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槐
(福建省宁德市畜牧站,福建宁德 352100)
新常态下宁德市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思考
林上槐
(福建省宁德市畜牧站,福建宁德 352100)
新常态下生猪产业呈现3大特点:一是生猪增产难度加大,“十二五”规划呈递增状态,“十三五”规划将促稳定保平衡。二是消费主导生产的特征更加明显。宏观经济大环境对畜牧业的影响加深,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生猪生产的影响更加明显。三是非传统挑战和风险日益增多。资源环境压力、疫情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突发事件等社会关注高、这些挑战和风险很容易对生猪产业造成重大影响。综合来看,养猪业新常态下,比较效益下降,行业竞争力削弱,发展的驱动力将更加依赖创新。宁德市生猪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传统优势产业,新常态下要以创新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机制为目标,全面升级标准化和精准化生产,实现生态养殖和综合循环利用,优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构筑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现代生猪产业新格局。
新常态下宁德市生猪产业面临环保的压力和市场低价位运行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制约宁德市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客观因素越来越突出
1.1.1 宁德市生猪养殖业进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双紧”、用地难和贷款难“两难”时期。宁德市生猪养殖规模大小不一,饲料、饲草有限,资源逐步趋紧,国家出台畜禽粪污防治条例,对生猪养殖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耕地红线、养殖禁区等,进一步加剧了养殖用地难问题;畜禽不能作为资产抵押,不能贷款的问题难以突破。
1.1.2 宁德市生猪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双高”时期。近年来生猪养殖各类成本上涨较快,2011年以来玉米价格上涨了50%,生猪养殖业进入了高成本阶段。国内疫情不断发生、生猪养殖及其产品的流动频繁,动物疫情时刻都可能爆发,生猪养殖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不断加大,生猪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进入了高风险发展阶段。
1.1.3 宁德市生猪养殖业生产进入有效供给和确保质量安全的“双压”时期。一方面,消费者对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逐年提高,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社会对畜产品品种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安全压力加大。在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的同时,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1.2 落后的生猪生产方式与现代生猪养殖业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2.1 畜牧业耗粮型生产方式十分突出。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
理。主要表现在肉蛋奶之间的比例和肉类内部结构上。猪肉占肉类比重过高、草食动物产品比重太低。宁德市猪占肉类比重高达80%以上,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1.2.2 生猪产业链条不完全成型。大型、品牌养猪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少,缺乏大型龙头企业,表现之一是产业链条不完整,精深加工比例不高,与现代生猪产业发展要求的高度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养殖水平不相符。表现之二是供求关系不确定,链条经济采用合同收购和订单生产的模式少,多以松散简单购销关系,在市场发生变化时,没有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表现之三是利益联结不紧密,市场供不应求时,养殖场户不守信用,随意销售,以获得最大利益,市场供大于求时,龙头企业压低价格,以降低成本的方式增加利润,双方没有在同一轨道上共同发展。生产者不如屠宰经营者,养殖户缺乏话语权,没有实现利益共享。
宁德市发展现代生猪产业必须以良种繁育与饲料产业体系建设为基础、以生猪生态养殖为抓手,以标准化和精准化生产为主体,以“六新大宁德”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为突破口,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促进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与发展。
2.1 总体思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以合作为载体,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创新宁德市现代养猪产业模式。充分依托资金、技术、市场、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饲草饲料等方面的相对资源优势,全面实现养猪业五化生产(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突出抓好良种工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规模生态养殖和市场体系建设,壮大龙头企业,以南阳实业有限公司“海晹”品牌为示范,培育产业集群和特色品牌,构建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现代养猪业发展新格局。
2.2 基本原则
2.2.1 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制定《宁德市“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及宁德市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结合供需平衡思路来谋划畜牧业发展,稳定生猪生产。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 的理念,依据养殖排污量与外部消纳量相适应的原则,科学规划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要充分利用山区丘陵优势,拓展生猪养殖空间。
2.2.2 标准化养殖原则。坚持规模化与标准化紧密结合,在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的同时,生猪生产由量的扩张为主向质量为主转变,由粗放分散型向标准化精准化生态规模生产转变,由商品猪生产为主向种猪繁育与商品猪生产并举转变,把标准化饲养管理的建设内容渗透到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生猪养殖标准化水平。
2.2.3 生产保护并重、生态环保并举原则。一手抓发展现代生猪产业化生产,一手抓疫病防控工作;一手抓排泄物污染治理,一手抓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两抓两不误。
2.3 发展目标
2.3.1 稳定生产,提升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水平。充分发挥南阳实业有限公司国家龙头企业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全市推行“龙头企业(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小区)”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把广大生产者引入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创新生猪养殖经营机制,实现全紧密型生猪订单养殖工程,进一步提高生猪产业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全市生猪年出栏稳定在100万头左右,生猪年出栏2 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出栏量占全市总出栏量由现在的51.02%上升到89.25%以上;其中出栏2 000~2 999头的达42家,出栏达25万头以上,占全市总出栏量由现在的10.10%上升到20.08%以上;出栏3 000~9 999头的达70家,出栏达23万头以上,占全市总出栏量由现在的13.29上升到19.17%以上;出栏10 000~99 999头的达13家,出栏达20万头以上,占全市总出栏量由现在的11.93%上升到16.67%以上;出栏100 000头以上的有2家,出栏达40万头以上,占全市总出栏量由现在的15.68%上升到33.33%以上。
2.3.2 进一步提高生猪良种覆盖面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夯实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结合的宝塔式种猪生产结构。南阳实业有限公司国家核心育种猪场(原种猪场)有计划引进选育种猪,从现有母猪存栏1.39万头到2020年达2万头。到2020年,宁德市要完成3个种公猪站建设,每个种公猪站覆盖3个县市的良种猪人工授精工作,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饲料兽药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生猪“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100%。
