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入春以来,呼伦贝尔草原绵羊相继发生以下颌水肿为特征疫病,波及面很广,整个大兴安岭北麓的呼伦贝尔草原主体全部流行,导致大量绵羊死亡,损失巨大。
1 发病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呼伦贝尔市发生的旗市区有8个,受威胁的乡镇有47个,14 537个养殖户,发病羊达到20 000余只,死亡将近2 000,患病羊大多数为成年羊,最小的是两个半月羔羊。呼伦贝尔草原主体的牧业四旗更为严重,曾多次驱虫治疗,效果甚微。
2 临床症状
发病羊下颌水肿,触诊局部不热,较坚硬,用采血管抽吸水肿液时需要挤压,水肿液呈黄白色,澄清透明,放置不发生凝集;羊结膜苍白,极度消瘦,走路摇摆,腹泻,有的咳嗽,气喘。体温大多数正常,发生咳嗽的病羊体温升高,濒死期下降。
3 剖检变化
血液稀薄,喉头水肿,肺脏心叶实变、膈叶出血斑、出血点;心包积液、心肌变软、色淡、似煮肉样;心外膜出血;肺脏有小化脓灶;肝脏微肿大、表面有坏死灶;胆囊肿大超过3倍,胆汁不外渗,胆黏膜有数处溃疡灶;脾脏大小正常,表面出血,边缘有数个梗死灶;肾脏被膜容易剥离,肾表面粗糙,有凸凹不平隆起、肿胀、表面出血点,肾软,质脆,皮质髓质清晰可见,肾盂水肿,胶样浸润;膀胱浆膜出血;大网膜胶冻样变;小肠、四胃黏膜出血,表面附有大量捻转血矛线虫,粪便内用刀挑之,见大量捻转血矛线虫。
4 实验室检查
取心、肝、脾、肺、肾涂片革兰氏、瑞士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有的单个存在,有的成双排列,还有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瑞氏染色见两种菌都有明显荚膜。因此判断为链球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抽取下颌水肿液20份,李凡它试验呈阴性反应。
采集不同旗市区下颌水肿绵羊粪便50份,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每克粪便有以捻转血矛线虫为主的毛圆科线虫卵500~900个。
5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本次大面积流行的以下颌水肿为特征的羊病是消化道线虫感染,特别是捻转血矛线虫等毛园科寄生虫大量感染造成,病的后期合并链球菌、巴氏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引起死亡。
6 防治措施
购买正规制药厂生产的驱虫药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全群驱治,有症状的羊用广谱抗生素恩诺沙星、磺胺类治疗,同时配合黄芪多糖;对羔羊补充亚硒酸钠;驱虫后转移牧场放牧。经采用这种方法治疗,除极个别晚期病例外都恢复正常。
7 流行病学
①近三年以来呼伦贝尔地区雨量充沛,给寄生虫幼虫发育创造了条件,虫卵孵育成活率提高,使得羊感染机会增多数量增大。②2014年进入秋季后,市场羊肉价格暴跌,使得养殖户对羊的管理松懈,好多养殖户入秋后没给羊群驱虫。③随着牧户经济条件好转,保暖接羔棚在有些地方开始普及,生产母畜和羔羊同在暖棚中采食饲草,给寄生虫感染的机会和时间增多,本次发现2015年3月出生的羔羊体内寄生有大量捻转血矛线虫就是佐证。④药店销售人员的误导也是本次好多牧户投药驱治无效的原因之一。由于畜主到药店说用于羊下颌水肿,销售人员都是给推荐驱治肝片吸虫的药物,譬如肝蛭净、硝氯酚等,并且用黑龙江等地发生绵羊下和水肿都是肝片吸虫引起加以佐证,事实上由于兴安岭北麓无霜期短,气候严寒等因素,本地区没有肝片吸虫流行,所用驱治肝片吸虫药物就不会收到效果。有的牧户半个月内两次驱虫,粪检还是有大量线虫卵存在,可见驱虫药物选用存在问题。⑤寄生虫感染导致体质下降,条件致病菌活化,给病羊最后一击导致死亡,也是本次流行的特征之一,镜检发现死亡的羊都有巴氏杆菌或者链球菌感染,有时两者混合感染。因此,驱治寄生虫的同时如果不能对有症状的羊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收效也不会明显。