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08例临床分析

2015-01-25 06:10:38刘瑞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尿常规血常规霉素

刘瑞青

(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沂南 27630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08例临床分析

刘瑞青

(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沂南 276300)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相关诊治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并对诊治结果进行深入探讨。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年龄多在5~10岁,男女的发病率相当,主要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肺部见湿啰音、哮鸣音,胸片检出96例异常,肺外表现发生率22.22%,患儿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表现出不同程度异常,血清MP-IgM阳性率为90.74%;108例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肺外病变,临床上可通过规范化诊治方案来提高治疗效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其主要的病原菌,据报道该病原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中的比例在5%~20%,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1],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指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同时对其他器官如心血管、肝脏、消化器官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多器官损害[2],因此加强该病临床特点的分析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目前有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的研究快速进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0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诊治对策进行了探讨,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53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7.2±2.4)岁。2~5岁12例,占11.11%;5~10岁68例,占62.96%;10~15岁28例,占25.93%。夏秋季节发病42例,占40.74%;春冬季节发病64例,占59.26%。病程6~40 d,平均病程(12.8±6.4)d。

1.2 临床表现:108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并伴有头痛、咽痛症状,咳嗽有痰的42例,64例存发热症状,以中高热为主,体温在38.5 ℃以上,肺部听诊闻及哮鸣音18例,湿啰音31例,呼吸音减弱64例。肺外表现24例,发生率22.22%,心血管系统损害4例,占16.67%,主要表现包括乏力、心悸、气短,心肌酶谱升高和心动过速;神经系统损害3例,占12.5%,表现出头痛、嗜睡和惊厥等,脑电图检查异常;皮肤黏膜受损2例,占8.33%;血液系统异常3例,占12.5%,表现出贫血、血小板减少;泌尿系统2例,占8.33%,表现为蛋白尿;消化系统损害10例,占41.67%,表现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等。

1.3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结果和治疗结果,根据上述资料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案进行总结。

1.4 检查和治疗:所有患儿入院后在家属的协助下由主治医师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询问包括年龄、病史、具体表现和病程等资料,作出基本判断后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胸部X线检查和及血清检测。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主要使用药物吉他霉素和阿奇霉素,根据病情选择性给药,具体方案:吉他霉素1万~1.5万U/(kg·d),1次/天,静脉滴注给药,持续使用7 d,呼吸道症状基本控制后直接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多辅以地塞米松短疗程治疗,对伴有其他不良症状的加用相关药物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水平后停止用药。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数据软件SPSS13.0行统计分析,()表示计量资料,t和χ2检验分析两组的数据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查结果:患儿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表现出不同程度异常,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超过10×109/L)80例,占74.07%,尿常规检查异常率7.41%,大便异常率2.78%,血清MP-IgM阳性率为90.74%,胸片检出96例异常,异常率88.89%,双肺纹理增粗43例,双肺纹理模糊及点状阴影50例,胸腔积液3例。

2.2 治疗结果:108例患儿接受规范化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厌食,但症状均较轻,不影响给药。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和细菌、病毒同属于致病菌,该微生物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借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报道[3]指出其发病呈现小范围流行,各个季节均可发病,108例资料中显示春冬季节的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节,说明该病的传播和气候、温度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不能将季节作为独立危险性因素。该病主要以呼吸道传染为主,该病原体的尖端可吸附纤毛上皮细胞受体,借此分泌毒性物质对上皮细胞造成毒害,致使呼吸道黏膜功能下降,不能及时清除异物,引发咳嗽症状,逐渐发展就会导致肺炎,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已有的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还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其他部位,损害相应器官,致使多系统损伤。

通过回顾分析10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有了进步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症状为咳嗽和发热,这是呼吸道系统感染所致,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医师并不能以此来做出准确诊断,但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08例患儿出现24例肺外表现,其中消化系统损害所占比例最大,支原体可以随着血液系统到达消化器官,小儿的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比较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临床治疗时就需要考虑加强对该类并发症的诊断,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以预防其他器官受到感染损害。实验室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08例经过详细全面检查均得到确诊,通过分析可见肺炎支原体患儿的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异常,其中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肺炎支原体作为病原菌会引发炎症,因此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尿常规和大便常规表现出血尿、蛋白尿和血便说明该病对机体组织的损伤趋向严重,需要予以及时的治疗。临床报道指出血清检查是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本次检查结果显示该病的阳性检出率为90.74%,和上述结论相符,MP-IgM是感染后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一般出现在发病后7 d,20~30 d后含量最高,然后逐渐减低,因此适合在发病后10 d进行检测,临床上掌握该抗体的特点对治疗具有显著性指导价值。对上述确诊的患儿实施规范化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所有患儿均治疗痊愈,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治疗无显著影响。本病治疗主要是针对肺炎支原体,由于该病原体无细胞壁,因此青霉素和头孢抗生素对该病无显著性效果,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成为其主要治疗药物,吉他霉素和阿奇霉素均属于该类,静脉给药能够是药物迅速作用于感染部位,杀灭病原菌,短期内缓解症状,然后改口服给药,较好的控制了不良反应。对伴有其他症状的还需要加用药物对症治疗,如痰多可加氨溴索化痰,咳嗽患儿加用丙卡特罗,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的则需要联合头孢抗感染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上应加强其实验室检查,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时要在抗感染的基础上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1]刘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15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1,21(10):3823-3824.

[2]冷秀芝.972例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3(7):1763.

[3]羊礼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68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7):182-183.

R725

B

1671-8194(2015)04-0110-02

猜你喜欢
尿常规血常规霉素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38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四川蚕业(2020年4期)2020-02-10 06:14:42
影响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及改进管理措施分析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2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