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涛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李静涛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目的 对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推广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SWI图像与常规MRI图像,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所患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果 15例脑外伤患者SWI图像均可显示出合并出血及损伤范围,常规MRI15例中有5例病变显示不全,共有10处病变未显示;5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包括31例脑血管畸形及19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SWI均可显示清晰的形态异常血管及病变边界,对海绵状血管瘤有敏感的成像,常规MRI仅可清楚显示50例中的38例,未能显示其余12例陈旧性出血病变;31例脑肿瘤患者SWI图像比常规MRI图像对瘤内出血及病变边界显像更清晰。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显像更清晰,比常规MRI更好地显示出病变部位情况,尤其在显示脑创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颅脑肿瘤内出血方面更敏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磁敏感加权成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价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通过利用不同组织之间的磁敏感度差异从而产生影像对比,它是一种磁共振成像方法,与以往常见的T1WI、T2WI、质子密度、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等方法不同,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血液中的代谢产物、铁质沉积、静脉结构敏感度高,成像效果好,灵敏度高[1]。SWI采用三维、高分辨率、完全速度补偿梯度回波扫描产生强度图和相位图,蒙片的生成过程不必要的场效应通过滤波减少,采用相位蒙片增强处理强度图,最小密度重建相邻层面,令出血或静脉血等磁敏感度不同的物质之间产生信号对比[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9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SWI图像,与他们的常规MRI图像作对比,探讨了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患者均进行了SWI检查及常规MRI检查。其中有15例脑外伤患者,5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包括31例脑血管畸形及19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及31例脑肿瘤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29~81岁,平均(65.8±12.7)岁;排除有严重出血倾向者,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及对对比剂过敏的患者。
1.2MR检查方法:应用Philips ACHIEVA 115 T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八通道头部相控阵线圈。96例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平扫与SWI。其中常规MRI平扫包含平扫冠状面及矢状面T2WI;轴面T1WI、T2WI,T2FLAIR;以及增强后的冠状面、矢状面或轴面T1WI。SWI则采用三维梯度回波(3D-FLASH)序列,完全速度补偿,其相关参数为:TE 40 ms,TR 49 ms,FA15°,层厚2 mm,层间距0.4 mm,层数100层,NEX:0.8,矩阵256×256,带宽80 Hz/PX,SENSE 1.5,采集时间为255 s。得到相位图及幅度图。
1.3图像后处理:采用机器装备的SWI后处理软件syngo MR Professional Workstation,相位蒙片乘法及滤波得到原始SWI图像,自动校正得到相位图及幅度图,得到校正后的图像后用16 mm厚度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重建,得到MinP图像,即通常所说的SWI图像。
1.4图像的分析: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神经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评定(对病理诊断结果不知情),分析图像,图像中的低信号区为异常表现,对两名医师所出现的分歧,进行更大范围内的共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比较SWI与常规MRI成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成像情况的差异。记录并计数SWI及MRI图像中能完全显示的病变的数量及其他的显像情况。
1.5统计学处理:对SWI及常规MRI的成像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对二者在脑外伤患者、脑血管病变患者及脑肿瘤患者的应用中完全显示病变的例数进行卡方检验,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及有统计学意义。
完全显示病变是指能将经过病理学检验确诊的病变完全显示出来,病变区的界限清晰,经分析该图像的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认可。
本研究结果为:15例脑外伤患者SWI图像均可显示出合并出血及损伤范围,常规MRI15例中有5例病变显示不全,共有10处病变未显示;5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包括31例脑血管畸形及19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SWI均可显示清晰的形态异常血管及病变边界,对海绵状血管瘤有敏感的成像,常规MRI仅可清楚显示50例中的38例,未能显示其余12例陈旧性出血病变;31例脑肿瘤患者SWI图像比常规MRI图像对瘤内出血及病变边界显像更清晰。
在对肿瘤进行显像时,SWI能显示出肿瘤内的血管结构及出血区域,而常规MRI对肿瘤显像时内部为高亮的混沌区域,不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在对静脉畸形进行显像时,其中1例患者的常规MRI图像部分区域界限不清晰,呈流空信号,但在SWI图像上,可发现该区域有数根丛状细如发丝的髓静脉向较粗的引流静脉汇集,表明此处为静脉血管的“蜘蛛样”改变。
对SWI及MRI完全显示病变的例数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明两种方法在完全显像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SWI技术的成像质量更高,对微小病变的显像灵敏度更高,且可以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
SWI在小静脉的显像上优势独到,其原因在于SWI对去氧血红蛋白等顺磁性成分的敏感度较高,因此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的对比度更高[3]。因此,SWI的主要临床应用有:血管畸形尤其是流速低的静脉、小血管畸形的MR检查,脑创伤、脑血管疾病的检查,脑肿瘤的血管评价,退行性神经变性病的检查等[4]。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主要有毛细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海绵状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畸形、动静脉畸形和混合型畸形。在常规的MRI 检查时,流速较快和较大的血管结构显示的较为清晰,但对流速慢的血管结构,显像质量较低,另外血流的方向也会影响TOFMRA信号的强度。但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隐匿性血管病变,如毛细血管扩张症、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等,其血流特点是流速缓慢,使用对比剂也很难发现。SWI不受血流方向和速度的影响,能显示直径<1 mm的血管及低流速的静脉血流,是现今唯一能将毛细血管扩张症及非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精确显像的方法[5]。SWI对颅内隐匿性血管疾病的敏感度更高,显示出更多微小病灶,提供比常规MRI更详细的信息,对病灶界限显像清晰。SWI可以很灵敏地显示出血区,提高了对比,显示出肿瘤内静脉血管结构和出血,对于动脉硬化性狭窄或血栓栓塞导致的脑血管局部缺血产生的急性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在颅内肿瘤的诊断方面,SWI可用于对肿瘤的出血、血管结构显像,因为在增强先后成像时,有血流的血管信号强度会改变,而不活动的出血区信号强度不变。此外,研究表明SWI可更敏感地发现儿童疑似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变,在损害后早期即可获得更客观、精确的评价[6]。此外,一些神经退行性病变如多发性硬化、阿尔兹海默病、肌萎缩性一侧硬化等的患者脑组织内常见铁沉积[3]。无机元素如铁和钙在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磁敏感度效应,SWI能有效发现异常的铁沉积,测量体内非血红蛋白铁的数量,为疾病的预测、诊断、病情的掌握提供科学依据。
[1]吴先衡,陈少贤,林斯宏,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3):143-148.
[2]王红,张爱红,王皓,等.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1(9):1279-1281.
[3]林家豪,陈韵彬,陈英,等.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3):845-848.
[4]梁志伟,江新青,吴梅,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5(增刊):26-28.
[5]张军,李克.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4(2):176-179.
[6]于咏梅,伍建林.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0(11):845-848.
R445.2;R741
B
1671-8194(2015)012-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