075100)

牛流行热的诊断与治疗

田满成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宣化 075100)

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及消化道、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四肢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炎症。

本病常呈良性经过,但因大群发病,对奶牛的产乳量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病牛中有一部分会因发病出现瘫痪而被淘汰,使养牛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1 流行病学

牛为易感群体,不同日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品系均有易感性。比较而言,3~5岁黄牛易感性最强,高产奶牛发病后症状最明显,犊牛很少发病,感染症状也比较轻。

此病主要传染源为病牛,自然情况下,致病菌可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经皮肤进行感染。此病流行常见吸血昆虫盛行期,与昆虫消失后流行减缓。由此,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见蚊虫流行的夏季和初秋。多雨潮湿时分最易诱发此病,此外,劳役过多、营养不良、卫生管理不达标等等,也可诱发此病。

此病流行传播速度甚快,短时间内可诱发大面积牛只死亡。一般情况下,发病后数天至10几天,可诱发大面积流行。

2 典型症状

此病潜伏期3~7d,初期病症不明显,突然高温,骤升40℃~42℃,病症维持2~3 d。随着病程加剧,患牛精神萎靡、肌肉震颤、皮温不整、心跳加快、产奶量骤降,有的甚至泌乳停止。体温是衡量康复的重要标准,待恢复正常后体况也恢复正常。部分病牛,衰弱明显,步履蹒跚,后肢无力,卧地不起,四肢有轻微肿胀症状,严重跛行。

病牛发热同时,呼吸加快,达80次/min以上,不时有呻吟声。听诊肺部,肺泡音高亢,支气管音粗粝。严重的,呼吸困难,头颈伸长,张口呼吸。气喘如拉风箱,因间质性肺气肿,肺水肿,最后因窒息死亡。

眼结膜充血、水肿、流泪、畏光,眼角流出粘脓性分泌物。大多数病牛于高热期从鼻腔流出黏性分泌物,同时,见有流涎现象,口角流线状黏液。肛门边见有泡沫,并伴有便秘或腹泻,尿量减少,呈深褐色浑浊。

病牛妊娠时会出现流产或死胎。此病多数呈良性经过,病死率在1%左右。急性病,多数在发病后20 h内死亡。常见流行初期。部分牛因长期瘫痪,而被淘汰。

3 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的病牛、特征性病变主要是肺间质气肿,有时可看到肺充血和肺水肿。肺气肿时,肺高度膨隆,间质增宽,内有气泡,触压肺脏时至捻发音,有的被膜隆起,被膜下有拳头大到皮球大的气囊,肺实质组织被气泡撑破,形成空洞。肺水肿时,胸腔积有多量暗红色液体,两肺膨隆肿胀,间质增宽。内有胶冻样浸润,肺切面流出大量暗红色液体,气管内积有多量泡沫状黏液,黏膜发红,间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肝、脾、肾等实质器官轻度肿胀,有散在的小坏死灶。消化系统无明显变化,只见黏膜充血或出血,特别是第四胃和盲肠黏膜常有渗出性出血,淋巴结肿胀,充血或出血。

4 诊断

此病最大特点为群体突然暴发,传播速度甚快,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此病数年流行一次,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诊典型特征为高热、皮温不整,呼吸系统变化大;部分病牛关节疼痛,严重跛行;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数量减少,杆状核细胞数量增多;发热期,淋巴细胞相对减少。结合这些症状,可初步诊断为此病。确诊,需要结合病原体分离,进行动物接种试验或血清中和试验。

国外此病流行期间,发现感染有类似病例有咽喉麻痹症状,当时被认为是流行热的后遗症。因为此病与牛流行热极为相似,只有在体温下降到正常后才会出现咽喉、食道麻痹,第一胃内容物可自口鼻内流出,伴有严重的咳嗽。后来,经病原分离试验,得出的病毒与流行热病毒截然不同,与蓝舌病病毒极为相似,但对羊无致病能力。日本称此病为类蓝舌病,临诊期间注意鉴别诊断。

5 治疗

此病目前尚未特效药,感染初期根据病患情况,及时对症治疗,可达到退热、强心、利尿等功效。四肢有疼痛症状的,对症用镇痛消炎类药物,防控效果更好。

5.1 解热镇痛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0~40 ml,或阿尼利定注射液20~40 ml,或30%安乃近注射液20~30 ml,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1~2次/d。阿司匹林或复方阿司匹林20~30 g,每日分2次加水灌服。

5.2 强心利尿解毒

5%葡萄糖盐水2 00~30 000ml,一次缓慢静脉注射。20%安那加注射液10~30ml,皮下或肌肉注射。

5.3 兴奋呼吸中枢

尼可刹米注射液10~20ml,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或20%樟脑油10~20 ml.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5.4 消肺水肿

可用20%甘露醇500~1000ml,或25%山梨醇500~1000ml静脉注射;或内服双氢克尿噻0.5~2g。

5.5 预防继发感染

治疗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有效预控继发病的发生。

6 预防措施

6.1 有效控制本病

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做好有效预控此病的目的。牛流行热初期,建议牛群逐只测温,坚持早晚各1次,留意观察牛群的精神状态、食欲情况、产奶情况等。经诊断确诊为牛流行热,及时隔离诊治,通过积极治疗,遏制此病的进一步流行。

6.2 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全价日粮,补给清洁饮水,保证适量运动,增强牛群体质,提升其抗病毒能力。

6.3 定期检疫带毒牛群

及时隔离和消毒带毒牛只的牛舍。同时,严格消毒周边环境,清灭蚊虫等,减少病害进一步滋生蔓延的可能。

6.4 计划免疫

研究证实,自然免疫注射疫苗,康复后可获得一定免疫能力。国外经研究,灭活苗、弱毒苗等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可借鉴使用。像是日本研制成功的弱毒疫苗,皮下注射,2 ml/次,有效提升免疫力达90%以上。

[1] 宋丽,喻昌盛,沈辰峰,等. 奶牛酮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290.

[2] 王彩霞,林祥梅,张永宁,等. 施马伦贝格病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检疫,2014,(10):57-61.

[3] 李新圃,罗金印,李宏胜,等. 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液中阴离子活性物的含量测定[J]. 中国动物检疫,2014,(10):62-65.

猜你喜欢
肺水肿肌肉注射牛群
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的价值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治猪流感有妙招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单纯右冠状动脉闭塞并发肺水肿的机制探讨
金黄膏外敷缓解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疼痛39例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腹腔镜术后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