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巧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进展
肖巧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躁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患者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出现不适行为,如肢体无意识乱动,挣扎,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躁动不安虽然是短暂的,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术后出现许多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的成败,危及患者生命。了解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危害、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对我们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害、原因和相关的护理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全身麻醉;躁动;护理进展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患者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出现不适行为[1]。躁动不安虽然是短暂的,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术后出现许多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的成败,危及患者生命[2-3]。躁动的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因此,如何根据高危因素来评判躁动的发生,有效地预防苏醒期躁动,以及对发生躁动的恰当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关注的问题[5]。许多学者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1.1发生意外性伤害,干扰医护人员配置:部分患者躁动非常严重时会产生暴力倾向,企图拔除引起患者难受的尿管、气管导管、胃管、引流管及输液装置,肢体不自主运动及身体抬高引起窒息、切口裂开、伤口出血、肢体受压等,坠床引起骨折、扭伤,因而会需要较多的医护人员来处理。
1.2循环系统不稳定:患者躁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循环系统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等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特别是对心功能较差或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是极其不利的。
1.3影响手术效果:脊椎外科手术、脑外科手术、耳鼻喉手术需要患者术后安静,一旦发生躁动而未得到及时的处理,将对手术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脑外科手术患者躁动时可引起颅内出血、脑水肿,甚至脑疝,危及患者的生命。
2.1切口疼痛:切口疼痛是引起躁动的主要原因[6]。手术结束麻醉镇痛药物作用逐渐消失,没有进行必要的术后镇痛,或是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后,因较大剂量的纳洛酮可使体内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完全消失而引起切口疼痛,特别是胸腹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长时间被动体位,术后留置管路多,患者术后疼痛较重,常难以忍受[7]。
2.2心理因素:影响形象的手术如乳房切除、截肢以及耳鼻喉科、呼吸道、生殖系统等与情感关系密切部位的手术,可导致剧烈的情感反应[8]。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知识的缺乏,术前焦虑、紧张,过度担心手术及麻醉风险,均可增加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9-10]。
2.3尿管刺激:尿管刺激是男性患者术后躁动的常见原因。留置尿管是侵入性操作,而尿管又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黏膜与膀胱,引起疼痛不适、有欲排尿的感觉。全麻后留置尿管是在患者毫无知觉下进行,大脑皮层对导尿过程无记忆,清醒后对尿管刺激不认知,产生无意识的反射性对抗,甚至自行拔出导尿管。尿管型号过大,反复多次插管或插管时动作粗暴,润滑不够插入尿管时损伤黏膜,术后躁动更为明显。
2.4气管导管刺激:术后患者意识初步恢复,感受到气管导管对咽喉部、气管的刺激,咽喉部会有异物感及吞咽不适感,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特别在气管内吸痰时。
2.5药物作用:①术前应用东莨菪碱可致术后定向力障碍及躁动不安,术前使用阿托品可致术后谵妄。②氯胺酮麻醉后可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兴奋、恶梦等。③术前有疼痛的患者和老年患者躁动发生率高,吸入麻醉药可增强这种作用。④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丙泊酚和高浓度吸入麻醉药均可引起术后躁动。⑤术后苏醒延迟的患者运用催醒药常会增加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2.6术后并发症及呼吸、循环功能不全: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循环系统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以及气道梗阻、低氧血症、胃胀气,高碳酸血症、低体温、尿潴留等并发症均可以引起患者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术中麻醉药的残留作用,特别是肌松药的残留,患者意识恢复但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有胸闷、窒息感,产生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3.1心理护理:术前1 d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注意患者的特殊主诉和存在的思想顾虑,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并耐心解答。适当解释病情,向患者介绍手术和麻醉的重要性,用成功的病例说明手术的良好效果,暗示麻醉的可逆性和安全性,增强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信心,减轻恐惧心理。告知患者留置尿管、胃管及各种引流管的重要性,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应对方法。给患者讲解气管导管的重要性及刺激所致的咽喉部不适属正常现象,要适当忍耐,切不可自行拔出或牙咬导管,要平静呼吸,听麻醉医师指令动作。教会患者配合拔管的方法,并告知不配合的危害。麻醉恢复期,患者苏醒后要告知患者手术顺利结束,对患者的不适感要表示理解,嘱其勿乱动,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3.2合理用药:①根据各个患者情况给出合理的术前医嘱。在一些精神紧张难以配合的患者、老年患者以及小儿慎用苯二氮唑类镇静催眠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减少东莨菪碱的使用,一般尽量使用阿托品替代)。避免使用大剂量、全凭氯胺酮的麻醉方法,应辅用咪唑安定。因咪唑安定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治疗指数宽,安全系数大,有较强的镇静、遗忘作用,对循环、呼吸影响小。②良好的术后镇痛。手术必定会造成创伤,要尽量将创伤的痛苦减少到最低,需要合理恰当地术后止痛,让患者在安全剂量范围内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连接静脉镇痛泵,内加止痛镇静药物,使患者在无痛睡眠状态下平稳渡过全麻后的烦躁期。
3.3减少尿管刺激:把舒适护理理念渗透到术前导尿技术操作之中。严格规范操作,选择合适型号的气囊导尿管,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体贴周到地为患者实施导尿操作。使用加局麻药的润滑剂,以减轻导尿时的疼痛、黏膜水肿等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合理选择导尿时机,全麻患者选择在麻醉术前用药15 min后,全麻诱导前行导尿术可保持患者清醒,又因镇静药的作用而降低留置导尿应激过强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尿管刺激的耐受性。
3.4保持呼吸、循环稳定: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后,气道分泌物较多的可鼓励其咳嗽,咳嗽无力者可助其吸出,同时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出现轻度呼吸抑制者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咽通气管,面罩给氧或面罩加压给氧,严重者则需再次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呼吸、水电解质及各个系统的稳定。在一些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情况较差,或者手术所致创伤较大的情况下,围手术期注意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水电解质,防止因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他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躁动、谵妄。
3.5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躁动的患者要有专人守护,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除去患者身上会因躁动引起受伤的物品,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适当约束,防止发生坠床及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
躁动是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在疾病进展中是一种中继状态,当患者原来处于昏迷向清醒发展或原来是清醒向昏迷发展,都可能出现躁动的表现。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全麻手术患者的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疏忽大意或差错均可酿成严重后果。护士必须加强对苏醒期患者的护理,术前对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释和指导工作,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有效减少各种有害刺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加强安全保护,根据不同的躁动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帮助每一位全麻患者平稳渡过苏醒期。
[1]赵丽华,陈保枝.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害及预防护理[J].护理与临床,2010,14(7):635.
[2]何希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9,8(8):47-49.
[3]潭明韬,徐美燕,焦莲萍.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934.
[4]陈江辉,郭曲练.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81-82.
[5]鲍杨,史东平,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83-184.
[6]周达梅,姜忠翠,王海明.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7-78.
[7]侯立朝,王海久,樊海宁.肝胆手术病人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2,2(3):182-183.
[8]薛善富,袁风华.围手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69-470.
[9]吴跃仙.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恶心、呕吐的影响[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7,21(7):1920-1921.
[10]田松,魏巍.麻醉诱导前告知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0):273-274.
R473.6
A
1671-8194(2015)11-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