2.3.3 整合资源与转型升级。以南阳实业有限公司物流码头和营销模式等产业平台为核心,加快“南阳农产品商贸中心” 项目建设,通过整合并拓展全市产业链资源,实现展示、包装、仓储、物流、线上和线下电商贸易一体化经营,推进产业链向三产延伸,促进全市生猪规模养殖企业稳健持续发展。
2.3.4 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2.3.4.1 在2016年底前全面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小区)1 962家,生猪存栏数22.63万头。
2.3.4.2 推进可养区养殖场改造升级,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和大中型猪场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猪场粪污的无害化治理和利用。在可养区内,大力支持生猪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改造,重点配套建设干湿分离、沼气工程、粪污处理等设施,确保全市可养区内存栏5000头以上、250~5 000头生猪养殖场分别在2016年底前、2018年底前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对存栏25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689户生猪存栏数8.09万头限期自行改造升级,2016年底前做不到达标排放的,一律关闭拆除。
2.3.5 推广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生态养殖,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广猪-沼-果(草、林、菜、茶等)生态型和达标排放、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尿泡粪(漏缝地面-免冲洗加生物发酵)等环保型养猪模式,应用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模式(接触式发酵床、非接触式发酵床、异位发酵),做到生产全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废物处理无害化。在养殖场(小区)周边消纳土地充足的,要优先推广种养配套、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大中型规模场要实行沼渣沼液与周边农田、蔬菜园艺基地相结合;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要将畜禽粪肥经堆积发酵腐熟后直接还田。着力推进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规模养殖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等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积极发展商品有机肥,着力推进畜禽粪便统一收集、处理和利用。推广应用养殖场养殖废水净化技术,鼓励养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做到循环利用,建设循环型养猪业,促进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3.1 完善生猪生产推广体系建设
以省生猪产业体系为技术支撑,以南阳实业有限公司国家核心育种猪场为依托,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逐步推进遗传改良计划,不断提高种猪质量及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立足现有品种资源,着力推进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建立宁德市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建设技术协作,加强种猪持续选育,提高种猪生产性能。加快种公猪站建设,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逐步推广应用优良种猪精液,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3.2 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市、县、乡三级畜牧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畜牧技术服务体系,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强化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科技培训,加强对基层畜牧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农牧民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重点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产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等。三是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实行目标化管理,强化服务意识,热情为养殖场(户)搞好系列技术服务,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养殖场搞好设计和建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推广和服务,为标准化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3.3 加强畜牧业法规培训,依法治牧,规范规模养殖,建立可追溯制度
一要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高生猪饲养企业、场(户)、专业组织依法生产、依法治污意识。二要加大依法治牧力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严格生产各个环节监管。三要依据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进行健康养殖;四要建立可追溯制度。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标识制度和信息档案制度,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登记、药物添加剂使用台账、种畜禽系谱档案、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登记、畜产品准入和现场检查监督等制度,督促养殖企业,屠宰场等建立生产记录,建立健全畜产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实现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销售渠道可查、产品质量可追溯。
3.4 建立畜产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要加强畜产质量安全监管,科学防控动物疫病,建立饲养与防控并重、安全与质量齐抓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畜产质量安全。一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病种相关规定,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检疫监管等措施。实施种用动物疫病净化计划,推行无特定病原场(群)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强化养殖者防疫主体责任,引导养殖者规范防疫,定期检测,严格消毒,严格死亡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对存栏1 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大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械设备的,给予财政资金补助;要求生猪养殖重点区所在乡镇,要建立公益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设立病死猪集中收集站及设施设备。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完善检疫检验措施,提高活禽市场准入健康标准,提升检疫监管质量水平。加强流通环节监管,降低动物及其产品长距离调运传播疫情的风险。二要加强畜产质量安全监管。加大饲料质量、兽药残留安全监测力度。严禁病死猪肉及无检疫证明的生猪上市,加强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畜产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屠宰交易市场和输入畜产品的质量检测力度,加强对违禁兽药、化学品和饲料及添加剂的质量抽检,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添加有毒害物质行为,规范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秩序。
林上槐,福建省宁德市畜牧站站长,高级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