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2015-01-24 18:39:54马辰昊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期
关键词:出血点猪只猪群

马辰昊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常州 213151)

猪瘟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马辰昊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常州 213151)

猪瘟(CSF)是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虽然采取了法定免疫防控措施,但该病仍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流行态势日趋复杂。本文主要阐述猪瘟病毒的临床特征和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猪瘟 临床特征 防治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历来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猪瘟被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属于一类动物疫病;其病原体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中被列为重要的动物细菌(生物)剂或生物恐怖病原体,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1 病原体

最早猪瘟病毒研究于1885年和1886年由Salmon和Smith开展,他们认为,猪瘟是一种由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将该病病原误认为是霍乱杆菌,所以该病开始称为猪霍乱(Hog Cholera, HC),其名沿用至今。但为避免其与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的字首缩写词HCV相混淆,而用经典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代替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1]。 猪瘟起源于美国还是其他地方这一问题仍然没有确切依据。据Hanson的报道,猪瘟样疫病最早约出现于1810年的美国田纳西州,1833年又在美国俄亥俄州爆发。猪瘟可能于1822和1833年分别在法国和德国爆发。但据Fuchs的报道,该病首先于1862年发生在美国以外的英格兰,随后扩散到欧洲大陆。此后南美和南非分别在1899年和1900年报道了猪瘟。日本于1909年第一次发现并开始研究猪瘟。我国何时发现和证明猪瘟存在,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约于1925年南京大学农科所开始研制免疫血清防治猪瘟[2]。

猪瘟曾广泛流行于全世界各养猪国家。由于猪瘟对养猪业的严重危害性,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以实施猪瘟根除计划。目前该病主要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国家或地区流行。

在我国当前各省市均有猪瘟的流行,每年因猪瘟死亡的猪约占病死猪的1 /3以上,本病仍是对我国养猪业威胁最大的传染病。

2 临床症状

经典猪瘟的早期症状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反应迟钝、喜欢扎堆。体温升高达40~41.5℃,甚至42.5℃,并可持续至濒死[3]。病猪体温升高前便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并持续至死亡。在易感猪群,最初是由少数几头猪开始发病,然后逐渐传播到其他猪。

这种猪瘟发生的时候会出现以下的情况:刚刚发病的时候,先是眼睛模糊,分泌物不断增多,从而诱发结膜炎;然后,就出现便秘的情况,再后来就是拉痢疾,然后两者交替出现;再者,就是持续呕吐,直到吐出黄色的胆汁。到了病重的后面一段时间,病猪会四肢无力,走路摇摇晃晃;腹部的皮肤出现红斑、耳朵、四肢和鼻子等部位也会开始出现红斑,有些地方的皮肤已经腐烂。同时,这种病症还伴随着其他的症状出现,例如磨牙、运动不能自持、非常嗜睡、浑身抽搐等情况,最后诱发死亡。

上个世纪的 70年代,CSFV的变化也带来了猪瘟的特征和病理的不断翻新。非典型猪瘟主要有以下的特征:这种瘟疫主要发生在对其身体状况不十分清楚的外来猪身上,或者是经过猪瘟而活下来的已经有免疫力的猪群身上。这主要是在猪产生后的10~20天和40~60天这两个时段上,因此要特别引起重视。这种病一般不会大面积出现和传播,而且临床表现也并不十分显著,死亡率不高。但是,一旦得病,病的持续时间会很长,十天,甚至两个月都有可能。一旦猪能够抵御这次疾病,那么就对这种病毒有着终身免疫力[4]。

仔猪发病的情况都来势凶猛。一旦出现病症,就会出现耳鸣、走路摇晃、精神萎靡等现象;而且随着体温的持续上升,会大量喝水,而且食欲也变得越来越差;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便秘和腹泻的持续产生,并且非常臭,有黏膜;同时四肢和耳朵的后面会出现小血点,指头按压之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到了后面,会因为食欲不振而出现身体的暴瘦现象,这个时候的免疫力极低,很容易出现站立不稳的现象,最终诱发死亡。母猪感染后,也会使其生育出现障碍,仔猪的畸形、流畅、难产、不孕等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子宫内由于受到病毒的清然而使其皮肤持续性出血,最后导致其死亡。仔猪则由于免疫力低、消化系统不好而出现吃奶拉稀,不断死亡的现象。僵猪,主要指的是体内有猪瘟病毒,而且不断感染其他的猪群,打入疫苗,但是并不出现抗体的猪。成年猪的发病较为隐蔽,体温只是稍微有些高,食欲不振、身体消瘦、被毛粗乱、精神委顿、行走无力呈摇摆状,终日打堆挤卧,便秘和腹泻交替,体表通常没有出血性的变化。

剖检病死猪后,发现大部分病变不明显,且具有多样性、综合性、不典型性,需仔细观察。死胎仔猪可见到皮下水肿,腹腔积水。病猪全身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黏膜有出血点。喉头有出血点,脾脏稍肿大,肾脏颜色变淡、表面有出血点、部分慢性感染猪只肾脏明显肿大,个别猪有黑色突起梗死灶。胃腺区及胃底部有弥漫性出血点,肠道黏膜有出血点,在回肠部有的病猪有溃疡,体内淋巴结水肿并有出血点,切面周围出血,部分呈大理石状。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强制猪瘟疫苗接种

