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和经验

2015-01-24 20:20黄冲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象山县象山渔业

郑 博,黄冲平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象山县政府办公室,浙江象山 315600)

象山县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和经验

郑 博1,2,黄冲平1*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象山县政府办公室,浙江象山 315600)

调查象山县休闲渔业及其发展现状,总结近年来在渔家乐旅游产业方面的突出成效及显著变化,主要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以期为加快我国滨海渔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象山;休闲渔业;模式;经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滨海旅游业的兴起,象山县的休闲渔业也随之迎来新的机遇。进入新世纪以来,象山县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浓厚的海洋文化,提出了创建旅游强县,打造休闲象山的战略部署,建立了“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的旅游主题形象,不仅改善了象山县渔村的经济面貌和产业特色,更促进了当地渔民转产增收。目前,全县建成松兰山度假区、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古城等多个有较高知名度的休闲渔业旅游景区,拥有以餐饮为主、涉及渔事活动、观光的休闲渔家乐63家,实现年营业额5 800万元以上,成功创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

1 主要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当时我国海洋捕捞能力的快速发展,东海、黄海以及南海等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萎缩。1995年我国开始对黄海、东海进行休渔期禁捕,1999年开始黄海、东海、南海同时实行休渔期制度。休渔期制度的实施是恢复海洋渔业资源的必要措施,但同时也提出了渔民转产转业的课题。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象山县如何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原有渔业资源和基地的优势,及时发展休闲渔业,并以此发展渔农区乡村旅游业,成为推动象山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经过10多年的发展,象山休闲渔农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一批以休闲渔农业为基础的景区,有力地促进了渔农民的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象山县休闲渔业内容广泛,经营模式多样,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1 休闲海港模式

象山县历来具有突出的港湾资源优势,特别是位于穿山半岛与象山半岛之间的象山港,东临太平洋,本身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深入内陆的狭长形半封闭型海湾,全港最大纵深达60 km,港深水清,不仅是理想的深水避风港,而且也是理想的休闲港湾。石浦渔港则是象山港的精华,与象山古城融为一体,具有丰富的渔文化。象山县近年通过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和不断深挖的途径,快速推动了生态休闲、海上运动、旅游观光、购物品鲜等休闲海港业态经营,形成了以“游古城、观海景、品海鲜”为特色的石浦港景区和以“休闲、运动、购物”为特色的象山港景区,使象山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独具魅力的海港休闲度假区。

1.2 美丽渔村模式

为实现象山美丽渔村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美丽海岛标准化体系建设,象山县严格按照“规划先行,节约用地”的原则,聘请浙江省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县域整体进行了高标准、高定位的规划,并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积极推进各项建设,一批具有象山地域风情特色和融合各种渔文化的美丽渔农村脱颖而出。以被誉为“浙江渔业第1村”的石浦镇东门渔村为例,近年来围绕美丽渔村建设,“硬件”、“软件”同步推进,建成了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现代新渔村。村筹资3 000余万元,建造了8 km长的环村公路,建起了占地面积1.3 hm2的渔民休闲公园,建成了生态渔业冷库、生态渔业码头、生态渔业网场、生态渔业垂钓池及生态停车场。村里还投资630万元,建起了2 500 m2的东门菜场综合楼和800 m2的老年公寓,全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既服务了外乡游客,又造福了全村百姓。

1.3 风情渔俗模式

象山有6 000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渔文化、象(吉祥)文化、丹(不老)文化等八大海洋特色文化[1]。象山县立足各村镇特色,深度挖掘海岛历史沉淀,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的村落文化建设,打造了象山民俗文化村、中国渔村、金沙湾狩猎度假村等外岛品牌村落,实现全县景观度假休闲、海洋文化体验同中存异,各具亮点。首先,兴建海上餐厅等渔家美食店来突出“渔”的新味,设计符合大中城市游客生活习惯的渔家客栈来突出“家”的温馨,策划撒网打鱼、海上垂钓、海洋竞游等渔家特色活动来突出“乐”的情趣。其次,将象山海洋渔民服饰、象山渔歌、渔民号子、民间信仰、婚嫁习俗、渔区生活生产习俗、民间游艺和竞技等具有象山海洋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景点。再次,依托象山特色的民俗风情资源,举办象山开渔节等各类特色的节庆活动。精心策划相关海洋民俗、传统节庆活动,满足游客体验海洋文化、体验民俗风情的愿望。

1.4 海滨景区模式

象山县拥有无与伦比的海蚀地貌景观,也是宁波市唯一拥有山、海、岛、崖、滩、物、景的滨海旅游资源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休闲、养生、康疗、度假基地。象山县在先后建成松兰山度假区、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古城相关休闲渔业旅游景区的基础上,按照“一岛一特色、岛岛有主题”的开发模式,加大海岛旅游基础设施和特色项目的建设力度,重点推进花岙岛、渔山岛、檀头山岛开发。目前这些岛屿除了东南沙滩以及黄金海岸线外,还建有豪华舒适的星级酒店、琳琅满目的旅游品商场、惊险刺激的海上游乐园、美味可口的小吃、五彩缤纷的夜景灯光、绿草茵茵的海滨公园等设施。2013年,花岙岛、渔山岛、檀头山岛等海岛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2014年暑期,松兰山度假区相继策划推出了毕业旅行季、七夕派对、婚纱秀、沙滩音乐节、世界杯女郎选拔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开放夜游市场,推出露营、烧烤、篝火、露天电影等休闲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体验。

