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衢州324002)
全世界约70%的显花植物、90%的果树依靠蜜蜂来授粉。在国外,蜜蜂作为资源型昆虫用于授粉,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由蜜蜂授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比蜂产品本身收益高几十倍。但是,近些年来化学药剂的广泛使用以及疫病传播等原因,美国、日本、加拿大、南非以及欧洲等国家或地区纷纷爆发蜜蜂短缺危机,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蜜蜂的国际贸易。
蜜蜂的贸易主要以蜂群、蜂王等方式进行,以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出口较多。2006年4月,福州地区800群蜜蜂顺利出口马来西亚,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整群蜜蜂出口。同一年,浙江省江山市输往法国76只优良蜂王及数百只饲喂蜂。但是近年来,未见我国蜜蜂进出口的报道,除疫病疫情、商业贸易以及保护种业资源等因素外,可能也与我国养蜂业不熟悉国际上的检疫要求有关。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发布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14版)动物疫病名录所列的蜜蜂疫病主要有六种,分别是蜜蜂盾螨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小甲虫病、蜜蜂亮热厉螨病、蜜蜂瓦螨病。一旦发生上述蜜蜂疫病成员国应及时通报给OIE。OIE发布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针对来自疫区或非疫区的蜜蜂,根据风险分析,提出不同的检疫要求,以促进蜜蜂的国际贸易,并保护进口国安全。
出口的蜜蜂来自蜜蜂盾螨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小甲虫、蜜蜂亮热厉螨病、蜜蜂瓦螨病等非疫区的国家或地区。
对于一般的种蜂场,可能位于蜜蜂盾螨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疫区,各出口国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履行对种蜂场出口贸易的审批手续。至少在过去两年内,安排官方兽医在每年的相关疫病高发季节,对蜂场至少巡查一次,系统检查至少10%带蜜蜂的蜂箱和用过的蜂具(特别是储存的巢脾)。并进行采样送往实验室检测,未发现OIE疫病名录规定蜜蜂疫病的阳性病例。
同时,种蜂场应实施专业育种及寄送技术,至少每30天采样进行疫病检测,一般不允许引进另一种蜂场的蜜蜂(包括预成虫阶段)、二手蜂具或蜂产品。
如果是来自武氏蜂盾螨疫区,不管出口蜜蜂是否携带子脾,出口国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相关章节规定的方法,对每个蜂群抽取统计学上有效数量的蜜蜂进行检查,均未发现武氏蜂盾螨各个生命阶段。
如果是来自美洲幼虫腐臭病或欧洲幼虫腐臭病疫区,则出口蜜蜂时,不允许携带子脾,出口国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确保以种蜂场为中心,半径3 km的范围内,在过去30天内未发生过美洲幼虫腐臭病或欧洲幼虫腐臭病。出口蜂王隔离期间,将幼虫与蜂王分离,对伴随蜂王的饲喂蜂,或者对幼虫进行代表性取样,根据《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采用细菌培养或者PCR方法未检出幼虫芽孢杆菌或者蜂房蜜蜂球菌。
对属于蜂房小甲虫疫区的国家,出口国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确保以出口蜜蜂所在种蜂场为中心,至少100 km半径范围内,过去6个月内没有蜂场因发生蜂房小甲虫而被限制隔离的情况。蜜蜂出口时,官方兽医按照《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相关章节描述的任一方法对蜜蜂所在的蜂群进行目视检查,逐个检查出口蜜蜂及其包装物,未发现携带蜂房小甲虫。此外,出口蜜蜂所用的包装材料和食物等都是全新的,同时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在蜂王运输前用细网覆盖蜂王笼,防止蜂房小甲虫的侵入。每只蜂王出口时携带不超过20只饲喂蜂。
如果是来自蜜蜂亮热厉螨病或蜜蜂瓦螨病疫区的国家,用于出口的蜜蜂应来自种蜂场经人工培育的无蜂子的蜂群,并且蜂王是被笼养的,蜂群和笼养的蜂王用有效兽医药物进行处理。出口时,仅允许出口蜂王和饲喂蜂,不允许携带子脾。
