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与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

2015-01-24 10:00李吉林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
新校长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构想象教材

文 / 李吉林(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

情境学习要为学生构建快乐、高效的课堂,重要的前提便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些年来,教学设计在国际上已发展成为各类设计工程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对“教学设计的国际观”及其“理论、研究、模型、规划与进程”,都有新的阐释。这给我和我们的团队老师很多启示,尤其是在学习科学引领下,加速构建“情境学习”快乐、高效的学习范式。学习科学是一门先进的学科,它是从学习者、学习的本质特点去展开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年龄幼小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本质和特点究竟是什么,有很多的秘密需要去探索。

一、学习知识的复杂性:整合知识,选择最佳途径设计情境

学习知识对于学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学习科学阐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结构的状态相互联系地处于一定的系统中。学生的阅历浅、经验少,多方面的因素都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复杂性。教学设计如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象,化单一为与事件关联,从而使学生学而感趣?教学实践表明,选择最佳途径,设计生动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是首要之举。

(一)利用经验设计情境

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学习科学告诉我们,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对他们学习新知识具有支持性。因此,设计的情境首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我们通过情境的创设可将知识整合起来,使知识镶嵌在生动的情境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有背景的,是可以捉摸、可以体验、可以周转应用、可以走进学生意识的相互联系的知识,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僵化的、黯淡的、只会背不会用的惰性知识。

例如,对经典古诗《春晓》的情境设计。先说了“春眠不觉晓”,后说“夜来风雨声”,结构上运用倒叙手法,一年级小学生是难以理解的,那么如何通过整合知识让学生去了解呢?我就让全体学生担当“诗人”,按照儿童生活中的时间顺序体验诗人写诗前所经历的情境。再通过导语设计,从“夜晚读书睡着”“半夜被风雨声惊醒”,到“清晨听鸟鸣醒来”,一步步把学生带入情境,理解诗意,并结合弄清诗中的关键字眼。情境中呈现的背景、事件,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整合的知识往往具备了较强解决问题的功能和迁移能力。这样知识难度大大降低,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高效。

(二)利用艺术设计情境

情境学习的课堂呈现美感,显出特有的魅力,利用艺术创设情境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概括地说,情境学习便是用艺术的直观与教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创设与教材相关的优化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带给他们愉悦。

例如,《小小的船》一课,前两句描写看月亮,后两句写“我”坐上月亮,寄托了诗人期望孩子能飞上月亮的美好意愿。在设计时运用音乐、角色扮演和图片,情境学习花费少、效率高。诗人的意愿、教师的预设目标成了儿童的主观需求,这是构成课堂快乐、优质的重要因素。培养了儿童对美的情感和对美的向往,激起探索宇宙奥秘的情趣。

二、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以情激智,唤起持久投入的内驱力

学习内容的变化,学生作为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本身情绪的不稳定,决定了在即时的学习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对话产生的碰撞甚至冲突,加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瞬间产生的反思,教育智慧即时的发挥和领悟、随即应对与引导等,这种变化中的学习过程必然是动态的、不确定的。

我们在面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预设对策的同时,必须看到积极的方面,那就是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不变的,那是规律的揭示。因此,我们的策略是以教学原理不变的稳定性,抗衡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再说,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情绪也是可以预见的,可以从学习过程中线性的因果规律性去把握。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把握教学原理,珍视教育现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良性现象,并由此拓展开去,“以不变应万变”。

如何把握这种不确定的过程?

(一)满足需求,形成驱动

学生一般不能有意识地来控制自己的学习情绪,而积极情绪的参与恰恰是学习的关键。情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去激起学习动机。

例如,课文《海底世界》,知识性说明文,如何设计呢?

我将课文情境化、拟人化,把知识镶嵌在相关的情境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层次,针对儿童的好奇心,设计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运用现代化仪器”“搜集标本”“展览汇报”等模拟的、且具有普遍应用性的系列情境,把知识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把“海底世界”作为儿童探究的对象。儿童成为探究知识的主角,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儿童必然会主动投入,自己去发现、去探求、去理解知识。

(二)把握情感脉络,推进学习过程

情境学习运用艺术的直观创设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情感,积极情感的驱动可以帮助学生逾越障碍,可以预防、抵御不良情绪的产生,消除瞬间的涣散,从而乐学感趣,于是,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就和谐地整合起来了。

在情境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还受到了很好的道德情感、审美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个性、意识还没成熟时,对他们进行这种教育十分重要,如何让懵懂的孩子爱美、求真,培养他们卓越的素养,这是我们憧憬和追求的高境界,这需要我们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去积淀。