2 经验

2.1 政府引导与自主投入相结合

象山县政府围绕海岛渔农村自然与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不断优化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布局和结构,重编《象山县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具体区域的农(渔)家乐发展方向。制定出台农家客栈建设实施意见,依托旅游景区、渔农产业、山海资源、民俗文化和乡村环境,充分利用农家院落,支持渔农民自主发展“民食、民宿、民游”农(渔)家乐项目。充分利用报废渔船,通过回购或者以船入股的方式,在石浦渔港大力开发海上休闲项目,实现渔民上岸,游客下海,先后成立以渔民入股的石浦海岛休闲渔业有限公司,以工商资本为主的协顺海洋旅游发展公司,2012年2家休闲渔船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00多万元。

2.2 品牌建设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按照“保护第一、科学布局、注重特色、差异发展”的原则,象山县政府着力推进规范管理和品牌建设。针对休闲渔业在卫生、消防、治安等方面存在的“软肋”,县政府提前介入和主动服务,适度降低审批标准,推行联合踏勘,强化审批后监管,规范农家客栈管理。充分发挥旅游、食品药品监管、卫生、消防、环保、公安、工商等责任部门及各镇乡、村的积极性,重点加强对经营规范、食品卫生、消防、治安、环境卫生等领域的监管。特别是旅游旺季,推行重点整治与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业主立即整改,全力营造农家客栈安全、卫生的经营环境。同时,根据农家客栈发展前期规模上的“散、小”,管理服务上的“乱、差”等现状,引导建立“公司+农户”经营体制,并探索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宣传与监督作用。此外,开展象山县家庭旅馆示范户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全面规范农家客栈经营行为,实现全县各农家客栈明码标价,在象山滨海旅游的整体品牌下,树立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个性品牌。

2.3 媒体宣传与网络营销相结合

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全方位打造网络品牌宣传模式,通过第三方预定网络、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强化品牌建设。整合各大景区门票、酒店客房、旅行社线路、农家客栈、旅游商品等,包装推出松兰山景区、石浦休闲捕鱼、黄金海岸大酒店等10多个景区和酒店20余个象山自由行特惠套餐产品、门票秒杀等特价促销活动。联合八爪鱼、携程网、腾讯、驴妈妈、悠哉网建立全年合作伙伴关系,在八爪鱼、百度搜索等在线旅游官方网站首页投放形象广告,还通过各大微信、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团购活动,引发网友热议、营造热门话题。2014年宁波市上半年度旅游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象山县滨海体验旅游产品选择率提高10%、海岛度假旅游产品选择率提高45%,环港休闲捕鱼产品选择率提高100%以上。

2.4 象台合作与扩大开放相结合

象山县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全县台属和在台同胞近4万人。石浦港历来是对台交流的重要口岸,近年已累计接待台湾渔民10万人次,对台渔业劳务输出8 000余人次。“石浦-富岗如意信俗”是迄今唯一涵盖两岸共同民俗渔文化的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作为长三角距离台湾最近、发展对台小额贸易最早、口岸基础条件最好的地区,象山县全面推进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等“两区”建设,象台两地农渔业交流不断往纵深方向发展。2012年台湾石斑鱼中转基地项目落户,2013年与台湾优良农产品发展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承办了两岸渔业产业项目合作对接会,起草了“整合优势资源、扩大合作领域、推动两岸渔民享受同等待遇”等8条内容的共同倡议书。同时,象山县加快一类口岸开放步伐,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开放台湾企业或台胞对指定海岛进行旅游及综合开发,争取设立综合保税港区和台湾商品离岛免税区。

3 小结

象山县发展以餐饮住宿为主,涉及渔事活动、观光文化等主题的特色休闲渔业经营模式,这种新型休闲渔业的发展为象山县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转变,使得象山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旅游收入显著增加;促进了渔农区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丰富了休闲渔业的内涵,促进了滨海渔业旅游品牌的形成;提高了休闲渔农业管理水平,促进了规章制度的完善。凭借休闲渔业特色发展模式,未来象山县将会不断提高海洋产业的档次和水平,走出具有象山特点的海洋经济发展道路。

[1] 陈书娴.休闲观光农业导入文化创新的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2(9):1337-1340.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937.3

A

0528-9017(2015)03-0416-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342

2014-12-15

郑 博(1984-),男,浙江象山人,从事现代农业管理研究工作。

黄冲平(1963-),男,江苏启东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及其管理研究工作。E-mail:hcPing@zju.edu.cn。

文献著录格式:郑博,黄冲平.象山县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和经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3):416-418.

猜你喜欢
象山县象山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天下无敌手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叫醒太阳公公
象山
象山县教师作品选登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