出口前,在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下,蜂群和笼养的蜂王与蜂子必须隔离21天,以杜绝感染亮热厉螨病的情况发生。发货前,官方兽医逐一检查蜂王,未发现感染螨虫。
进口国按照《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相关章节要求对蜂王进行蜜蜂瓦螨病目视检查,并杀死饲喂蜂。
与其他陆生动物不同,蜜蜂属于会飞行的群居性昆虫,通常由一只蜂王(人工饲养可有两只)、数百只雄蜂及成千上万的工蜂组成一个蜂群,蜂群是蜜蜂自然生存和蜂场饲养管理的基本单位。因此,OIE认为,从生物学和兽医学的角度来看,蜂群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被视为一头动物,养蜂场可以被视作一个独立的流行病学单元。蜂群有至少3 km的飞行半径,具有分群、盗蜂等生活习性,并考虑生产上常运用转地运输的饲养方式,此外自然界存在不少野生蜂群(全球估计共30000种蜜蜂,已命名近17000种)等因素,蜂群一旦发生疫病感染,容易造成疫情的传播和扩散。OIE为防范蜜蜂疫病随国际贸易而传播,同时避免贸易壁垒,根据蜜蜂盾螨病等六种疫病特点,开展风险分析,提出上述官方控制建议,有利于保护蜜蜂安全,促进良种资源国际交流,维护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强烈鼓励各成员国在OIE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其健康法规,如果某成员国选用比OIE要求更加严格的标准时,需运用风险分析方法来科学确定某种特定进口动物是否对人或动物健康产生重大风险威胁,防止贸易保护措施的过度运用。因此,不同进口国有不同的检疫要求,如马来西亚官方检疫要求为进口蜜蜂健康,无白垩病、美洲幼虫腐臭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等。对入境蜜蜂检疫要求最为严格的是澳大利亚,只允许进口蜂王,并且必须在东克里克蜜蜂检疫站设立的飞行室内隔离检疫,经临床检验、蜂种检测、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检验检疫合格,在检疫官员监督下,只有移虫后的王台才能带出隔离场。
目前,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主要按照行业标准《进境蜜蜂检疫及监管规程》(SN/T2027-2007)、《出口蜜蜂检疫规程》(SN/T 1939-2007)对进出口蜜蜂实施检疫,只有经隔离场检疫合格的方可进出口,并根据农业部发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与质检总局联合公告)要求,对患病蜂群进行处置。建议蜂场应重视检疫风险,一旦发现疑似OIE疫病名录上所列蜜蜂疫病,应立即通知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并果断处置蜂群。
不过,我国《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管理规范(试行)》并未强制规定开展蜜蜂疫病监测,《兽医公报》也并未公布每月蜜蜂疫病发生情况,给我国蜜蜂及蜂产品出口检疫带来不少问题。建议根据疫病防治需要,相关省份畜牧兽医部门在农业部规定基础上,适当增加测报对象,并报农业部备案。
一般来说,进出口蜂王比整群蜜蜂更容易运输,检疫风险低,不易造成某些特定疫病的传播。而相对于成年蜜蜂而言,蜂卵、幼虫、精液等检疫风险相对较低。如OIE认为蜂卵、幼虫、蛹和精液并不会造成蜜蜂盾螨病传染;即使是来自蜂房小甲虫病疫区,只要在可控环境下育成的蜂卵、幼虫和蛹,经官方检查,无蜂房小甲虫感染症状,并采取一些防止蜂房小甲虫侵染的预防措施,也应当允许进口。因此,在选择引进国内外蜜蜂品种时,建议采购蜂王、蜂卵、幼虫和精液,可减少疫病传播风险。
[1]OIE.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EB/OL].http://www.oie.int/en/international-standard-setting/terrestrial-code/access-online.
[2]OIE.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EB/OL].http://www.oie.int/en/international-standard-setting/terrestrial-manual/access-online.
[3]徐国群.澳大利亚蜜蜂检疫及其启示 [J].中国蜂业,2007,58(10):48-49.
[4]李志国,陈彦平.蜂产业可持续发展: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蜂业,2014,65(4):46-49.
[5]徐国群.陆生动物卫生法典 (2014版)—对蜜蜂疫病的官方卫生控制要求[J],中国蜂业,2014,65(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