三、学习系统的开放性:链接生活,凭借活动历练实践才干

(一)建构知识

传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知识的建构性,课堂开放了,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建构知识,那就要学生亲自介入、参与,热情地投入其中,其中最重要的、无可取代的途径就是活动。

教材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重要凭借,传承着人类的文化价值,因此,课程中设计学生的活动,切忌将教材搁置一边、忽略教材的重要功能。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必须根据教材特点,以教学的目标、教材的内容为依据进行设计,让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建构知识,把知识学活、学扎实。

课堂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他们关注的新知识以及问题的提出,会形成建构知识的拉动力。在课堂上把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建构知识。

(二)模拟操作

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以活动推进教学过程,突出在应用中理解、在应用中学会应用。学习科学指出:“知识只有在解决问题中被灵活运用,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知识。”我们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常常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野外。在这些非正式学习的模拟操作中,将知识与世界相连,极大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课堂的模拟操作,模仿生活中的人物、劳动场景,与大脑中储存的图像具有相似性。儿童不仅感到特别亲切,而且又可亲自动手、动脑,角色扮演又往往颇具“游戏精神”,在互动中历练技能、技巧,对儿童更具诱惑力。所以模拟操作对儿童是形式特别生动的有意义的知识学习。

(三)对话共进

学习科学指出,人们对世界认识、理解,总是不得不受个人视阈的限制,所以现代社会需要共同体、需要协商。为了更好地生存于社会,几乎任何人终身都需要进行对话活动。

学生学习中的对话一般是在班级或学习小组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的,在相互启发、相互推进中进行。对话由于角度的不同、见解的差异,较之普通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性的对话活动促使学生在互动、互补中逐渐学会协商、合作,达到共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做人的初步素养。

四、学习催发潜能的不易性:着眼创新,不失时机为儿童思维飞起来添翼

杰出人才的重要标志——创造性。基于开发学生潜在智慧的不易性和因忽略而造成的不可弥补的危害,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在学生生命的早期开发其潜在的智慧。

在初等教育阶段,抓紧学龄初期儿童最具想象力的关键时期,情境学习将“让儿童在美的、宽松的、快乐的情境中,通过突出想象、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作为催发儿童潜能的策略。因为想象孕育着创造的嫩芽,是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创造力的一把金钥匙。

(一)持续积累表象

学生最善于想象,创造正是从想象开始的。针对学生想象是由表象组合成新形象,情境学习十分注意学生表象的积累,精心设计许多让师生终生难忘的观察活动,因为,这些表象笼罩着情感的色彩,储存在学生大脑的记忆中,由于印象鲜明深刻,表象就易于成为儿童想象的鲜活的材料。因此,教学要重视积累表象,引领指导学生的观察,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做到持久进行。从带领儿童观察,到放手鼓励儿童各自主动去观察,逐渐形成主动观察的习惯,这样的引导与学生喜欢睁大眼睛看世界的需求是相协调的。

(二)即时嵌入契机

学生的想象不会凭空产生,需要提供想象契机,形成“需要的推动”,展开想象的欲望,从而激起儿童的想象。课堂教学设计中,只要教材有空间,便根据教材特点,即时嵌入想象契机。其实,儿童常常是带着想象去阅读、去思维、去表达的。让儿童展开想象,真是“正合他意”。这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实的课堂上,整齐划一式的答案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孩子是喜欢创造的,教学设计无论是课堂上,还是野外,情境学习把握了“训练感觉、培养直觉、鼓励求异、大胆想象”四要素,就能让儿童的创造活动在宽松的、无拘无束的情境中进行。

(三)引入广远意境

古代文论“意境说”中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形容诗人创作时的情态,“千载”“万里”能想到千年之久、万里之远,想象空间可以是如此宽阔。古代的诗人尚且如此,何况21世纪的儿童呢。我们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应该意识到,孩子面对的未来世界,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的是“可能”,是“不确定”,是“飘忽”“变幻”“互动”,从而使人们改变对世界的认识。为了开发儿童的潜能,我们就很有必要打破程式化思维的定式,导引儿童能主动地在自由宽阔的思维空间里思考,进入广远意境,追求创新。那虽是虚无缥缈,但却是可以操作落实的。通过设计,让儿童在没有束缚和统一规定中,利用课堂已激起的情绪和教材中的意象,把学科训练和发展想象力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复杂、学习过程的不确定、学习系统的开放以及学习要激发学生潜能的不易,我们以“利用艺术之美”“情感生成之力”“凭借学生活动”“抓紧发展想象,培养创造力”为对策,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互动中,与世界与生活相联系中学习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撑,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这样,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更加具有科学性、创造性,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情境学习课堂的快乐、高效。

猜你喜欢
建构想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的想象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教材精读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教材精读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