采用免疫接种来防治猪瘟由来已久,猪瘟的免疫接种,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应用免疫血清;主动免疫则有高免血清-血毒同时接种法、结晶紫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接种。

高免血清-血毒同时注射法,可以产生坚强持久的保护力,但因使用高免血清价格高,且因应用强毒血毒,有造成散毒的危险,已禁止使用。结晶紫灭活疫苗由于需用猪瘟强毒株作为生产种毒,同样存在散毒的危险,且不宜大批量生产,目前已被猪瘟弱毒疫苗所代替。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仍然是以接种野生型CSFV经人工驯化而得到的减毒疫苗(MLV)作为猪瘟防治的主要手段。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及细胞弱毒疫苗(日本的GPE株、法国的Thiveosal冷变异弱毒株)是当前各国广泛用于猪瘟免疫的减毒疫苗毒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是我国当前广泛应用的疫苗毒株。

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美国等)目前已放弃疫苗接种方法,而主要是采取扑杀的措施,辅以实行流行性疫病保障计划。虽然这种做法与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大规模免疫接种所付出的代价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是一旦暴发猪瘟则损失惨重。荷兰1997~1998年间由于精液感染猪瘟病毒而引起猪瘟爆发,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使得公众开始怀疑杀死无数健康猪只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且抵制清群策略而重新考虑免疫接种的方法。所以免疫接种仍是猪瘟防治的重要措施,而且对无猪瘟国家暴发猪瘟时根除本病和阻止野毒传向无猪瘟猪群传播也很有必要。猪瘟疫苗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控制和消灭猪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 科学饲养管理,增强猪群免疫应答能力

保证养殖密度合理,圈舍温度适宜,定期消毒,科学饲养,做好基础防疫,确保猪的体质健康。各饲养场、屠宰厂(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等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猪圈(舍)、加工厂、用具、车辆、粪便、道路和人员应定期消毒并监测消毒效果。做好养猪场(户)、加工厂的卫生、杀虫、灭鼠工作,减少CSFV侵入的危险性。

接种前须认真检查猪只,凡是体质过于瘦弱、未发生疫情地区的60日龄以内的仔猪、怀孕3个月以上、产后半个月以内的母猪及慢性病者,一般情况下均暂不注射疫苗,但以后必须及时补免。另外接种后因猪只可能发生暂时性抵抗力降低现象,防疫人员应告知畜主,留心观察,加强饲养管理,对反应较重者可适当给予对症治疗。

3.3 制订科学免疫程序,实施强化免疫

根据当时当地的流行病史、饲养管理和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猪瘟疫苗的免疫程序。各猪场应建立免疫监测制度以获得较高的免疫保护率,了解母源抗体降低时间,选定首免口龄,制定个性化免疫程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母源抗体对免疫注射的干扰。注射后抗体达不到保护水平的应及时补种,如补种后抗体水平仍上不去的猪只可能发生了先天感染或免疫耐受,要坚决淘汰,避免发生免疫失败现象,杜绝传染源。

3.4 强化抗体监测制度

净化措施的关键技术是淘汰病原阳性猪。采取以狠抓种猪群净化,培育健康种群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定期检查种猪,及时发现并扑杀病原阳性猪,加强免疫监测,建立新的无带毒健康种猪群,繁衍健康后代。清除粪尿等时要经发酵或干燥处理,杀灭蚊蝇,定期灭鼠,减少猪瘟从疫源地造成的传播。病死猪、死胎、胎衣等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无害化处理。经过多次反复净化后,逐渐清除带毒种猪,并结合其他综合措施,使猪瘟得到有效控制。

3.5 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通过本动物不断传代均可使病毒致病力回复或返强,并都稳定在较强程度,这种现象提示某些CSFV毒株在猪群中持续存在时如果经连续传代,致病力会慢慢增强。因而必须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的饲养模式。同时,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以避免由于引种不当造成的外来CSFV感染,不同饲养阶段的猪要全进全出,尤其做到产房和保育舍全进全出。如必须引种,对引入的种猪要进行定期监测,慎重选择,待检测确无CSFV感染方可与其他猪混养。

[1] 赵德明,张仲秋,沈建忠,等.猪病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157.

[2]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52-653.

[3] Lacy P B, Andreas H, and David J R. Viral 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structures segregate into two distinct morphologies [J]. J Virol,2003, (77):6574-6579.

[4] 郭劲松.当前非典型猪瘟流行情况及防制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2006,23 (1):39-40.

猜你喜欢
出血点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业科学(2022年11期)2022-12-17 08:43:54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18
Mutually Beneficial
Beijing Review(2016年32期)2016-08-30 02:42:51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群亚健康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
猪业科学(2012年5期)2012-11-22 00: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