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 虹
(即墨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青岛 266200)
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
丛 虹
(即墨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青岛 266200)
目的 研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政策。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结果 检验不合格标本80例,其中凝血与溶血占有主要原因,分别占41.25%、26.25%,其他原因为标准量不符合要求、抗凝管使用错误、采血位置不当、脂血、延时送检等。结论 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凝血、溶血是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采血者的业务能力,加强采血过程的监控,提高检验科室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对采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血液采集;对策
在临床诊断中,需要各种检验数据作为辅助参考,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实验室检验越来越重要,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为血液标本。血液标本的采集以及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若标本的质量不合格,其检测的结果就不可靠[1-2]。没有办法进行样本检测或是在检测后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被统称为不合格标本。血液标本采集的正确和规范以及及时的送检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而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本组研究对本院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对策,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份血常规检验标本,23份凝血功能标本,10份生化标本,10份免疫检验标本,2份其他检验项目标本。
1.2方法:检验师根据质量检验和评价标准对血液标本进行质量评价,对不合格血液进行登记,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归类整理,如凝血、溶血、剂量、抗凝剂选择的正确错误等,向护士长进行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反馈,由护士长对血液标本的检验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其整理上报,对相关科室进行告知,重新采集,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检验不合格标本80例。原因:凝血21例,26.25%,溶血33例,占41.25%,标准量不符合要求4例,占5%,抗凝管使用错误5例,占6.25%,标签不当2例,占2.5%,脂血6例,占7.5%,延时送检6例,占7.5%,采血位置不当3例,占3.75%。
本组研究中,溶血、凝血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主要原因,分别占有41.25%、26.25%。
3.1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主要原因
3.1.1溶血、脂血:本组研究中,有33例发生溶血,占有41.25%,有6例为脂血,占7.5%,溶血发生率最高,是最主要的原因。导致血液标本溶血、凝血、脂血的原因主要是采集、保存、运送以及标本分离的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红细胞在体外发生破裂,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消毒液未干时进行采血,或是选择的针头过细或是针头和注射器之间连接紧密度不够,使采血时存在大量气泡[3]。护理人员将止血带捆扎太紧,对采血部位用力拍打,采血时间过长,在抽血时间用力过大或是速度过快,采血后在摇匀试管时用力过大,或是采集血量少于抗凝剂,均可导致溶血、脂血。
3.1.2凝血:本组研究中发生凝血21%,占有26.25%,血液标本存在凝块主要原因是采血时间过长而使注射器内血液凝固,或是血液标本和抗凝剂注入试管的先后顺序不正确,在采集后未进行试管摇匀或是摇匀的时间不够,也会使血液中存在凝块,采血量若过多,超过试管内抗凝剂,二者比例不当也会发生凝血。
3.1.3血液标本未及时送检:本组研究中延时送检6例,占7.5%,在血液采集后应在24 h内进行送检[4],血液标本的成分会随着时间长短发生变化,使血液标本不合格,标本长时间的放置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会使酶类变性灭活加快,细胞耗氧量增高,会释放出CO2,是检验结果不准确。
3.1.4其他因素:本组研究中标准量不符合要求4例,占5%,抗凝管使用错误5例,占6.25%标签不当2例,占2.5%,采血位置不当,占3.75%,主要是采血护士的业务不熟练以及责任心不强,选择错误的标本容器或是使用错误的抗凝管,标签书写不当,内容不完全,错误,护士未进行严格的操作流程,未遵循无菌操作等均可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不合格。
3.2措施
3.2.1严格控制血液标本采集流程:血液标本的采集只有严格的控制,才能确保血液标本的合格[5],血液保本的采集由各科护士完成,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熟悉采集流程,以及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应严格按照采集流程规定进行抽取。标本采集量以及选择的容器应做到准确,采血部位选择要适当,应避开皮外损伤。采集好血液标本后要立即拔取针头,防止空气的流入,血液标本要来回倒动,让抗凝剂与血液可以更充分的混合。不能平放采血管,防止破坏血液细胞,应避免人为造成凝血和溶血。
3.2.2标本的正确存放和及时送检:采集好的血液标本应尽可能在4 h内进行检查,若无法进行,标本应该将血清及时分离出来,并且放于干冰箱进行保存,护理人员应在血液标本采集后及时送往检验室,避免中间间隔时间太久,而延迟送检使血液标本不合格。
3.2.3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检验需要由护理人员以及检验科室共同完成,所以应加强两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检验科室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时应将不合格标本及时反馈于护理部,利于护理部更好的对标本采集过程进行监控,应完善检验科室与护理部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患者要自觉进行查对制度,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对患者名字、检查项目要认真查对,在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备管,在采血时应与患者进行查对,在采血后应再次查对患者姓名、检查项目等,再根据要检查的项目进行分类,将准备好的试管放入相应的试管架中,将查对制度贯彻于整个流程中,保证准确无误。
3.2.4建立奖罚制度,培养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护理人员应培养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热情,对工作要严谨无误,管理人员可对护理人员进行奖罚制度,工作完成较好,无差错,投诉者可给予一定奖励给予鼓励,以便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差错发生率,若在护理工作中出现错误要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并根据出现的差错进行改正。
3.2.5定期进行培训:对于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强化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知识,可将采血知识印刷成册,每人备一本,将采血知识编辑并分项,例如临床检验的意义、患者采血前的准备、采集的注意事项、检验的时限等,并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了解掌握的程度。护理人员的采血技术和服务态度对血液标本的检测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采血技术和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服务理念。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要做好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护理人员要明确血液标本采集的最佳位置,应选择静脉明显的位置,若有静脉输液,应选择输液装置的对侧,防止因为输液而稀释血液,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
3.2.6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进行沟通,做好血液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在采集前10~12 h应禁食,向患者讲诉采血前的注意事项,以及在清晨空腹采集的临床意义。清晨空腹是采集血液标本的重要前提,采取卧位的方式可以降低食物或是药物等对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在抽血前一定要和患者确认并未进食,防止血液标本发生脂血。在血液标本采集前患者应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或是服用药物、运动、吸烟、饮酒、咖啡等都会对血液标本额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促进患者的配合,提高依从性。在采集过程中可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采集过程能够顺利的完成。
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溶血和凝血发生率最高,对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优化政策,保证患者血液标本采集成功以及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1]姜岩涛.3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6):5504-5505.
[2]刘兴彦.74份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6):528-529.
[3]蒋拥军.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208.
[4]文波.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5):877-878.
[5]牛玉琴.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42-1843.
R446.11
B
1671-8194(2015)012-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